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4
摘要:通过对江苏省淮北稻区种植的主要粳稻品种品质状况和近十年来育成的直立穗型粳稻品种 (系 )主要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分析 ,发现前期育成直立穗型粳稻品种相对半直立穗型粳稻品种加工品质低 ,垩白率高和垩白度大 ,蛋白质含量高 ;而近期育成直立穗型粳稻品种在上述品质指标上有了较大改进 ,食味品质也有了显著提高。在主要农艺性状中 ,近期育成品种呈现每穗总粒数上升、穗长变长、着粒密度下降趋势 ,产量水平的提高与每穗粒数的增加有着紧密相关。
关键词:
粳稻
直立穗型
品质
农艺性状
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04
CSCD
摘要:利用EMS对籼稻品种93-11进行诱变处理,以构建基因突变群体。M1单本移栽并单株收获。M2播种5000个家系,根据各个生育阶段表现鉴别出411个家系发生了形态突变,并收获271个家系。M3代对M2代收获材料按照系谱法进行跟踪观察和验证。结果表明,形态性状的突变频率为8.22%。其中一些突变体具有优良农艺性状,有可能在育种中得到利用。
关键词:
水稻
诱变
突变体
形态性状
《江苏农村经济
》
2004
摘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中国有东西问题,江苏有南北问题。加快苏北发展,是江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苏北基础差、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特别是具有主导力量的工业相当落后,要建立苏北内生增长机制,关键是要建立工业化的内生增长机制,其根基与希望在于培植农产品加工业。
《水产养殖
》
2004
摘要:本文描述了杂交条纹鲈的生物学特性,通过育苗试验表明影响苗种成活率的关键是前期天然活饵的培养;该品种对水质要求很高,DO要求在4.5mg/L以上,对pH的适应性很强;杂交条纹鲈易产生应激反应,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养殖期间应定时筛选,筛选或运输前应进行拉网锻炼。
关键词:
杂交条纹鲈
生物学特性
育苗
天然活饵料
DO
pH
应激反应
自相残杀
筛选
拉网锻炼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苏玉糯 5号是由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糯玉米新品种 ,产量高 ,鲜食品质好。栽培时应注意与其他品种隔离 ;春播密度 6万株 /hm2 ,秋播密度 6.75万株 /hm2 ;重施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 ,早施穗肥 ;春播授粉后 2 0~ 2 5天采收 ,秋播授粉后3 0~ 3 5天采收
关键词:
糯玉米
苏玉糯5号
栽培技术
鲜果穗
《天津农学院学报
》
2004
摘要:1998-2002年,通过室内和田间的诱虫试验,对棉铃虫成虫趋光选择性、夜间上灯节律以及不同发育进程与扑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灯种下诱虫量存在明显差异,棉铃虫蛾对主峰位于380nm、455nm和585nm的光波较为敏感,选择性较强;其扑灯并不受发育进程的影响,只要具有飞行能力即可扑灯;夜间的扑灯具有明显节律,高峰分别出现在黄昏后和黎明前。
关键词:
棉铃虫
成虫
趋光选择
发育进程
扑灯节律
《江苏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对稻 -鸭 -萍共作生态系统生物间互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自然条件下 ,稻 -萍共作处理能够有效地控制水稻田草害的发生 ,稻 -鸭、稻 -鸭 -萍处理模式对褐飞虱及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均达 90 %以上 ;且稻-鸭 -萍共作模式的增产作用明显 ,杂交籼稻增产近 2 0 % ,粳稻增产也达 8.8% ,并可生产无公害稻米和有机稻米
关键词:
稻-鸭-萍共作
病虫草
控制效果
增产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 :康绿功臣 75 0g/hm2 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较好 ,达 78.3 5 %~ 95 .46% ,显著高于 18%杀虫双水剂 3 75 0ml/hm2的 67.94%~ 69.2 7% ;持效期 5d。
关键词:
杀虫剂
稻纵卷叶螟
防效
《江苏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面上普查的方法 ,就江苏沿海地区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种植比例与棉铃虫的虫、卵量的关系 ,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一个地区Bt棉种植面积占植棉总面积的比例不同 ,能引起当地棉田棉铃虫落卵量和幼虫数量的差异 ,该虫的发生程度都是随Bt棉种植比例增大而降低 ,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转Bt基因抗虫棉
种植比例
棉铃虫
发生量
《江苏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江苏沿海地区土壤特点和肥力状况 ,初步研究了氮、磷配施对皖油 14油菜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密度一定的情况下 ,氮、磷的不同用量和配比与皖油 14的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等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边际分析结果显示 ,在江苏沿海地区皖油 14最佳施肥量为N 13.90kg/6 6 7m2 、P2 O56 .37kg/6 6 7m2 。
关键词:
油菜
沿海地区
经济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