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环境温度升降变化对新疆厚皮甜瓜采后果肉组织质地物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疆厚皮甜瓜早熟品种‘西州密25号’为试材,选取果实赤道部位距籽腔10mm处果肉为试样放入温控箱中,设置升温处理组:初温10℃,逐步升温至30℃;降温处理组:初温30℃,逐步降温至10℃,研究环境温度升降变化对甜瓜果肉组织质地物性包括硬度、粘附性、内聚性、弹性、胶黏性、咀嚼性的影响以及温度与各质地参数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在10~30℃温区,升温组、降温组哈密瓜果肉硬度、粘附性、内聚性、胶黏性、咀嚼性变化差异显著(P<0.05)。通过均值和标准差相关性分析可知,果肉硬度、胶黏性、粘附性、咀嚼性与环境温度存在相关性变化,升温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果肉硬度下降,内聚性、胶黏性和咀嚼性显著升高(P<0.05),弹性显著下降(P<0.05);降温过程中,随着温度降低,果肉胶黏性与咀嚼性显著下降(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储放方式对越冬代玉米螟幼虫化蛹及羽化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玉米秸秆不同储放方式对越冬代玉米螟幼虫化蛹及羽化的影响,探索一种控制新疆玉米螟越冬基数的合理储放方式。【方法】2014、2015年对竖放、堆放和封闭储放下的秸秆百株幼虫数、化蛹率、羽化率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一种压低玉米螟越冬基数的合理储放方式。【结果】与竖放、堆放处理相比,经封闭处理越冬后的秸秆,其平均百秆活幼虫数、百秆活蛹数、化蛹率及羽化率分别降低59.58%、43.52%,90.21%、92.33%,19.87%、17.99%,13.77%和11.79%,其平均死亡率分别增加39.78%、35.44%。【结论】玉米秸秆以竖放方式进行越冬的平均百秆活幼虫数、活蛹数、化蛹率及羽化率均显著大于堆放、封闭处理(P<0.05);封闭处理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越冬玉米螟的总死亡率,降低其化蛹羽化率。在生产实际中,秸秆不以竖放方式进行越冬,而优先对其进行封闭处理,以降低其越冬幼虫成活和羽化基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野生甜瓜形态学观察及其与不同变种杂交亲和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形态学观察鉴定与种内不同变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为明确新疆野生甜瓜分类地位和扩大甜瓜栽培品种遗传基础提供支撑。【方法】观察比较两份新疆野生甜瓜和地方品种叶片、茎、花及果实等28个形态学性状,利用苗期接种技术鉴定新疆野生甜瓜对蔓枯病和白粉病的抗病性。同时,以亚种ssp.agrestis内var.agrestis、var.conomon、var.dudaim、var.chito和var.momordica等5个变种,亚种ssp.melo内var.cantalupensis、var.inodorus和var.flexuosus等3个变种为试材,通过人工授粉杂交后坐果率和结籽率的观察记录,分析新疆野生甜瓜与种内的8个变种间的杂交亲和性。【结果】哈密野甜瓜绝大多数性状与栽培品种对照差异明显,而吐鲁番野甜瓜大部分性状与对照接近。苗期人工接种甜瓜蔓枯病和白粉病菌后,哈密野甜瓜高抗蔓枯病、不抗白粉病,吐鲁番野甜瓜和对照易感或高感蔓枯病和白粉病。人工授粉杂交后,新疆野生甜瓜与2个亚种的8个变种之间未发现不亲和不稔现象;野生甜瓜与8个变种杂交果实的结籽率正反交间有差异,以野生甜瓜为母本时的结籽率高于父本时的;此外,哈密野甜瓜与亚种ssp.agrestis和ssp.melo杂交的平均结籽率分别为79.3%和83.4%,吐鲁番野甜瓜与两个亚种杂交的平均结籽率分别为76.1%和79.4%,野生甜瓜与两个亚种杂交的平均结籽率相近。【结论】新疆野生甜瓜哈密野甜瓜的形态性状与亚种ssp.agrestis内野生变种的性状相近,而吐鲁番野甜瓜的形态性状接近于地方栽培品种。经苗期接种鉴定,哈密野甜瓜对甜瓜蔓枯病表现高抗。新疆野生甜瓜与甜瓜两个亚种ssp.agrestis和ssp.melo可正常杂交且杂种后代可育,应当被划分在C.melo.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砧木对赤霞珠9葡萄叶片质量和光合光效的影响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葡萄砧木品种5BB、SO4、101-14MG对赤霞珠9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为砧木利用和改善赤霞珠9葡萄光合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5BB/赤霞珠9、SO4/赤霞珠9和101-14MG/赤霞珠9为试材,采用SPAD502测定相对叶绿素含量,采用CID CI-202测定叶面积,采用TPS-2光合仪测定光合参数,分析"厂"形树形条件下,3个砧木品种对接穗品种赤霞珠9叶片质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赤霞珠9/5BB较赤霞珠9自根苗显著增加了单叶重量,单叶面积也有所增加,比叶重较赤霞珠9自根苗、赤霞珠9/101-14MG和赤霞珠9/SO4分别增加了21.4%、36.8%和35.0%;赤霞珠9/101MG叶片SPAD值显著低于其他;赤霞珠9/101-14MG叶片暗呼吸速率显著低于赤霞珠9;赤霞珠9/5BB和赤霞珠9/SO4具有较大的光较差范围,分别为2 196和2 157μmol/(m2·s);赤霞珠9/5BB的最大净光合速率14.7μmol/(m~2·s),较其他处理最高;赤霞珠9/SO4和赤霞珠9/101-14MG的光能利用率总体高于赤霞珠9/5BB;赤霞珠9叶片光能利用指数显著低于3个砧穗组合。【结论】砧木5BB明显提高了接穗品种赤霞珠9叶片单叶重量和比叶重,叶片质量得到提高;SO4略降低了叶面积,101-14MG降低了叶绿素含量,形成对应关系的是,砧木5BB提高了赤霞珠9叶片净光合速率,耐强光和耐弱光性能提高,光合潜力得到提升,SO4对接穗赤霞珠9叶片的光合作用无明显影响,101-14MG使接穗赤霞珠9叶片光合作用的部分正相关参数有所降低,但从光能利用率的角度看,是有利于接穗赤霞珠9的光合作用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实验室异位检测法的实用性研究
《土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分步取样法验证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实验室异位检测法的实用性,以ICP-AES法为基准,对土壤重金属Cr、Cu、As、Pb的含量进行测定,试验中选用70%土壤样品建立一元线性校准模型,30%土壤样品进行校准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实验室异位检测法的检出限分别为Cr 17.7 mg/kg,Cu 10.4 mg/kg,As 5.4 mg/kg,Pb 6.2 mg/kg,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对国内外标准物质进行多次重复测定,RPD在–8.9%~7.9%,说明仪器在异位测定重金属含量时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分析PXRF法与传统方法测定建立的拟合方程,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817 3、0.787 0、0.673 3和0.722 1,表明PXRF室内异位法可用于土壤重金属Cr、Cu、As、Pb的快速测定;二次采样建立的验证模型R2分别为0.912 4、0.897 9、0.772 3、0.872 9,逐渐靠近理想模型,充分验证PXRF异位法的实用性和校准曲线的准确性,可适用于农田土壤Cr、Cu、As、Pb的快速测定、污染筛查,为土壤重金属速效测定提供有力依据;但仪器在异位测定As元素时准确性降低,建议异位测定时需进行数据校准。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仪 异位 土壤重金属 快速检测 线性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追氮比例对滴灌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氮肥运筹对滴灌冬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调节效应。【方法】以新冬18号为材料,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条件下,研究5种不同追施氮肥方式对滴灌冬小麦籽粒含氮量、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含量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冬小麦起身期不施氮肥条件下,一次重施孕穗期(F1处理)或开花期(F2处理)或将肥料分2次均匀补给于孕穗期和开花期(F4处理),都会造成最终产量的降低及籽粒品质的下降;生育期全程施肥却降低拔节肥(F5处理)虽较以上追肥方法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有所提高,但却不及前期重施拔节肥、后期缺失孕穗肥(F3处理)的产量高、品质优。5种追肥处理中,产量、籽粒含氮量及蛋白质含量、球蛋白均表现为F3>F5>F4>F2>F1,其中F3产量最高为7 820.10 kg/hm~2,较F1、F2、F4、F5处理依次增产14.94%、12.92%、7.84%和5.23%;谷醇比F3最大为1.70,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清蛋白亦以F3最高,虽与F5、F4处理无显著差异,却显著高于F1、F2处理。【结论】在类似试验条件下的滴灌冬小麦产区,追肥时期以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追肥量为41.1、123.3和41.1 kg/hm~2为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脉冲式烟雾机在温室番茄应用防治番茄主要病虫害效果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脉冲式烟雾机在温室番茄上应用,对番茄叶部病害和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及温室内温湿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喷雾器和脉冲式烟雾机分别在两个温室中施药,使用温湿度计监测并定时记录,调查番茄病害和烟粉虱,比较不同处理防效。【结果】温室番茄病害流行期,烟雾机施药防效高于喷雾器且有显著差异性;发病初期,烟雾机施药防效高于喷雾器施药,但二者无显著差异性;烟雾机施药防治烟粉虱,药后1、3和7 d防效均显著高于喷雾器施药。药后2、3 h和次日11时,烟雾机施药温室内温度高于喷雾器施药1.8~2.3℃,湿度低于喷雾器施药12%~29%。【结论】较喷雾器施药,采用脉冲式烟雾机在温室番茄上施药,温室温度升高,湿度降低,温室番茄叶部病害和烟粉虱防效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工型番茄果实硬度特异材料的果实特性及果肉组织特征
《农业工程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能分析不同硬度加工番茄品系的果实特性和果肉组织特征差异,该文以田间发现的特异高硬度果实材料WT-75和WT-76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番茄红素、单果耐压力、果肉组织含水量和可溶性果胶等主要品质指标差异,并利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不同材料间的果肉组织特征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ZH-10较软的手捏感官硬度评价,WT-75和WT-76的评价为特硬。利用平板挤压法测试硬度,WT-75和WT-76的耐压力分别为79.70和77.71 N,极显著高于(P<0.01)对照ZH-10的耐压力。在测试的果实主要品质指标中,WT-75和WT-76的可溶性果胶含量显著高于(P<0.05)对照ZH-10,其他的品质指标在各研究材料间不存在差异的显著性(P>0.05)。WT-75和WT-76的果肉组织石蜡切片结果表明,在200μm视野下WT-75和WT-76的平均果肉细胞面积分别为0.037 6和0.053 2 mm~2明显(P<0.01)小于ZH-10(果肉细胞面积为0.089 9 mm~2),且排列紧密。常温放置35 d后,WT-75的果实腐烂率达93%,而对照ZH-10腐烂率为64%,WT-76的腐烂率为33%,ZH-10和WT-76的腐烂程度小于(P<0.05)WT-75。结合与果肉组织的扫描电镜结果,相较对照ZH-10和WT-76,WT-75的果皮中分布了大量的小皮孔,这种果皮结构的特异性可能是导致果实的耐贮藏性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特异果实硬度加工型番茄果实主要品质、果肉组织特征和常温耐贮藏性研究,为后期适宜加工型番茄杂交品种亲本的选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相关关系,为选育优质青贮玉米品种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调查相关农艺性状,在乳熟末期至腊熟初期采收全株玉米,测定相关品质性状,用DP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粗脂肪含量与分蘖数(r=0.744 1**)呈极显著正相关,粗淀粉含量与分蘖高、分蘖穗位高、穗数(r=0.860 5**、0.809 7**、0.721 3**)呈显著正相关,多蘖多穗性状有利于淀粉含量的提高。粗纤维含量与茎秆重、叶片重(r=0.674 0**、0.600 9**)呈显著正相关,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均与茎秆重(r=0.835 8**、0.805 0**)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分蘖型青贮玉米品质显著优于单秆型青贮玉米,其粗脂肪、粗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单秆型青贮玉米,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单秆型青贮玉米品种。对品质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时,应重视分蘖多穗材料的选择,综合其他性状,协调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质炭输入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生物质炭输入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在温室以轻、中、重度盐渍化土壤模拟盐胁迫环境,设置0(CK),1%,2%,4%,8%生物质炭输入水平,进行玉米盆栽试验。对玉米幼苗生长、SPAD、净光合速率(Pn)等光合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等均受到抑制,进而影响玉米幼苗生长,干物质累积量、单株叶面积均显著降低。生物质炭输入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8%生物质炭输入水平对轻度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干物质累积量、SPAD、叶面积分别较对照增加116.22%,36.09%,107.67%,Pn、Tr、Gs分别较空白对照处理高76.60%,57.76%,17.33%;2%生物质炭水平下中度盐胁迫干物质累积量、SPAD、叶面积最高,分别较空白对照处理增加138.04%,18.92%,23.50%,Pn、Tr、Gs分别较空白对照处理高78.48%,55.56%,26.23%;8%生物质炭输入重度盐渍化土壤玉米幼苗干物质累积量、单株总叶面积最高,分别较空白对照处理高483.33%,92.32%,但SPAD在4%输入水平最高,较空白对照处理高71.50%。8%生物质炭输入重度盐渍化土壤玉米幼苗叶片Pn、Tr、Gs分别较CK处理高120.00%,88.78%,17.39%。生物质炭输入盐渍化土壤可通过自身特性增加土壤中矿质养分含量,改善土壤持水能力,提高植株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缓解盐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可应用于盐渍化土壤的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