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拮抗木霉菌的毒力测定
《农药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提高木霉的生防效果,筛选出与木霉联用的杀菌剂。[方法]对峙法、孢子悬浮液法和离体叶片法测定木霉对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对2个病菌的抑制作用,并用EC50比值>1作为筛选标准。[结果]对峙条件下抑制率为69.52%;孢子悬浮液法和离体叶片法的EC50值分别为1.4×108、7.5×1010cfu/L。啶酰菌胺、氟啶胺、嘧菌酯、咯菌腈和啶菌唑对2个病菌的EC50比值>1。[结论]上述5种杀菌剂可作为木霉联用防治灰霉病的理想杀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唇形科三个属植物花粉粒形态的比较研究
《北方园艺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唇形科中的紫苏属、黄芩属、鼠尾草属共3个属植物的9份试材的花粉粒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紫苏属植物5个变种的花粉粒形态为扁球形或近扁球形;黄芩、丹参、一串红的花粉粒形态为近长球形;蓝花鼠尾草的花粉粒为近球形。紫苏属植物5个变种、丹参、一串红、蓝花鼠尾草的花粉粒均为6沟花粉粒,黄芩为3沟花粉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的紫苏属、黄芩属和鼠尾草属植物的花粉粒外壁均为网状纹饰,但在网眼的大小、形状、网眼内是否存在穿孔和网脊上是否有突起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紫苏属、黄芩属和鼠尾草属植物之间花粉粒形态特征的差异为其分类学提供了孢粉学证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对燕麦孢囊线虫田间群体孵化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温度经历燕麦孢囊线虫的孵化特点,分别于10月初小麦播种时和土壤结冻前即12月底采集大量燕麦孢囊线虫孢囊,在室内离体条件下分别测试不同温度对其孵化的影响。小麦播种时采集的燕麦孢囊线虫经5℃恒温处理的孵化高峰期为处理后第10~12周,比15℃恒温处理推迟了约4周;前期置于5℃培养,然后再转至15℃处理的孢囊,5℃处理时间越长,孵化高峰期越滞后;此外,随着5℃低温处理时间的增加,其总孵化率具有增加的趋势。12月底采集的孢囊在5~30℃条件下均有孵化,其最佳孵化温度为20℃,在此温度下其总孵化率最高,且孵化期最短;25℃以上高温对卵的孵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高粱生产生物燃料关键因素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以甜高粱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中存在的原料不足、产品成本高等问题,根据近10年甜高粱育种与栽培研究成果以及与企业的合作经验,对影响上述问题的主要因素如品种、种植区域、技术、政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高粱虽有较好的品种,但不能满足所有地区以甜高粱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是造成原料基地不足的首要原因。我国的边际土地面积巨大、类型众多,不都完全适合种植甜高粱来生产燃料乙醇,选择种植区域不当是甜高粱种植不足的第2个原因。在甜高粱高产种植、加工技术方面,重视了高产栽培、发酵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忽略了配套技术研究,这是造成生产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国家虽然制定了相关产业政策,但不足以引导生物质能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在今后发展以甜高粱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过程中,首先需注意甜高粱品种的多元化,要特别注意选育早熟、高产、高含糖量品种、杂交种;其次根据区域气候特点,选择适宜地区不仅适合种植甜高粱,更要适合甜高粱的储藏和加工;同时研究甜高粱机械化收储运、甜高粱秆连续发酵、糟渣利用等配套技术研究,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制定中小规模生物质能产业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和生物能源研发的国家持续投入机制,保障生物质能产业稳步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效唑对河北香菊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时期和不同质量分数多效唑对河北香菊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后,河北香菊的茎秆变粗,这种效应随多效唑质量分数增加更明显。在一定的多效唑质量分数下,香菊的株高显著降低。喷施多效唑提高香菊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叶绿素a/b值;提高营养生长期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降低蕾期的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增加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蕾期的增加幅度大于营养生长期;降低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营养生长期低质量分数多效唑处理下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降低幅度大于高质量分数,蕾期则相反。河北香菊对多效唑的反应因不同时期而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物性分析仪检测鸭梨和京白梨果实采后质地的变化
《园艺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物性分析仪测定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Yali’)和京白梨(Pyrus ussuriensis Maxin.‘Jingbaili’)果实质地参数的变化,分析其质地构成和变化特性。结果表明:硬度、破裂力、弹性、咀嚼性、粘附性和内聚性参数可较好地评价梨果实质地构成和变化。鸭梨果实各质地参数值变化很小,硬度与破裂力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均与咀嚼性极显著正相关,其它参数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京白梨果实各质地参数值变化较大,硬度与破裂力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均与粘附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弹性和咀嚼性显著正相关;咀嚼性与粘附性亦显著正相关。硬度、破裂力、弹性和咀嚼性是评价质地的主要参数,粘附性和内聚性则反映了质地的细微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羊豆种质苗期耐盐性鉴定及评价方法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NaCl胁迫对44份山羊豆种质材料进行了苗期耐盐性研究。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山羊豆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株高、叶片数、存活率与材料的耐盐能力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耐盐鉴定指标;采用4种方法进行耐盐性评价,最佳的评价方法是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与聚类分析相结合;依据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以及聚类分析,44份材料可分为5类:相对高度耐盐的有16份材料,耐盐材料有8份,中等耐盐材料7份,盐害敏感材料10份,盐害高敏材料3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lu-D1位点亚基缺失弱筋小麦新种质的创制及其品质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辐射诱变是一种重要的变异手段,为了丰富小麦的品质性状变异资源,通过采用60Co-γ射线辐射普通小麦品种‘冀3235’幼胚愈伤组织的方法,获得辐射诱变处理的再生植株。对再生株后代种子进行麦谷蛋白亚基的SDS-PAGE分析,结果从中发现了不含Glu-D1位点编码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材料。经进一步的系谱选择,选育成了稳定遗传的7份材料。与对照‘冀3235’相比,这些株系的农艺性状无明显差异,醇溶蛋白A-PAGE电泳谱带也完全相同,仅在麦谷蛋白SDS-PAGE电泳图谱的Glu-D1位点上有差异(变异系缺少Glu-D1位点控制的亚基,对照‘冀3235’为2+12)。品质分析结果表明,Glu-D1位点缺失系的面粉品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湿面筋没有检出,沉降值显著下降。这些变异系是培育弱筋小麦品种和评价Glu-D1位点功能的珍贵材料。
关键词: 普通小麦 Glu-D1位点 位点缺失 弱筋小麦 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