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无花瓣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NF011AB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1年春以2287A×沪油12组合的F1为母本,无瓣品系NF001为父本组配复交组合F1,并以此为基础经过6年7代的连续定向选择育成了较稳定的甘蓝型优质无花瓣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用系NF011AB。其群体无瓣株率达99.6%~100%,全无瓣花百分率达96.3%~98.4%,花瓣度仅为0.5~1.3。不育株率为48.5%~51.7%,不育性稳定。芥酸含量为0.3%~0.6%,硫代葡萄糖甙含量21.8~23.5μmol/(g.饼),含油量43.2%~46.3%,种子蛋白质含量23.4%~25.3%。其不育株死蕾率为11.2%~17.8%,闭花率达29.3%~32.2%,能正常开放的花仅占50%~58.7%。不育株(A株)结实指数仅为1.76,比可育株(B株)低19.64。


基于HS-SPME/GC-MS定性半定量分析藤茶特征香气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进一步研究藤茶香气和产业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定性半定量分析藤茶中特征香气成分,并对样品用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平衡时间、解吸时间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最佳条件为样品用量0.5 g、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50 min、平衡时间10 min、解吸时间2.5 min;初步确定藤茶的特征香气成分是:壬醛、癸醛、顺-香叶基丙酮、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6-二(1,1-二甲基乙基)-4-甲基酚、2,4-二(1,1-二甲基乙基)-酚、β-紫罗兰酮、1,1,3-三甲基-3-苯基茚、(R)-5,6,7,7a-四氢-4,4,7a-三甲基-2(4 H)-苯并呋喃酮。HS-SPME/GC-MS是一种所需样品量少、可靠、简单、快速的方法,可运用于藤茶香气成分的定性半定量分析。
关键词: 藤茶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土壤速效养分速测方法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适合在基层推广使用的土壤养分速测方法,采用3种速测方法和常规分析法对10种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的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pH进行测定。结果表明:YN-2 000速测仪测定结果能够反映测定样品的养分含量及变化情况。在3种速测方法中,YN-2 000速测仪的测定结果变异系数较小,可在测土配方施肥中推广应用。


贵州甘薯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供甘薯育种优良材料,对贵州10个甘薯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结薯数、单株分枝数、单株绿叶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极显著;单株结薯数、中薯数、单株绿叶数3个性状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对产量的决定系数总和达0.910 2,可以作为甘薯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密度和氮磷钾肥对黔油20号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黔油20号的高产优化农艺措施,运用4因素(完全实施)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杂交油菜黔油20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产量作用的顺序为氮肥>磷肥>密度>钾肥。单产达240.56 kg/667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为密度7 750~8 494株/667m2,纯氮14.085~15.425 kg/667m2,速效磷10.688~11.888 kg/667m2,速效钾11.855~13.425 kg/667m2。


贵州优良草品种引种选育及应用
《草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贵州主要地方优良草种选育及利用在贵州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石漠化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合近年来的科研工作,综述了贵州近30年来在主要地方优良草种选育利用方面的主要成就。结果表明,自贵州草地畜牧业兴起以来,广大科技人员为解决草地生产用种问题,先后引进国内外优良草种10余种累计100多份品种资源,并多次考察收集贵州野生牧草品种资源近1 000份,经过整理、鉴定,发掘了一批重要的育种材料。近15年来,采用引种驯化筛选、选择育种等方法先后选育牧草新品种9个,对促进贵州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还分析了贵州牧草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今后育种研究的主要方向。


玉米杂交种黔单23号制种技术
《种子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玉米杂交种黔单23号的制种质量和产量,对黔单23号亲本的特征特性和制种中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摸索,总结出黔单23号的制种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