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97条记录
不同氮肥组合和施肥方式对谷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摸索谷子高产施肥中氮肥的最佳组合和施肥方式,以谷子品种豫谷17号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氮肥组合和施肥方式对谷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施氮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共设置7个处理:(1)氮肥为尿素,只作基肥;(2)氮肥为尿素,同时作基肥和追肥;(3)氮肥为碳酸氢铵,只作基肥;(4)氮肥为缓释硫酸铵,只作基肥;(5)氮肥为缓释硫酸铵和尿素,只作基肥;(6)氮肥为碳酸氢铵和缓释硫酸铵,只作基肥;(7)氮肥为碳酸氢铵和尿素,碳酸氢铵作基肥,尿素作追肥。结果表明,处理6谷子的叶面积、穗粗、单穗质量和产量最大,其中叶面积比处理1、2、3、4、5、7分别增加6.60%、1.77%、9.41%、1.07%、3.72%、3.41%,穗粗分别增加4.41%、2.23%、7.21%、2.33%、8.51%、0.65%,单穗质量分别增加6.99%、20.25%、26.36%、12.75%、20.31%、3.38%,产量分别增加9.58%、13.93%、21.57%、21.77%、23.08%、0.99%。

关键词: 谷子 氮肥组合 施肥方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玉米茎基腐病主要病原菌鉴定及主栽玉米品种的抗性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河南省不同玉米种植区采集玉米茎基腐病病样,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河南省主要玉米栽培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河南省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主要是镰孢菌(Fusariumsp.);在分离到的89个镰孢菌菌株中,优势种为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共有49个,占55.06%;其次为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和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分别占24.72%和20.22%。品种抗性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先玉335和郑黄糯2号对玉米茎基腐病表现出较好的抗性,洛玉818和浚单20为高感品种。

关键词: 玉米茎基腐病 病原鉴定 禾谷镰孢菌 抗病性 发病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光谱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估算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利用高光谱技术可实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快速、精确反演。然而运用不同的光谱预处理算法及建模方法获取的模型预测精度及稳定性不同。为了选取最佳土壤有机质估算模型,本研究应用ASD波谱仪测定河南省潢川县水稻土的光谱数据,比较使用2种建模方法组合18种光谱预处理转换算法建立模型的反演效果。对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模型,使用SGF3-2预处理算法均获得了最佳的预测效果,所建模型具有较小的误差和较高的精度。相比使用多元逐步回归法,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可以获取更稳定的预测模型。运用偏最小二乘模型结合SGF3-2预处理算法得到了最佳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估算模型,模型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v=0.036,决定系数Rv2=0.89。选择最佳的建模方法结合预处理算法,可以改进模型反演精度。本研究对比的不同方法也可以应用到类似的土壤模型选取中。

关键词: 高光谱 水稻土 有机质 多元逐步回归 偏最小二乘回归 估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粳交水稻花培DH系的籼粳成分鉴定及聚类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籼粳交水稻花培DH系的遗传重组情况,利用籼粳分化InDel标记鉴定了Bph68s与少蘖粳(SNJ)籼粳交的94个花培DH系的籼粳指数。结果表明,DH系的籼粳指数呈正态分布,籼粳中间型材料占66.67%,偏籼、籼稻、偏粳、粳稻材料分别占12.50%、2.11%、14.58%、4.22%,典籼和典粳材料未出现。同时挑选48个SSR标记对94个DH系进行聚类。Bph68s与SNJ的籼粳交花培DH系的遗传重组丰富,产生了多个基因重组单株,多样性高。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 花培 籼粳成分鉴定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漯河市黑光灯下金龟子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群发生动态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2013年在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五里岗试验基地设置黑光灯,系统诱集金龟子并鉴定种类,分析金龟子种群的发生动态,为金龟子的虫情测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黑光灯可诱到金龟子共5科12种,其从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均可发生,以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为发生盛期;优势种是铜绿丽金龟、暗黑鳃金龟和阔胫鳃金龟,发生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至7月下旬、6月中旬至8月中旬和7月上中旬。不同年份,绝对优势种有所不同,2006-2009年灯下金龟子的绝对优势种为铜绿丽金龟,2010年后绝对优势种转变为暗黑鳃金龟。

关键词: 金龟子 优势种 种群动态 发生盛期 黑光灯 漯河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溶血磷脂酰基转移机理及有效影响因子研究

有机化学 2014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定量13C NMR证明了磷脂酶A1具有水解磷脂Sn-1位酰基脂肪酸的专一性,证实了Sn-2-溶血磷脂酰胆碱(Sn-2-lysophosphatidylcholine,Sn-2-LPC)的Sn-2位酰基会通过酰基转移到Sn-1位生成Sn-1-溶血磷脂酰胆碱(Sn-2-lysophosphatidylcholine,Sn-1-LPC)现象的存在,从而为磷脂酶A1催化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的酶解液中存在Sn-2-LPC,Sn-1-LPC和甘油磷脂酰胆碱(L-alpha glycerylphosphorylcholine,GPC)的现象提供理论依据.依据单甘酯自动酰基转移机理,推测出在酸、碱条件下Sn-2-LPC的自动酰基转移机理,并探讨溶液极性、p H、温度、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影响因子对酰基转移的影响规律.降低酰基转移的条件为:异丙醇溶剂、p H 7~8、温度<35℃、合适的底物浓度、缩短反应时间.本研究为合成酰基磷脂混合物,验证磷脂酶专一性,以及解释产生混合酰基磷脂的生物合成途径(溶血磷脂中间体)提供了数据支撑.

关键词: 溶血磷脂 酰基转移 机理 影响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胁迫对牡丹花石榴植株体内Na~+、K~+含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年生牡丹花石榴为供试材料,研究NaCl胁迫对石榴枝、根韧皮部和木质部的Na+、K+含量及K+/Na+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NaCl含量的增加,石榴植株枝、根的Na+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K+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NaCl含量为0.4%时,K+含量最高。相同NaCl处理下石榴枝的Na+、K+含量高于根部,而同一枝、根部位韧皮部的Na+、K+含量高于木质部(NaCl 0.5%、0.6%处理的K+含量除外)。低度盐胁迫(NaCl 0~0.4%)下K+/Na+值较大;而高度盐胁迫(NaCl 0.5%、0.6%)下K+/Na+值降低,且小于1。土壤中NaCl含量为0~0.4%时,牡丹花石榴可正常生长,过高则出现叶片黄化、落叶、生长不良的现象。

关键词: 石榴 NaCl胁迫 Na+含量 K+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计算机模型在鳞翅目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抗性治理中的应用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植转Bt基因作物对保护作物免受害虫危害十分有效,但在整个生长季节转Bt基因作物持续表达Bt毒素,迫使害虫在高选择压下加速对转基因作物的抗性进化。计算机模型在靶标害虫抗性进化的预测与抗性治理策略的评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计算机模型在鳞翅目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抗性治理中的应用,并对今后抗性治理策略研究中计算机模型模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Bt毒素 害虫抗性进化 计算机模拟模型 抗性治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起垄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浓香型有机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浓香型有机烟叶适宜的栽培方法,在河南省叶县浓香型有机烟叶种植基地,通过田间小区随机试验,以纯施化肥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起垄方式(一垄单行和一垄双行)和种植密度(16 500株/hm2和20 000株/hm2)对有机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化肥处理相比,有机烟叶处理产量显著降低,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显著提高;4个有机烟处理间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均价无显著差异,产量和产值以一垄双行+20 000株/hm2处理最高(分别为2 351.45kg/hm2和58 621.65元/hm2),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与纯化肥处理相比,有机烟叶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质量显著改善;但4个有机烟处理之间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无显著差异,烟感官质量方面以一垄双行+20 000株/hm2处理最好,一垄单行+20 000株/hm2处理最差。综合考虑烟农经济效益和烟叶品质,在河南浓香型烟区,有机烟叶栽培以一垄双行+种植密度20 000株/hm2比较合适。

关键词: 起垄方式 种植密度 浓香型 有机烤烟 产值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期和拌种处理对玉米粗缩病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河南省不同播期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情况及药剂拌种处理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选择在河南省常年玉米粗缩病发生较普遍的开封市开封县和新乡市原阳县进行不同播期和拌种处理对玉米粗缩病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13年开封试点的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和普遍性比原阳试点严重,开封试点在5月4日-6月8日播种的玉米均发病严重,而原阳试点在5月4日-6月3日播种的玉米有粗缩病发生,其中以5月14日播种的玉米发病最重,但在6月8日后播种的玉米已能避免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开封试点玉米粗缩病为重度发生,原阳试点为偏重发生。拌种处理的结果表明,开封试点处理间株高和病情指数的差异均不显著,原阳试点各拌种处理间玉米粗缩病病情指数差异显著,株高、产量性状表现极显著差异。以高巧拌种处理的病情指数最低、株高最高,且分别和对照差异显著,效果相对较好,但在玉米粗缩病严重发生的情况下,所有拌种处理对玉米粗缩病均没有防治效果,即使在发病相对较轻的环境下,防治效果也有限。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播期 拌种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