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河北省玉米穗腐病病原菌鉴定及潜在产伏马毒素镰孢菌系统发育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华 1 ; 丁梦军 1 ; 张家齐 1 ; 石洁 1 ; 郭宁 1 ; 李坡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病原菌;分离频率

期刊名称: 植物病理学报

ISSN: 0412-0914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151-15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河北省夏玉米区玉米穗腐病的发生情况、病原菌组成及地区对病原菌种类的影响,本团队于2016年和2017年在玉米收获前期对玉米穗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生物学方法对随机采回的样本进行分离鉴定。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与2016年相比,2017年河北省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玉米穗腐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河北省夏玉米区穗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分离频率为63.49%,其他病原菌如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变红镰孢菌(F. incarnat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黄曲霉(A. flavus)、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的分离频率分别为19. 05%、6. 35%、1. 59%、14.29%、3.17%、9.52%和1.59%。为明确伏马毒素基因在潜在产伏马毒素镰孢菌鉴定中的作用,拟轮枝镰孢菌、层出镰孢菌和藤仓镰孢菌(F. fujikuroi)分别以EF-1α和FUM1基因序列为基础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两个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相似,伏马毒素基因可用于潜在产伏马毒素镰孢菌种的鉴定,基于FUM1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大于基于EF-1α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而种内遗传距离的结论则与之相反。

  • 相关文献

[1]春玉米区穗腐病病原菌组成、分布及禾谷镰孢复合种的鉴定. 孙华,张海剑,马红霞,石洁,郭宁,陈丹,李坡. 2018

[2]山东省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优势种的系统发育分析. 丁梦军,杨扬,孙华,马红霞,刘树森,石洁. 2019

[3]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带菌检测分析. 金柳艳,郭宁,石洁,张海剑,刘树森,张家齐. 2018

[4]海南玉米穗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优势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孙华,郭宁,石洁,张海剑,马红霞,刘树森. 2017

[5]玉米穗腐病样本中温和镰孢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孙华,李坡,郭宁,石洁,张家齐,张海剑. 2020

[6]培养条件及杀菌剂对玉米穗腐病菌可可毛色二孢生长的影响. 刘树森,胡清玉,杨扬,李坡,马红霞,石洁. 2018

[7]河北省玉米穗腐病的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张海剑,索相敏. 2016

[8]禾谷镰孢复合种毒素化学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马红霞,孙华,郭宁,张海剑,石洁,常佳迎. 2018

[9]华北地区穗期亚洲玉米螟为害与玉米穗腐病发生的关系. 何康来,王振营,石洁,董建臻. 2005

[10]板栗内腐病研究进展. 张馨方,郭燕,李颖,张树航,王广鹏. 2018

[11]玉米茎腐病原及栽培与发病关系. 罗畔池,张成和,刘爱国,王月恋,张小青,孔令晓,霍志清,刘庆义. 1993

[12]苹果抗轮纹病机制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李彩丽,李春敏,张新忠,霍俊伟. 2009

[13]苍术根腐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李超楠,李洪涛,李运朝,李俊花,及华,章丽,王琳. 2022

[14]玉露香梨采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侯亚茹,高振峰,杨志国,陈恬,张阳,关军锋,张立新,张晓宇. 2022

[15]拮抗细菌对枣缩果病的抑制作用. 张朝红,于秋香,赵同生,刘孟军. 2015

[16]一种引起玉米果穗下垂的病原菌的鉴定. 张海剑,索相敏. 2016

[17]玉米疯顶病发生及防治方法. 孔令晓,罗畔池,闫兴明,闫春萍,赵有林. 2000

[18]聊城市仓储玉米籽粒霉烂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孙华,郭宁,丁梦军,张海剑,石洁,刘树森. 2019

[19]草坪草根腐病病原菌研究初报. 石洁,李建成,刘玉瑛,张老章,钱旭明,魏利民. 2000

[20]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 范子耀,王文桥,孟润杰,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