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934条记录
37份新疆粳稻品种(系)的I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基于4个稻属(Oryza)反转录转座子,包括活性、低拷贝[Tos17/Osr21(Ty1-copia)和RIRE7/Osr31(Ty3-gypsy)]和非活性、高拷贝[Osr34(Ty3-gypsy)和Houba/Tos5/Osr13(Ty1-copia)],在两侧翼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区域分别设计引物,对37份新疆粳稻(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栽培品种(系)进行PCR扩增。评估鉴定适用于反转录转座子插入位点间扩增多态性(IRAP)标记方法,并分析37份供试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1)PCR扩增结果显示,Tos17/Osr21、RIRE7/Osr31、Osr34和Houba/Tos5/Osr13依次获得73、63、107和560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6、63、70和523个,多态性比率为49.3%、100.0%、65.4%和93.4%。(2)综合评估比较多态性、异质性、总谱带数和平均多态性谱带数发现,Houba/Tos5/Osr13适用于IRAP标记方法构建DNA指纹图谱数据库。(3)以Houba/Tos5/Osr13遗传相似系数为基础,对供试品种(系)采用非加权平均(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显示,以0.55为阈值将37份新疆粳稻栽培品种(系)分为6大类群,绝大多数品种(系)得到了明确的区分,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较高,多样化程度偏低;品系‘20-18’和‘96-16’分别各自聚为一类,表明品系与品种间遗传背景较远,多样化程度较高。综上所述,IRAP分子标记适用于新疆粳稻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分析、鉴别及育种遗传距离的判定和DNA指纹图谱数据库构建等相关研究,在实际育种中选取不同类群的水稻品种与品系进行杂交选育,成功率较高,可能会大大缩短优良品种的选育进程。

关键词: 新疆粳稻 反转录转座子 IRAP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燥方式对无核紫葡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自然晒干、热风干燥、荫干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常见方法对新鲜无核紫葡萄进行干燥,测定葡萄干的总糖、还原糖、果糖、葡萄糖、总酸、V_C、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花青素以及感官指标、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的无核紫葡萄干品质及抗氧化性差异明显。其中真空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速率最快,分别为3.5,3.0d;荫干速率最慢,为35d。真空冷冻干燥的无核紫葡萄干的总酸、V_C、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花青素含量被最大程度保留,分别为34.6%、6.34mg/100g、8.28mg/100g、71.5mg/100g、182.3mg/100g、3.61mg/100g。真空冷冻干燥抗氧化能力强。相关性分析表明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综合分析,真空冷冻干燥适合用于无核紫葡萄的干燥,能较好地保留其营养成分及抗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性强,可作为无核紫葡萄适宜的干燥方法。

关键词: 干燥 无核紫葡萄 品质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异瓢虫对油菜叶片挥发物行为反应的测定

新疆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危害处理油菜其叶片挥发物对多异瓢虫行为反应的作用。【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不同处理油菜叶片挥发物对多异瓢虫成虫的行为反应。油菜叶片共分3个处理:对照(健康叶片)、蚜虫危害、模拟蚜虫损伤,各处理分别接蚜虫100和500头,将3种处理油菜叶片两两组合进行测定。【结果】蚜虫危害和模拟蚜虫损伤处理分别与对照组合测定时,选择蚜虫危害和模拟蚜虫损伤处理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处理蚜虫的数量越大,引诱作用越明显。蚜虫危害和模拟蚜虫损伤处理组合测定时,二者间选择比例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不做选择的比例,经过蚜虫为害处理的油菜叶片,是否有蚜虫的存在均能引诱多异瓢虫。【结论】经过蚜虫为害油菜叶片诱导的挥发性物质在多异瓢虫行为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油菜挥发物 多异瓢虫 Y型嗅觉仪 行为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水稻穗腐病病原菌种类鉴定及防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稻穗腐病(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有称颖枯病、谷枯病、黑穗病、穗褐变病、褐变穗等,是由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为主的多种真菌引起的穗期病害。在新疆水稻四大主产区时有发生,发病率在5%~20%。研究新疆水稻穗腐病发生规律、为害特点等,为有针对性的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抗病品种、调整抽穗期、药剂防控等措施,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为害。【结果】经鉴定该病的侵染源主要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次要为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和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结论】防治该病的最佳方案是种植抗病品种,防治上在水稻始穗前5~7 d,采用50%米鲜.稻瘟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和25%米酰胺乳油(1 600倍液)等药剂叶面喷雾防治,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关键词: 穗腐病 病原菌鉴定 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8.6%拌·福·乙种衣剂提高棉花耐低温胁迫能力验证

农药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验证18.6%拌·福·乙种衣剂提高棉花耐低温胁迫能力,探讨各组分在其耐胁迫方面发挥的作用。[方法]选用自行研制的含有杀菌剂、调节剂、微肥、表面活性剂、防冻剂等组分的复合型种衣剂和市售同类产品,模拟新疆棉花"倒春寒"低温胁迫条件,在播种后第1、3、5、10天分别进行5、10、15、20℃共4个低温处理,测定种衣剂对棉种发芽、出苗、幼苗生长、冷害后缓苗的影响。[结果]不同低温处理下,种衣剂包衣处理较未包衣棉种发芽率、出苗率分别提高12.4%~14.9%、10.2%~11.8%,幼苗株高、根长、茎粗、鲜质量分别增加1.2~5.6 cm、1.2~3.8 cm、0.27~0.60 mm、0.04~0.32 g,种衣剂处理缓苗较未包衣快。供试3种种衣剂中18.6%拌·福·乙效果最佳,各组分中杀菌剂作用最显著,其次是调节剂,剔除杀菌剂、调节剂组分后,其出苗率仅比未包衣高0.7%左右。[结论]供试3种种衣剂均能提高棉种发芽和出苗率,促进幼苗茎杆增粗、根系伸长及生物量积累,抵御一定温度、强度低温胁迫,缓解棉花苗期低温危害,18.6%拌·福·乙种衣剂效果最佳。

关键词: 棉花 种衣剂 组分 低温胁迫 幼苗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硼酸和赤霉素对杏坐果率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卡巴克西米西’‘卡拉阿藏’‘大树上干’‘赛买提’等杏品种为试材,在盛花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硼酸(0.05%、0.10%、0.15%、0.20%、0.25%)和外源赤霉素(50、100、150mg·L~(-1)),比较不同浓度的硼酸和外源赤霉素对杏坐果率的影响,以明确硼酸和赤霉素的最适喷施浓度,探讨硼酸和外源赤霉素对杏坐果率的影响,为杏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硼酸对不同杏品种坐果率均有极显著地提高作用;随着硼酸浓度的增加,不同杏品种的坐果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变化幅度有差异。其中,‘大树上干’和‘卡拉阿藏’的最适硼酸浓度为0.15%,而‘卡巴克西米西’和‘赛买提’的最适硼酸浓度分别为0.20%和0.10%。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不同杏品种的坐果率均有显著地提高作用;随着赤霉素浓度梯度的增加,不同杏品种的坐果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变化幅度也基本一致,最高坐果率均为喷施100mg·L~(-1)的赤霉素处理。可知,最适浓度硼酸和外源赤霉素对杏坐果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浓度不适反而导致坐果率的下降,且不同品种对不同浓度的硼酸和赤霉素的效应响应有所差异。因此,在最适的硼酸和赤霉素喷施浓度的筛选和应用过程中还要考虑品种问题。

关键词: 硼酸 赤霉素 坐果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水稻主要育成品种13个稻瘟病的抗性基因分布

新疆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新疆主要育成水稻品种中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布状况,为稻瘟病抗性育种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以31份新疆选育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13个抗稻瘟病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进行PCR鉴定,初步建立新疆主要育成品种的抗性基因分布情况。【结果】31份供试材料中均无Pi21基因存在;表现为广谱抗性的Pi9、Pita、Pib和Pikm基因所占比例偏少,分别占9.68%、22.58%、6.45%、12.90%;表现为广谱抗性的Pi2、Pigm、Pil、Pikh/Pi54、Pi63和表现为生理小种特异性抗性的Pia、Pid2、Pid3/Pi25基因广泛存在,所占比率67.74%~100%;不同水稻品种抗性基因数量分布在5~11个,含11个抗性基因的品种是新稻23号,其聚合了除Pi21和Pid2外其余所有抗性基因。【结论】新疆主要水稻育成品种中广泛存在具有光谱抗性的Pi2、Pigm、Pil、Pikh/Pi54、Pi63和表现为生理小种特异性抗性的Pia、Pid2、Pid3/Pi25基因,利用特异性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快速鉴定品种中的抗性基因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关键词: 水稻 育成品种 稻瘟病 抗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肥对红枣光合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基肥对灰枣生长及光合荧光作用的影响差异,为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以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戈壁新村灰枣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黄腐酸(FA)、腐熟羊粪(O)和黄腐酸+腐熟羊粪(FA+O)4个基肥处理,分析不同基肥处理对光合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差异。【结果】与对照相比,(1)3种基肥处理红枣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增加;(2)黄腐酸+腐熟羊粪配施更有利于红枣电子传递速率的增加;红枣叶片的能量分配策略,主要以被动耗散能量为主(>50%)。(3)不同基肥处理枣树坐果数和产量明显增加;黄腐酸、腐熟羊粪、黄腐酸+腐熟羊粪3种施肥处理的产量均较增产13.4%、2.5%和18.0%;而黄腐酸+腐熟羊粪的施肥处理还显著增加红枣的单果重。【结论】黄腐酸与腐熟羊粪配施的施肥方式更有利于红枣生长、产量及光合作用的积累。

关键词: 红枣 有机肥 黄腐酸 生长特性 产量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马铃薯叶甲寄生蜂天敌资源调查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马铃薯叶甲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鞘翅目:叶甲科)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外来入侵害虫,被我国列为重要对外检疫对象,是为害马铃薯的重要害虫,常造成毁灭性危害。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马铃薯叶甲,是有效且具备较高环境亲和性的害虫治理手段。调查新疆本地的寄生蜂天敌资源,为后期利用寄生蜂天敌防治该入侵害虫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4年7~8月针对新疆伊犁地区马铃薯种植区域进行田间调查和标本采集,并通过野外采集马铃薯叶甲卵和各龄期幼虫结合实验室饲养,寻找其寄生性天敌。【结果】获得马铃薯叶甲卵寄生蜂2种,其中1种为欧米啮小蜂Oomyzus sp.(小蜂总科:姬小蜂科),另1种为黑卵蜂Telenomus sp.(细蜂总科:缘腹细蜂科),这两种寄生蜂均为马铃薯叶甲寄生性天敌,对其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其在马铃薯叶甲生物防治中的前景。【结论】欧米啮小蜂Oomyzus sp.和黑卵蜂Telenomus sp.是马铃薯叶甲的卵寄生性天敌,通过进一步研究其寄生生物学特性,为马铃薯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在马铃薯叶甲的生物防治工作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马铃薯叶甲 寄生蜂天敌 欧米啮小蜂Oomyzus sp. 黑卵蜂Telenomus sp.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邻近作物分布格局与地膜覆盖种植对马铃薯甲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邻近作物分布格局和地膜覆盖种植在马铃薯甲虫生态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对比现有种植模式中,研究邻近作物种类差异对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不同邻近作物种类马铃薯田块内马铃薯甲虫种群时空规律基本一致,但其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邻近上一年寄主田块的马铃薯田受危害严重,随距离的增加危害逐渐减轻。【结论】邻近种植不同作物对马铃薯田块内的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动态有一定的影响,可通过种植格局调整方式进行马铃薯甲虫种群生态控制。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邻近生境 种群动态 轮作 覆膜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