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934条记录
一株油菜根际促生菌的产芽孢发酵条件优化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提高从油菜根际分离筛选得到的促生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QZB24-6的芽孢数量和芽孢产率,为进一步该苗株在复合生物肥中的应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的氮源、碳源、p H、温度、培养时间对蜡状芽孢杆菌形成芽孢的影响。【结果】确定蜡状芽孢杆菌产芽孢培养基的最佳组分为(g/L):乳糖2%、酵母膏1.5%、硫酸锰0.07%、磷酸氢二钠0.4%、磷酸二氢钠0.2%。对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温度35℃、p H值7.0、接种量4%、装液量100 m L、转速为180 r/min下发酵72 h。【结论】通过优化培养基组分和培养基条件,最终发酵液中活菌数、芽孢数、芽孢产率分别为2.27×108cfu/m L、2.05×108cfu/m L、90.31%。

关键词: 油菜 蜡状芽孢杆菌 发酵 优化 芽孢产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与灰色关联分析的甜高粱品种综合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甜高粱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为综合评价及筛选优良甜高粱品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10项性状指标并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其权重系数,以新疆地区29份经过初步筛选的甜高粱品种(系)为材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分别确定综合效益值及品种间加权关联度,分析两套理论确定的秩相关系数显著性,对参试甜高粱品种做出综合评价与筛选。【结果】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综合效益值变幅为2.4~-3.61,前五名优势品种(系)为TTL-32(F=2.40),TTL-29(F=2.39),TTL-27(F=2.23),TTL-30(F=1.95),SW1(F=1.55);基于加权法的关联度变幅为0.754 4~0.372 3,前五名优势品种为TTL-32(γ=0.754 4),SW1(γ=0.737 9),TTL-29(γ=0.726 9),TTL-27(γ=0.712 6),TTL-30(γ=0.688 1)。基于两种评价方法下的29份甜高粱品种(系)排名差异不显著(P<0.01),其秩相关系数达到0.967,说明所选10项指标对评价甜高粱品种(系)综合品质重要性相当。【结论】杂交选育出的甜高粱新品系TTL-32、TTL-29、TTL-27和TTL-30等排名靠前,茎秆效益和籽粒效益等综合效益值高,极具推广潜质;甜饲1号、绿能3号、九甜杂1号、九甜杂2号、醇甜2号、绿能2号等外引品种和当地近年选育品种新高粱7号和新高粱2号等表现稳定;高粱蔗、苏马克、甜320、本地甜高粱和意大利等本地品种已逐渐退化。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甜高粱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抗霜霉病基因SSR分子标记

华北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甜瓜抗霜霉病资源T115抗性遗传规律,找到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对抗病基因进行定位。以抗病资源T115和感病哈密瓜农家品种SP红心脆、F1、BCr、BCs、F2为材料,苗期接种甜瓜霜霉病进行抗性鉴定,基于ICu GI已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应用集团分离法和1 090对甜瓜SSR引物进行连锁遗传分析。结果表明,T115对霜霉病的抗性属显性单基因控制,引物DM0073扩增出的特异性片段与抗病基因表现连锁关系,该片段大小为120 bp,与抗病基因遗传连锁距离为3.6 c M,并将抗病基因定位在LG1上。DM0073可作为甜瓜抗霜霉病分子育种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甜瓜 霜霉病 抗病基因 SSR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连续式生物质炭化炉的研制与试验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生物质炭化炉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农林生物质废弃物高效炭化炉的研制。通过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建立得炭率的数学模型,并得到最佳得炭因素组合:热解温度为450.36℃、升温速率为6.54℃/min、保温时间为1.67h。最后提出对高效连续式生物质炭化炉的进一步研究规划。

关键词: 高效 生物质 炭化炉 研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顶端调控对棉花根系活力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新疆棉花栽培中打顶和顶端调控措施与棉花根系活力和养分吸收之间的关系。【方法】大田条件下,研究2个施磷水平在打顶和打顶后,涂抹萘乙酸对棉花根系活力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在不施磷条件下,打顶第4 d打顶处理增加了根系活力和叶片中N、P、K养分的浓度,而到第9 d根系活力和叶片中N、P、K的浓度降低。施磷时无论打顶第4 d还是打顶第9 d打顶和打顶后涂抹萘乙酸都可增加棉花根系活力和叶片中N、P、K的浓度。施磷时无论是打顶还是打顶后涂抹萘乙酸都可增加棉花单株铃数、单铃重和单株籽棉产量。打顶时施磷比不施磷棉花单株铃数、单铃重、单株籽棉产量分别增加43.2%、26.0%、80.6%;打顶后涂抹萘乙酸分别增加46.0%、3.1%、50.5%。【结论】在施磷肥条件下,无论是打顶还是打顶后涂抹萘乙酸都可增加棉花根系活力,促进对养分的吸收,增加棉花产量。

关键词: 棉花 打顶 涂抹NAA 根系活力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水对新疆马铃薯甲虫分布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降水在中国新疆地区对马铃薯甲虫分布的影响,揭示制约马铃薯甲虫分布扩散的关键环境因子,为马铃薯甲虫的持续防控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结合新疆历史降水数据,对马铃薯甲虫现有分布区内的降水时空格局展开分析,比较了马铃薯甲虫危害程度与降水时空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现主要分布于新疆年降水量在150 mm以上地区,早期定殖的地区降水量大于后期定殖区,其扩散方向为自西向东,同时年降水量也逐渐减少。马铃薯甲虫危害程度也随着经度增加而递减,早期发现马铃薯甲虫的地区受危害程度较重。降水量减少导致的水分缺乏对马铃薯甲虫的分布扩散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分布 年降水量 空间格局 定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旱区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寻在新疆旱区不同密度处理花生的光合生理及产量变化,找出在新疆特殊生态条件下密度与产量的最佳配置,以指导生产实践。【方法】设置5种(A~E)不同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花生光合生理变化及产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种植密度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势影响较大,在出苗后44 d,在低密度范围内(1.35×105~1.5×105穴/hm2),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高密度范围内(1.65×105~1.95×105穴/hm2),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不同群体密度下的叶面积系数随着生育期的增长不断增加,出苗后98 d达到最大值,出苗后107 d,密度进一步增加,叶面积系数反而下降。叶绿素含量整体趋势高密度处理(1.65×105~1.95×105穴/hm2)叶绿素含量高于低密度处理(1.35×105~1.5×105穴/hm2)。光合势在出苗后64~77 d的群体光合势最大,约占整个生育阶段的18%~20%。群体光合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结论】高密度处理(1.65×105~1.95×105穴/hm2)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变化相对均衡,而在经济性状及产量性状均优于低密度处理,相应的高密度配置在生产上更有利于产量形成。

关键词: 新疆旱区 花生 密度 光合生理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冬季双坡式拴系饲养自然通风肉牛舍的环境空气质量测定与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测定与分析冬季新疆双坡式拴系饲养自然通风肉牛舍的环境空气质量,为有效控制牛舍中的温湿度及部分有害气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舍内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NH_3浓度,H_2S浓度和CO_2浓度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舍内空气日平均温度分别在不同高度层的0.5、1.5和3.0 m中,依次为3.33、4.54和6.36℃,其中,3.0 m显著高于0.5和1.5 m(P<0.05),0.5、1.5 m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相对湿度平均值分别为98.5%,97.2%及99.3%,各层相对湿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CO_2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 083、2 102和2 021 mg/kg,各层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NH_3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02、1.02和1.70mg/kg,各层浓度间差异均较为显著(P<0.05);H_2S未检测出。【结论】新疆冬季双坡式拴系饲养自然通风肉牛舍内的温度、相对湿度、CO_2浓度、NH_3浓度等环境因素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温度对其他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采取单一的工程措施是难以实现减少有害气体的目的,必须从牛舍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健康肉牛,提高肉牛生产性能。

关键词: 双坡牛舍 环境因素 变化规律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用微生物对石油降黏机制的研究

石油化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对稠油有明显降黏效果的功能链球菌为菌种,针对新疆克拉玛依油样特性,培养了可提高油井采收率的菌株BT-003。采用气相色谱和氧化铝吸附法对微生物菌株BT-003与石油油样作用后混合液中的长链烷烃组分、蜡质、胶质及有机酸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菌株BT-003与石油油样作用后混合液中短链烷烃的含量增加,蜡质和胶质含量下降,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从而增加孔隙度,提高渗透率,降低石油黏度,提高石油流动性,以提高原油采收率,达到进一步采油的目的。

关键词: 微生物菌株 石油降黏 有机酸 提高采收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盲蝽黑卵蜂对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寄生作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在华北地区枣园中,发现了绿盲蝽的一种卵寄生蜂,形态鉴定为盲蝽黑卵蜂Telenomus sp.。直接观察寄生蜂羽化情况表明,绿盲蝽越冬卵中盲蝽黑卵蜂的寄生率为0.67%~1.25%。设计了盲蝽黑卵蜂的特异性引物,对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子检测显示,寄生率为13.04%~23.91%。与直接观察方法相比,分子检测技术能更加准确地评估盲蝽黑卵蜂对绿盲蝽卵的寄生作用。

关键词: 绿盲蝽 盲蝽黑卵蜂 枣园 越冬卵 寄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