科研产出
采收期对南水梨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南水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即采收期Ⅰ(8月17日,盛花期后131 d)、采收期Ⅱ(8月25日,盛花期后139 d)和采收期Ⅲ(9月1日,盛花期后146 d)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期Ⅰ的果实单果重最低,种子变黑指数较小,硬度下降最快,可滴定酸含量较高,固酸比较低,食用品质欠佳;采收期Ⅱ和采收期Ⅲ的果实因采收期推迟使单果重和种子变黑指数增大,硬度虽然变小,但变化平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减少,固酸比增大,但采收期Ⅱ果实由于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大于采收期Ⅲ,因此更有利于果实贮藏品质的保持。综合考虑,认为采收期Ⅱ即盛花期后139 d为石家庄地区南水梨的适宜采收期。


早熟杏新品种‘硕光’
《园艺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硕光’是由‘大丰’杏的自然杂交种子实生苗中选育出的早熟鲜食杏新品种。果实长圆形,平均单果质量86.08g,最大106.4g,果皮底色橙黄,阳面有少许红晕或无,果面光洁,味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13.2%~14.5%。果实发育期65~70d。早熟,丰产。


克百威降解菌CYW-44的分离及其酶促降解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治理克百威农药污染,以克百威为唯一碳源,利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农药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克百威降解菌CYW-44,经生理生化、16S rDNA序列分析及API 50CHB鉴定试剂条分析,将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在营养培养基中培养5 d时对100 mg.L-1的克百威降解率为97.72%,6 d能够完全降解克百威。通过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发现在降解过程中,克百威降解产物呋喃酚及其他代谢产物不产生累积;研究证实该菌株能分泌胞外降解酶和胞内降解酶高效降解克百威,对克百威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9.1%和82.63%;通过SDS-PAGE验证了克百威对菌株降解酶活性的诱导作用。


小麦航天诱变矮秆突变系SP_3株穗数性状观察及分析
《种子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我国首颗航天育种专用卫星"实践八号(2006)"搭载的冬小麦邯6172为材料并以原始亲本为对照,对SP3选育出6个矮秆突变系株穗数进行观察发现:(1)株高与株穗数两性状独立遗传,通过航天诱变可对株高、株穗数二性状同时进行改良。(2)株穗数变异是双向的,其幅度为-36.95%~12.06%,方差分析达0.01极显著水平。(3)株穗数显著高于对照的变异系比例较低,占观察群体的16.67%,其余变异系株穗数等于或低于对照,分别占33.33%的比例。(4)SP3株穗数性状稳定株系比例为16.67%,并被统计分析证实,其余株系仍在分离。(5)在以株穗数为目的航天诱变后代选育中,SP3代要注重田间性状观察,依不同变异群体性状表现,可分别采取以株系为单位混合收获和以单株收获的选育方法。


转基因玉米抗卡那霉素筛选方法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简单有效地筛选抗卡那霉素标记基因玉米的方法,分别用玉米自交系"昌7-2"和杂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不同体积的卡那霉素溶液分别浸种3、4 d后播种,调查播种10 d后的玉米幼苗白化率,确定玉米对卡那霉素的抗性,结果表明用卡那霉素浸泡玉米种子,玉米苗的白化率不但与卡那霉素浓度有关,而且与浸种的用液量有关,杂交种和自交系之间差异并不大,利用100 mL浓度为200 mg/L的卡那霉素溶液浸种3 d后播种,白化苗率基本可以达到100%,用100 mL浓度为150mg/L的卡那霉素溶液浸种20粒种子3 d后播种进行抗性筛选,经过对玉米T1代转基因植株的筛选试验进行验证准确度达到了84.8%,表明该方法可行,可作为筛选玉米转化抗卡那霉素标记基因的一种简便方法。


紫花苜蓿种质耐盐性综合评价及盐胁迫下的生理反应
《草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苜1号为对照,对来自俄罗斯的18份紫花苜蓿种质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盐胁迫下的生理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进行综合评价,不但考虑了不同指标的权重,还定量的鉴定出了每份材料的耐盐能力,比聚类分析的结果更具科学合理性,试验共筛选出M7、M9、M15、810共4份耐盐性强的种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盐胁迫下的生理反应,除叶水势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外,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水分饱和亏缺则呈上升趋势,且不同材料变化幅度不同。可溶性糖含量、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水分饱和亏缺和叶水势等指标很好的反映了材料间的耐盐性,可直接作为耐盐评价的鉴定指标。
日光温室番茄控制土壤深层渗漏的灌水量指标
《农业工程学报 》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菜田灌溉水肥渗漏问题,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日光温室番茄不同生育期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膜下沟灌方式下不同灌水量番茄田土体水分的垂直分布特征及灌水量与土壤水在根层外渗漏的关系。结果表明,日光温室番茄主要根系层为0~40cm,最深根层为60cm。在灌水量7.5~22.5mm范围,灌溉后番茄田不同土层水分增加量呈垂直递减;在灌水量7.5~45mm范围,灌溉水根层外的渗漏率与灌水量呈线性相关;该文以满足根层水分有效供给和控制根层外渗漏为目标,确定日光温室番茄花果期和采收期适宜每次灌水量为15~22.5mm。研究结果可为确定浅根性蔬菜根-水同位管理灌溉指标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