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北省130份西瓜品种与种质资源抗病基因KASP检测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筛选河北地区抗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西瓜品种与资源,分析其所含有的抗病基因,为筛选和培育抗病西瓜新品种提供参考。采用改良后的CTAB法提取西瓜种芽DNA,并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DNA浓度,将其稀释至2~10 ng/μL后使用许勇团队开发的西瓜抗枯萎病、抗炭疽病、抗白粉病分子标记,利用高通量分型KASP标记技术对西瓜抗枯萎病、抗炭疽病和抗白粉病性状相关的基因进行了检测。试验材料为河北省近年来审(鉴)定西瓜品种和优势组合(星研七号、美佳、美胜、贵妃、17-11等)以及优异种质资源(花早绿、JB-1、JB-3、901新等)共130份材料,抗病对照为3抗302,感病对照为GBZG。结果表明,所有被检测材料中33份材料含抗枯萎病基因(Fon-1),19份材料含抗炭疽病基因(AR1),7份材料含抗白粉病基因(PM1),5份材料同时含Fon-1和AR1,1份材料同时含AR1和PM1,1份材料同时含Fon-1、AR1、PM1 3种抗病基因。根据KASP检测结果对试验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将试验材料分为4类,分别为抗白粉病基因处均无检测信号或杂合抗性12份、抗白粉病或同时感2种病害材料67份、抗枯萎病或抗炭疽病材料38份,抗枯萎病、抗炭疽病或抗白粉病基因方面均无检测信号或杂合抗性13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胚挽救技术在我国无核葡萄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
《河北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在对我国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胚挽救技术在无核葡萄育种中的应用、取得的成果以及胚挽救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亲本基因型、接种时间、培养基、培养条件和胚挽救苗的驯化移栽),并对胚挽救技术在无核葡萄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树采收后管理技术要点
《农村百事通 》 2019
摘要:桃树采收后,树体还有2~3个月的生长发育期.此期是恢复树势、花芽分化、枝芽营养积累的重要时期.因此,桃树采收后的管理极为重要.其主要的管理技术有如下几个方面:1.修剪.桃树果实采收后的修剪,是为了调节合理的树体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番茄褪绿病毒复合侵染及分布
《植物病理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及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是危害番茄的主要病毒。2016~2017年,在河北省18个番茄主产区调查番茄病毒病危害情况,采集262份植株矮化、叶片黄化、褪绿、卷曲的番茄样品,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016~2017年河北省番茄病毒病发生普遍,所检样品中TYLCV的侵染率为68.66%,其中与ToCV复合侵染率为19.5%;除栾城、滦南、乐亭、永年4地样品暂未检测到ToCV外,其他14个采样点的样品均检测到ToCV,侵染率为19.5%,且全部表现为与TYLCV复合侵染,河北省番茄主产区暂未发现ToCV单独侵染的样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黑龙港流域不同茬口种植的谷子品种筛选
《河北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黑龙港低平原地区属华北夏谷区,为了提早收获,生产上常利用夏谷品种进行春播,导致谷子病虫害发生严重.且该区缺乏与油葵、马铃薯接茬的早熟谷子品种.以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6个谷子品种为试材,在春夏季节不同时期进行播种,从生育期、农艺及经济性状、产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筛选适宜该区域不同茬口种植的春夏播谷子品种.结果表明:张杂谷16和冀谷38适宜春播;张杂谷16、冀谷36和冀谷35适宜麦收后播种;张杂谷16和改良8号适宜晚夏播种;特早一号较适宜接油葵茬播种和作为救灾品种在7月25日以后播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下不同基因型西瓜抗寒性综合评价
《中国瓜菜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不同材料西瓜幼苗的耐低温特性,为抗寒种质创新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7个不同基因型西瓜为试验材料,经人工模拟低温环境,测定分析低温弱光下不同基因型西瓜幼苗的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生理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西瓜材料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田间对照相比,低温胁迫6 d后电导率、丙二醛和过氧化物酶含量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双星99K’相对‘双星37’和‘星研七号’抗寒性最强‘,美佳’和‘早佳’抗寒性中等‘,901×新’和‘美胜’抗寒性最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旱作雨养稳产栽培技术规程
《河北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冬小麦旱作雨养稳产栽培技术规程》(DB 13/T 02-2019)规定了冬小麦旱作雨养稳产栽培技术的适用范围、基础条件和关键栽培技术.其适用于衡水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药食同源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河北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对河北省药食同源大豆的种植生产情况、加工企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大豆产业发展的建议.利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的情报分析方法,从大豆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年总产量以及大豆加工企业情况方面,对河北省药食同源大豆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6年河北省大豆种植面积呈逐年下滑趋势,从2009年的165 810 hm~2减少到2016年的105 740 hm~2,减少了36.2%;单产水平基本呈平稳增长趋势,2016年单产水平达到了2 332 kg/hm~2;大豆年总产量呈曲线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284 800 t下降到2016年的246 600 t,其中2015年总产量最低(225 845 t).河北省大豆加工食用品以初级加工产品和传统加工产品为主,新兴大豆制品品种较少;加工的大豆保健品主要是大豆卵磷脂和大豆低聚糖.河北省大豆加工企业存在着产业链条短、深加工层次较浅、大型龙头企业较少、大豆加工原料不足等问题.并对河北省药食同源大豆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河北省 药食同源 大豆 种植面积 产量 加工企业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玉米穗腐病病原菌鉴定及潜在产伏马毒素镰孢菌系统发育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河北省夏玉米区玉米穗腐病的发生情况、病原菌组成及地区对病原菌种类的影响,本团队于2016年和2017年在玉米收获前期对玉米穗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生物学方法对随机采回的样本进行分离鉴定。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与2016年相比,2017年河北省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玉米穗腐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河北省夏玉米区穗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分离频率为63.49%,其他病原菌如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变红镰孢菌(F. incarnat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黄曲霉(A. flavus)、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的分离频率分别为19. 05%、6. 35%、1. 59%、14.29%、3.17%、9.52%和1.59%。为明确伏马毒素基因在潜在产伏马毒素镰孢菌鉴定中的作用,拟轮枝镰孢菌、层出镰孢菌和藤仓镰孢菌(F. fujikuroi)分别以EF-1α和FUM1基因序列为基础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两个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相似,伏马毒素基因可用于潜在产伏马毒素镰孢菌种的鉴定,基于FUM1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大于基于EF-1α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而种内遗传距离的结论则与之相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