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杏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变化
《中国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新疆杏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组成与含量特征,揭示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5个新疆杏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和果肉为试验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检测各样品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对比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其组成与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从新疆杏果实中共检测到3种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蔗糖和葡萄糖为主要糖。果实成熟时,果皮中两种主要糖分别占总糖含量的60.7%—79.1%和13.5%—34.7%,果肉中占总糖含量的65.5%—82.4%和8.2%—25.9%,果皮、果肉中果糖的含量相对较低,仅占总糖含量的4.6%—10.6%和6.5%—10.7%。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3种可溶性糖和总糖的含量均明显增加,各种糖的比例也发生明显变化。葡萄糖占总糖的比例不断减少,果皮中葡萄糖占总糖比例从79.4%降至13.5%,果肉中从74.1%降至8.2%;而蔗糖的比例不断增加,果皮中从11.0%增加到79.1%,果肉中从11.0%增加到82.4%,成为成熟果实中最主要的糖。从新疆杏果实中共检测到6种有机酸,包括苹果酸、奎宁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和富马酸。成熟果实中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是最主要的有机酸,占总酸含量的94.6%—98.3%。果实发育过程中,苹果酸和草酸呈下降趋势,柠檬酸、奎宁酸和富马酸呈上升趋势,酒石酸无明显变化规律。果实发育前期(幼果期至膨大期),总酸的含量明显增加,而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转色期至完熟期)迅速下降。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尽管苹果酸占主导地位,但各品种在有机酸的积累模式上有明显差异,依据其变化特点可分为2种模式:由苹果酸和奎宁酸或苹果酸向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3种主要有机酸共积累。果实成熟时,3种共积累酸的比例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库尔勒托拥’(KE)、‘阿克牙勒克’(AK)和‘克孜佳娜丽’(KZ)中,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索格佳娜丽’(SG)中,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苏联2号’(SL)中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的比例相当。果皮和果肉在可溶性糖、有机酸的组成、含量和积累模式上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疆杏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积累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糖的积累模式由葡萄糖积累型向蔗糖积累型转变,有机酸由苹果酸和奎宁酸积累型或苹果酸积累型向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3种酸共积累的模式转变,糖、酸积累模式的转变在新疆杏果实甜度和酸度以及风味品质决定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PI414723抗霜霉病基因SSR分子标记
《华北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野生甜瓜PI414723抗性遗传规律,找到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对抗病基因进行定位。以野生甜瓜PI414723和新疆哈密瓜农家品种卡拉克赛为材料构建BCr、BCs和F2,苗期接种甜瓜霜霉病进行抗性鉴定、统计分析,基于ICu GI已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应用集团分离法和1 090对甜瓜SSR引物进行连锁遗传分析。结果表明:PI414723对霜霉病的抗性由隐性单基因控制,引物DM0231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与抗病基因表现连锁关系,该多态性片段大小为226 bp,遗传连锁距离为2.67 c M,并将抗病基因定位在LG9上。DM0231可作为甜瓜抗霜霉病分子育种的分子标记,也为进一步对抗霜霉病基因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提取方法对新疆薄皮核桃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
《粮油食品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新疆薄皮核桃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分别采用索氏抽提有机溶剂(石油醚)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冷榨法提取薄皮核桃油,用容量分析法测定油脂中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并比较三种方法提取的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方法对核桃油脂的色泽、气味、氧化稳定性影响较大。索氏抽提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但得到的核桃油脂有溶剂残留,需脱溶,且提取时间较长。超临界CO_2萃取精密度可靠,得到的油脂品质和纯度高,但生产成本高。结合实际生产,冷榨法更适合用于核桃油的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6种阿勒泰大型真菌凝集素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阿勒泰大型真菌中的凝集素。【方法】使用Tris-HCl缓冲液和Na2HPO4-Na H2PO4缓冲液对15科26种阿勒泰大型真菌的子实体进行凝集素的粗提取。采用2%兔红细胞悬液对这些大型真菌的凝集素提取液进行凝血活性的评价。【结果】绝大多数阿勒泰大型真菌的提取液显示出了凝血活性,其中碱竹杯伞(Clitocybe alkaliviolascens)、乳菇(Lactarius deceptivus)、皱皮疣柄牛肝菌(Leccinum duriusculum)和非白红菇(Russula exalbicans)4种大型真菌的凝血活性最高,这些大型真菌的凝血活性与其科属分类无直接相关性。它们的糖特异性和热稳定性也差异显著。【结论】26种阿勒泰大型真菌的凝集类提取液的绝大多数具有凝血活性,因此阿勒泰大型真菌是极具潜力的凝集素来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工番茄下胚轴再生体系的建立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加工番茄模式品种M82的再生体系,为加工番茄M82的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方法】研究不同灭菌剂对加工番茄表皮灭菌效果,及运用正交组合设计不同浓度的激素配比,研究不同浓度的激素对加工番茄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加工番茄种皮灭菌,以15%次氯酸钠(Na Cl O)+吐温-20 30 min对加工番茄M82种皮的灭菌效果最佳;愈伤组织诱导,以MS B5+3 mg/L 6-BA+0.25 mg/L NAA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平均直径最大;不定芽诱导,以MS B5+0.5 mg/L ZT+0.2 mg/L IAA中诱导的愈伤组织平均出芽数最多。【结论】获得了加工番茄M82的再生体系,并得出细胞分裂素ZT对于加工番茄不定芽的诱导具有较好的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膜下滴灌甜菜最适种植密度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新疆甜菜主栽品种,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与机械作业相配套的最佳密度。【方法】采用行距固定改变株距的密度方式,进行6个密度水平3次重复的小区试验。【结果】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前期,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在生育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呈下降趋势,密度越大下降越快;干物质积累以10×10~4株/hm~2处理取得最大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含糖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密度超过10×10~4~11×10~4株/hm2时,产量及含糖率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结论】在新疆甜菜机械化播种地区,甜菜适宜栽培密度为10×10~4株/hm~2,此密度下可以取得较高产量和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对棉花植株生理生化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保水剂处理对棉花植株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为合理利用保水剂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方法】采用盆栽的方法,设置四个处理,分别为空白基质(CK)、CK+15 kg/hm~2保水剂、CK+30 kg/hm~2保水剂、CK+60 kg/hm~2保水剂;在干旱胁迫的条件下,检测棉花叶片的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等指标,并进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POD酶活性等指标随干旱胁迫的进行而明显增加(P<0.05),可以较准确地反映棉花随着缺水程度所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而SOD酶活性表现为无规则变化。【结论】从干旱胁迫生理生化指标综合评定30 kg/hm~2保水剂处理能明显改善棉花植株的抗干旱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新疆灵芝的鉴定及生长和产糖性能初探
《北方园艺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疆阿勒泰采集的灵芝子实体XJ-001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纯化获得该菌纯培养,以菌丝体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ITS片段扩增,测序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5种不同培养基培养菌株,通过比较生长速度,选出适宜母种培养基;摇瓶发酵研究不同碳氮源对菌株菌丝体生物量、胞内及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分析,初步将XJ-001鉴定为Ganoderma lucidum,并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KT997431;菌株在玉米粉、豆饼粉琼脂培养基长势最优,生长速度为18.7mm·d~(-1);以葡萄糖、酵母浸粉为最适碳、氮源,在转速150r·min~(-1),30℃培养5d,菌株XJ-001菌丝体生物量、胞内/外多糖含量分别为8.15、1.18、0.05mg·mL~(-1)。该菌株具有生长迅速和产糖较高的潜在性能,可为开发新疆野生灵芝资源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受苹小吉丁虫危害程度与树皮厚度、径阶的关系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树皮厚度、径阶对苹小吉丁虫危害程度的影响,以具有不同抗苹小吉丁虫(Agrilus mali Matsumura)特性的新疆野苹果类型单株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关性回归法找出树皮厚度、径阶与总虫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野苹果单株受苹小吉丁虫危害差异较大,其中XY-101单株羽化孔数最高11.2个,而XY-49单株最低为0个,总虫口平均数在0.3~11.2头之间,差异均极显著;径阶、树皮厚度分别与总虫数的回归方程为:Y=1.236+0.119Z和Y=1.049+2.071H,在P<0.05显著水平下两个方程均通过了t检验,其中变量Z的回归系数为0.119,即径阶每增加1 mm,总虫数就增加0.119个。变量H的回归系数为2.071,即树皮厚度每增大1 mm,总虫数就相对应增加2.071个。因此,新疆野苹果的径阶、树皮厚度与总虫数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线性关系,随着树皮厚度、径阶的增大,总虫数也明显增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于番茄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优化体系的建立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适于番茄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2-DE)技术,为开展番茄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技术基础。【方法】对番茄叶片蛋白质提取方法、蛋白质裂解液、上样量、胶条p H范围等关键步骤进行优化。【结果】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番茄叶片总蛋白质,含有7 mol/L尿素,2 mol/L硫脲,4%CHAPS,30 mmol/L Tris-HCl(p H 8.0)裂解缓冲液,上样量为100 mg,以p H 4~7、18 cm的IPG胶条在12%SDS-PAGE凝胶浓度下进行双向电泳,得到了蛋白点均匀分布、低峰度蛋白点较为清晰,蛋白点数目多且分辨率高的2-DE图谱。【结论】建立了一套适于番茄叶片蛋白质分析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为下一步在蛋白组学水平上分析番茄逆境胁迫等相关蛋白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番茄叶片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2-D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