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花品种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检测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9对引物对46个品种或品系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39条多态性谱带,以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矩阵,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46份材料在相似系数0.33时,被分为两大类,I类为海岛棉,II类为陆地棉。II类组中陆地棉在相似系数0.568时,被分为2个亚组。亚组1为海陆杂交低代材料,具有陆地棉和海岛棉综合特征较多,从DNA扩增的谱带看,多是海陆杂合带,并有较多海岛棉带型。亚组2除品系冀031823和冀04425为纯陆地棉外,具有海岛棉优质基因的陆地棉渐渗系被分成不同的小组。扩增结果表明渐渗系主要遗传背景为陆地棉,个别性状来源于海岛棉。由于渐渗位点和基因不同,从而造成一定的差异,被聚类到不同小组。该研究为这些品系利用和新品种、杂交种培育的亲本选择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日光温室番茄灌水量与根层硝态氮淋溶特征及渗漏关系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蔬菜灌溉水肥渗漏问题,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了番茄膜下沟灌灌水量与土壤硝态氮的根层外渗漏关系,分析了灌水量与不同根层土壤硝态氮的淋溶和保蓄特征,结果表明:灌溉不施肥条件下灌水量与土壤硝态氮淋溶量和淋溶率、灌溉施肥条件下灌水量与土壤施入硝态氮的保蓄率和渗漏率均呈直线关系;灌溉均会引起浅根层(0—20 cm)硝态氮淋溶,灌溉施肥条件下7.5~15 mm灌水量范围硝态氮积累有一个峰值,而22.5~45 mm范围则有两个峰值;灌水量在7.5~15mm之间,灌溉不施肥条件下根层土壤硝态氮淋溶率为0,灌溉施肥条件下土壤硝态氮渗漏率为0~5.19%;灌水量在22.5~45 mm之间,灌溉不施肥土壤硝态氮淋溶率为5.38%~19.08%,灌溉施肥条件下根层土壤硝态氮渗漏率为21.91%~61.96%。日光温室番茄膜下沟灌能减少肥料淋溶与渗漏的节水灌水量为15 mm。


硒肥浸种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和籽粒含硒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硒对小麦生长发育等的影响,采用室内发芽培养试验,结合土壤培养试验,以冀麦1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硒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对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硒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含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0.5 mg Se.L-1的亚硒酸钠溶液对冀麦12进行浸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促进根、芽及幼苗的发育,对提高籽粒产量和籽粒含硒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谷子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全生育期抗旱性对发掘和利用抗旱品种和抗旱基因至关重要,但谷子全生育期抗旱鉴定至今未有报道,抗旱鉴定缺乏鉴定指标。本试验在干旱池模拟干旱条件下,对苗期抗旱性表现不同的谷子品种进行了全生育期抗旱性研究,调查分析了根干重等形态和生理性状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变化;采用相关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分析这些指标与抗旱性(DRI)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根冠比、相对单穗粒重和灌浆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同抗旱性表现极显著相关,可以作为谷子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的指标;而相对根干重、相对单穗重、相对株高和气孔导度则可以作为谷子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的参考指标;在供试的品种中,红根谷和大齐头白表现了良好的综合抗旱性。本文还讨论了抗旱性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性状对干旱胁迫的反应,所建立的指标对谷子全生育期抗旱鉴定具有指导意义。
红叶棉花的产量杂种优势研究初探
《棉花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3个红叶材料作父本,与15个绿叶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系)组配19个红叶杂交组合,研究了具有红叶标记性状棉花的产量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9个红叶杂交组合子棉产量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皮棉产量的具有正向中亲优势、正向超亲优势和负向竞争优势,衣分和单铃重具有正向的中亲优势,单株铃数表现正向中亲、超亲和竞争优势,筛选出产量竞争优势在5%以上、综合性状较好的优势组合4个。


小麦丛矮病病原分子生物学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4月,从河北邯郸、邢台、保定麦田采集表现小麦丛矮病症状的植株,经室内人工饲养的无毒灰飞虱饲食传毒,可致健康小麦表现叶脉间褪绿,矮化,分蘖增多,整株黄化等典型丛矮病症状。根据已报道的小麦丛矮病毒(Wheat ro-sette stunt virus,WRSV)各基因片段和北方禾谷花叶病毒(Northern cereal mosaic virus,NCMV)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在上述3个标样中均检测到了NCMV,而未检测到WRSV。用RT-PCR扩增到NCMV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3221nt,具有9个开放读框。核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序列与日本报道的NCMV有93%的同源性;推导氨基酸序列与日本报道的NCMV有99%同源性;但核酸和氨基酸序列与WRSV无明显同源性。上述结果表明,从河北省小麦丛矮病株中检测到的病原是NCMV,首次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检测到中国小麦上感染有NCMV。
关键词: 小麦丛矮病毒 北方禾谷花叶病毒 RT-PCR 序列分析


中晚熟苹果新品种‘苹艳’
《园艺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苹艳’苹果是以‘岩富10’ב红津轻’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果实近圆形,大小整齐,平均单果质量172.1g,果形指数0.84,果实全面着鲜红色,有条纹;果肉浅黄,肉质细,松脆,果汁多,有香气,酸甜适口;采后硬度(去皮)8.5kg·cm-2,可溶性固形物15.8%,品质佳。具有外观美,风味浓,品质优,早果,丰产,抗病性强,耐瘠薄等特点。


与梨黑星病抗性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筛选及SCAR标记转化
《园艺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鸭梨’(Pyrusbretschneideri)ב雪青’梨(P.bretschneideri×P.pyrifolia)F1代群体(97株)为试材,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和集群分类法(bulked segregantanalysis,BSA)筛选与梨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通过64对AFLP标记引物在亲本和分离群体中的筛选和验证,获得与梨抗黑星病基因紧密连锁标记两个,即ACA/CAA-179和AAC/CAG-198。它们与抗黑星病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2和8.3cM。对AFLP标记片段的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其长度分别为179和198bp。根据序列信息设计特异引物,在杂交后代群体上的PCR分析表明AFLPACA/CAA-179标记被成功转换成SCAR标记,命名为SCAR-117。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对抗黑星病梨品种资源的分子鉴定及杂种后代的早期辅助选择。


不同酿酒葡萄品种C_6醛、醇风味化合物的比较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酿酒葡萄浆果中C6醛、醇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昌黎葡萄酒产区赤霞珠、品丽珠以及梅鹿辄3种酿酒葡萄在成熟期六碳醇、醛类风味化合物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酿酒葡萄浆果中主要的C6化合物为己醛、己醇、2-己烯醛、反-2-己烯醇、顺-3-己烯-1-醇等;建立了定量分析葡萄C6风味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2>0.99),检测限小于5μg/L,回收率85%~110%,相对标准偏差(RSD)3%~9%,该方法简易、快速、准确,可用于葡萄样品的测定;不同葡萄品种各C6醛、醇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极显著:赤霞珠中含有较多的己醇、反-2-己烯醇、顺-3-己烯-1-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品丽珠中己醇、顺-3-己烯-1-醇含量最低,而C6醛类化合物含量则以梅鹿辄含量最高,其次为赤霞珠,品丽珠醛类含量最低;C6醛类化合物对葡萄香气贡献大,而C6醇类化合物对葡萄香气贡献小。
关键词: 葡萄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