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自交亲和苹果品种S基因型的鉴定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苹果自交亲和的发生机理,根据保守氨基酸序列"FTQQYQ"和"anti-1/WⅠPNV"设计了苹果花柱S基因的通用引物:P1:5'-TTTACGCAGCAATATCAG-3';P2:5'-ACGTTCGGCCAAATA/CATT-3',根据GeneBank登陆的花粉SLF1(DQ422810)、SLF9(AB270792)基因设计了花粉S基因的引物分别为:P SLF1(上游5'-3':CTGGTGGTGTTCTTTCCTGTGTAT;下游5'-3':ACTTAACTCTTCCCTCAACTCA)和P SLF9(上游5'-3'CAGGTGCGTGAAAGTGAAA;下游5'-3':TGAGCCAAGCATAA-GAACCT),以自交亲和的苹果品种早红香为试验材料,利用PCR-RFLP、克隆、测序等方法研究早红香苹果发生自交亲和的分子性状。结果表明:自交亲和的早红香苹果2条花柱S基因没有发生变异。经BLAST比较,由花粉S基因引物PSLF1和PSLF9扩增得到的花粉S基因的DNA序列,与MdSLF2和MdSLF9基因DNA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4%和96%,推导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4%和97%。由P SLF1扩增得到的花粉S基因SLF1?与MdSLF1的DNA序列相似性仅为83%,且二者不一致的碱基分布于整个DNA序列中,自交亲和苹果品种早红香花粉SLF1?基因可能变异为了MdSLF2。


棉蚜种群密度对其转主取食适合度的影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种群密度对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转主取食适合度的影响,通过室内转接试验,研究了采自棉花和黄瓜的棉蚜品系分别以不同种群密度转接到棉花和黄瓜上的成虫留居率和种群增长率。结果表明:种群密度对于两品系棉蚜的成虫留居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在不转换寄主的情况下(棉花品系/棉花、黄瓜品系/黄瓜),种群密度对于两品系的种群繁殖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寄主转换后(棉花品系/黄瓜、黄瓜品系/棉花),种群密度对两品系的种群繁殖率有显著影响,均表现为以30头/株转接,种群繁殖率显著高于以10、50、70头/株转接,而后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棉花品系/棉花的种群适合度显著高于棉花品系/黄瓜种群,黄瓜品系/黄瓜的种群适合度显著高于黄瓜品系/棉花种群。


河北省山前平原粮食生产能力估算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年滑动平均数为基础,对1995-2006年河北省山前平原耕地面积、灌溉条件、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的变化趋势和1996-2007年河北省粮食作物审定品种区试产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进而对该区域2009、2015和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未来该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呈上升趋势。此结果是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持续提高单产和严格保护耕地、推广节水技术基础上的,如果背离这些原则,粮食生产能力则有可能出现下降的情况。


不同番茄品种耐热性及耐热机理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番茄进行越夏栽培并进行耐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硬果型红果番茄满田2180高温胁迫下生长势强,坐果数多,果实商品性好,产量高,适宜于越夏栽培;其耐热机理为:高温胁迫下该品种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使其高温下保持高的光合能力;可通过提高自身SOD、POD活性减轻膜质过氧化作用,以及通过提高脯氨酸含量提高高温胁迫下自身对逆境的抗性。


苹果实生树韧皮部中阶段转变特异蛋白质的SDS-PAGE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分析了5株苹果杂种实生树(红玉×金冠)韧皮部中蛋白质含量随节位升高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节位升高蛋白质带发生变化,共发现3条阶段转变特异蛋白质带,分子量估算值分别为17.0,21.0,55.0 kDa。其中55.0 kDa蛋白质表现为定性变化,从46节出现,之后含量保持稳定,到125节后突然消失。21.0 kDa蛋白质111~125节以上含量突然降低;17.0 kDa蛋白质在在实生树低节位含量低,在51~65节以上含量突然增加并保持稳定,到106~120节含量突然下降。


小麦芽生长点的基因枪转化技术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简易的不依赖组织培养和抗性筛选的小麦转基因技术,以小麦品种石4185为对象,以gus和badh/bar为外源基因,围绕适于基因枪转化的种子芽生长点受体的制备、基因枪轰击参数的优化等开展了试验,建立了"用解剖刀去除种子根、用镊子把芽鞘掰去、用镊尖扫去包盖生长点的未展开叶、将带生长点的部分与胚乳分离"为特点的受体制备方法;确定1100 Psi+9 cm为最佳轰击参数组合。对轰击后的小麦芽生长点(70个×3批)进行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以受体数统计时,转化率为22.9%~35.7%;以生长点数统计时,转化率为5.7%~8.6%。用含badh/bar的pABH9质粒转化1000个受体,发育成了802个T0植株,对T0植株所结种子长成的穗行喷200 mg/kg的PPT进行抗性筛选,获得了105个抗性株,究其来源为42个T0株,由此计算抗性率为5.2%。用PCR检测T1植株,6个呈阳性。初步建立了基因枪法转化小麦种子芽生长点的技术。


外源水杨酸对韭菜硝酸盐累积及还原同化的影响
《园艺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韭菜生产中硝酸盐累积问题,研究了叶面喷施水杨酸(SA)对韭菜硝酸盐累积及还原同化的影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叶面喷施3.0mmol·L-1SA后6~9d可明显降低韭菜叶片硝酸盐含量15.9%~21.6%,而当SA水平达到10.0mmol·L-1时会加重硝酸盐的积累。叶面喷施3.0mmol·L-1SA后9d,韭菜叶片硝酸还原酶(NR)和谷胺酰氨合成酶(GS)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8.9%和40.3%,净光合速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43.4%和21.3%;同时,韭菜叶片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活性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也均有增加。因此,叶面喷施外源水杨酸显著提高了氮还原动力泵NR活性以及氮同化动力泵GS活性,同时调动光合作用和转氨作用的积极协同配合,促进了硝态氮转化为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减少了硝酸盐进入液泡贮积。


利用啶菌嗯唑福美双组合增效结果评价WADLEY方法影响因子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实验室通过菌丝速率生长法测得的对啶菌嘑唑敏感(EC_(50)平均为0.094 03μG/ML)与抗性灰霉病菌株(EC_(50)平均为2.6641 μG/ML)进行复配组合试验.WADLEY方法是评价杀菌剂混剂具有增效作用与否经常采用的方法,对我国杀菌剂复配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从其增效系数与不同菌株、不同测定方法、药剂复配组合比例及EC_(50)的相关性,来评价WADLEY方法的影响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