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黄瓜中嘧菌酯残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9
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黄瓜中的嘧菌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 .方法 样品用乙腈匀浆提取,无水硫酸镁、氯化钠盐析离心,无水硫酸镁、PSA净化,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 在选定色谱条件下,嘧菌酯的检出限为1.0×10-12 g;在质量浓度0.0025~0.50 μg/mL范围内,嘧菌酯的峰面积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标准曲线方程为:Y=2×108X-51888,相关系数r为0.9995;分别在0.005、0.05、0.5 mg/kg 3个添加水平进行添加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为86%~93%,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6.0%~7.4%,嘧菌酯在黄瓜中的定量限为0.005 mg/kg.结论 该方法 前处理过程简洁,减少了系统误差,节约了样品处理时间;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NY/T 788-2018《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的要求,适用于黄瓜中嘧菌酯残留量的检测.
关键词: 嘧菌酯 黄瓜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农药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唐秦地区果树生产中几点想法
《河北果树 》 2019
摘要:1持续发展苹果、葡萄产业关于果树产业,作者认为能给果农带来高的效益的果树就是好产业。只有好品种、好技术,同当地产业相适应,才有高效益。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园艺作物的最佳适生区,种质资源种类和数量极其丰富。秦皇岛市处于环渤海湾,青龙、抚宁是苹果适宜区,还有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助力,应当很好的发展苹果这个产业。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从1950年开始研究苹果,从195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优壮大优势产业 推进高质量农业发展-以河北省优质强筋小麦为例
《河北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河北省为我国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区,优质强筋麦种植面积持续不断扩大.为了培优壮大河北省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实现小麦生产大省向小麦产业强省转变,对该省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产业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具体表现在:河北省具有适宜种植强筋小麦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强筋小麦品质突出,产业发展模式带动,价格优于普通小麦.同时,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围绕做强、做大优质麦产业,制定"以技术带动发展,提升强筋小麦种植质量""以企业试验站带动,扩大生产模式辐射范围""以科技促进增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并实施,解决了强筋小麦品质不达标、性状不稳定、优质不优价的难题,完善并形成了"从订到种,从种到收,从储到售"的优质强筋麦产业发展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建立电子档案的方法和措施
《天津农林科技 》 2019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办公自动化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需求.本文通过对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电子档案管理新模式的建立进行可行性分析,探讨了及时有效、动态完整的收集各类科研档案信息的方法,为实现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提供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雨养旱作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 2019
摘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的专家们在渤海粮仓项目的支持下,针对河北省东部环渤海低平原旱作区春季少雨干旱,小雨多,有效降雨少,春玉米在孕穗期常常遭受干旱危害,产量低而不稳的实际情况,研究出了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连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甘薯连作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以徐薯18(耐连作品种)和遗字138(不耐连作品种)为试验材料,连作2年,于栽植初期和收获前期分别采集根际土壤,利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分析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连作后,2个品种根际土壤的总PLFA含量均有所提高,与2015年相比,2016年栽植初期遗字138根际土壤真菌和放线菌PLFA的增加量分别是徐薯18的3.5倍和1.24倍,且均达到显著水平;F/B和G~+/G~-在不同采样时期有所不同;主成分分析提取的2个主成分解释了89.05%的变异,其中PC1解释了76.91%的变异,PC2解释了12.14%的变异。2个品种连作前后差异明显。休闲期甘薯根际土壤微生物含量增多,这可能有助于缓解连作障碍。综上,甘薯连作导致甘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特别是不耐连作品种连作后导致真菌数量明显增加。本研究结果为应用生态防控技术缓解连作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甘薯 磷脂脂肪酸(PLFA)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评价方法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盐渍化是危害水稻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而遗传改良是提高水稻耐盐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全生育期耐盐性是对水稻各生育时期耐盐性的综合反映。科学、准确、高效的水稻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评价方法是水稻耐盐遗传改良必要条件,也是正确判别水稻种质耐盐真实性的关键所在。本研究挑选19份不同耐盐性水稻种质作为研究材料,在正常环境和0.2%、0.3%、0.4%、0.5%、0.6%、0.7%盐处理浓度下,调查11个农艺性状并计算其耐盐系数,运用品种间四分位差法分析,明确水稻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最适浓度。品种间四分位差最大的盐浓度被认为是盐处理最佳浓度;综合多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对水稻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合理评价方法进行探索。结果表明,0.3%盐胁迫浓度下多数性状耐盐系数品种间四分位差最大,0.3%盐胁迫浓度是水稻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最适浓度。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1个农艺性状的耐盐系数可简化为3个主成分。利用主成分贡献率和隶属函数分析,可进一步将3个主成分值简化为水稻耐盐性综合评价指标D值。D值能够简便、准确的评价水稻种质的耐盐性。本研究还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D值与11个农艺性状耐盐系数最优线性回归方程:D=-0.365+0.647PL+0.152GP+0.274TW。从该方程可知穗长、穗粒数和总干物重耐盐系数是影响D值的关键指标。利用回归分析建立的模型,可准确完成对D值预测。本研究利用聚类分析,将19份水稻种质耐盐性划分为5个等级,对应于水稻5个耐盐等级划分,即极强、强、中、弱、极弱,可作为其他水稻种质耐盐性评价重要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梨果实酿制的梨酒中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能力比较
《食品与机械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品种梨酿制梨酒的酚类物质构成及其抗氧化能力,以鸭梨、雪花梨、黄冠梨等11个品种梨为原料,分别接种酵母RC212发酵制成梨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不同品种梨酒的酚类物质种类和含量,以对DPPH·清除率为指标评价了其抗氧化性能。研究表明,不同品种梨所酿梨酒的酚类物质组成和抗氧化能力存在差异性,其中南果梨酒酚类物质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鸭梨酒和红香酥梨酒酚类物质含量最低,抗氧化能力最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