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施磷量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施磷量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生产中磷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春小麦新春26号(A1)、新春34号(A2)为主区,施磷量为副区,共五个水平,分别为0(P0)、45(P1)、90(P2)、135(P3)、180(P4)kg/hm2。【结果】施磷量对春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积累总量、成熟期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率、花后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及花前干物质转移率、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极显著(P<0.01);品种间花期、成熟期干重、花后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茎和颖壳干物质分配率、总干物质、籽粒产量、主穗长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施磷量的增加,小麦总干物质积累表现为先快后慢的递增趋势;而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表现为一定范围内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则反之;且施磷量与籽粒产量及干物质积累总量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0.969,籽粒产量与干物质积累总量间也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41;各器官花后干物质分配比例表现为:籽粒>茎>颖壳>叶片>叶鞘。【结论】在一定范围(0~135 kg/hm2)内增施磷肥可提高春小麦籽粒分配率及后期的光合能力,实现增产,且磷肥最佳施用量为135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贮藏条件对无核白葡萄干贮期香气成分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无核白葡萄干贮期香气成分的变化。【方法】以吐鲁番无核白葡萄干为试材,用0.08 mm PE袋密封包装,贮藏于一氧化氮(NO)、低温(5℃)条件下通过测定香气成分的变化,研究贮藏条件对无核白葡萄干香气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入贮前的无核白葡萄干,样品检测出37种化合物,主要的是醛类、酯类、醇类、酸类、酮类,其中数量最多的为醛类12种,其次是酯类9种,第三是酮类6种;一氧化氮(NO)和低温(5℃)的无核白葡萄干在贮藏360 d,,两处理组各检测出26和30种;与入贮前比较,两种处理在贮藏360 d时,香气成分既存在相同的主要成分也新增了许多不同的成分,共有的:酯类6种,醇类3种,酮类3种,酸类3种,醛类2种,烷烃3种,烯烃1种,共计21种。其中共有的乙酸含量由13.711%上升到23%左右,乙酸乙酯含量由17.67%下降到9.5%左右,乙醇含量由15.265%上升到31%左右;两处理间香气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无核白葡萄干主要的香气成分是醇类、酸类、酯类、醛类和酮类,一氧化氮(NO)与低温(5℃)两处理在贮藏末期,香气成分差异不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效唑对库尔勒香梨新梢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探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枝条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开花后第25天,对库尔勒香梨新梢叶面喷施浓度为500、1 000、1 500、2 000、2 500mg/L的多效唑,定期测量新梢长度、粗度等生长指标,待果实成熟后,测定各处理的果实品质。多效唑处理后能有效抑制库尔勒香梨新梢长、节间长、叶面积的增加,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抑制效果越明显,2 500mg/L多效唑处理,在新梢快速生长期日增长量最小,仅为0.03cm/d,远小于各自对照组0.20cm/d的日增长量。喷施多效唑处理后新梢粗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处理后果实的单果重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总酸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下降,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升高,2 500 mg/L处理后明显增加了果实的粗皮比率。1 000~2 000mg/L的多效唑处理能有效抑制新梢的生长,对果实品质影响不明显,可应用于库尔勒香梨生长发育的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风干制温度对枣果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热风干制温度对枣果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该试验选用不同温度(35、40、45、50、55℃)热风干制枣果,利用石蜡切片、显微成像技术获得了热风干制过程中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果肉细胞、空腔等结构参数的分布曲线,借助分布曲线的偏度、峰度(以鲜枣为参照)描述了微观结构参数在热风干制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建立了微观结构参数(果肉细胞、空腔横截面的面积比、周长比及当量直径比)与宏观干燥参数(水分比)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利用微观结构参数分布曲线的偏度、峰度可较好地描述不同温度干制过程中细胞、空腔整体的变化趋势;干制过程中随着含水率的降低,果肉细胞、空腔结构参数的变化趋势均不具有一致性或连续性;不同温度相比之下,低温、高温干制过程对果肉细胞形态的改变均有较大影响,且高温(55℃)条件影响更大;不同温度热风干制过程中,由果肉细胞结构改变所引起的空腔塌缩和扩增同时存在,高温(55℃)条件对空腔的扩增、塌缩影响较大。果肉细胞,空腔结构参数比与水分比之间关系可用非线性模型描述(R2≥0.7283,Std≤25.1682%),模型可预测在不同温度热风干制过程中细胞、空腔随含水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可为热风干制新工艺的开发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贮藏条件对无核白葡萄干贮期功能性成分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核白葡萄干贮期功能性成分的变化。【方法】以吐鲁番无核白葡萄干为试材,用0.08 mm PE袋密封包装,贮藏于一氧化碳(NO)、低温(5℃)条件下通过测定功能性成分的变化,探讨贮藏条件对无核白葡萄干内部品质的影响。【结果】无核白葡萄干在贮藏过程中各功能性成分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处理方式不同其变化量也不同。入贮时单宁含量为2.06 mg/kg,到贮藏末期对照组(CK)与NO处理含量分别为0.267 8和0.366 7 mg/kg,下降率分别为87%和82.2%;黄酮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对照组(CK)与一氧化碳(NO)处理黄酮含量下降速率大于低温(5℃)处理,在贮藏180到360 d,对照组(CK)处理与低温(5℃)有显著性差异,贮藏结束,低温(5℃)黄酮含量为0.9 mg/kg;无核白葡萄干中原花青素含量较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无核白葡萄干中的白藜芦醇含量为24.75μg/g,贮藏末期,低温(5℃)处理的白藜芦醇含量为16.6μg/g,高于其他处理组。【结论】功能性成分根据贮藏时间和处理方式的不同,整体呈下降趋势;低温(5℃)处理较对照组(CK)和一氧化碳(NO)处理,较好的保持了无核白葡萄干的功能性成分,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成分含量均有一定的下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施氮阈值与产量、无机氮储量的关系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施氮对棉花产量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明确施氮阈值与棉花产量和土壤无机氮储量的关系。【方法】2012~2013年,分别采集不同施氮水平下(0、237.9、317.1、396.5、475.7、634.2 kg/hm2)棉花植株样品和0~100 cm深土壤剖面样品,测定棉花的吸氮量,分析土壤无机氮的浓度。【结果】在0~396.5 kg/hm2增加施氮量可以促进棉花生长,盛铃时施氮量与棉花生长量的相关性最高,但太多并不再利于棉花生长;在0~60 cm土层无机氮浓度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60 cm土层以下无机氮浓度开始降低,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变弱,规律不明显;施氮量与棉花产量是二次方程关系,施氮量为N3(396.5 kg/hm2)时棉花产量最高;棉花的氮素利用率与产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最高为29.73%。施氮量在332~397 kg/hm2的阈值范围内,有利于棉花形成高产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结论】施氮阈值与产量、无机氮储量具有一定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塑料垃圾分选技术在废旧地膜与杂质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田废旧地膜与杂质分离技术是衔接废旧地膜回收与再利用的关键环节,分离后的废旧地膜可作为再生资源。文献资料显示,国外未见地膜分离技术或设备的相关报道,国内近年来开始在废旧地膜与杂物分离技术领域开展研究,但研制的设备还处于试验阶段。该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塑料垃圾分选技术装备,结合国内地膜的物理特性以及废旧地膜与杂质混合的实际情况,分析塑料垃圾与废旧地膜杂质物理特性差异与相似之处,为废旧地膜分离处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通过文献分析和试验验证,风选法结合筛选法将是中国农田废旧地膜与杂质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区戈壁日光温室最冷月地温与气温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高寒区戈壁日光温室不同类型土质的温度与气温变化规律及相关性,为高寒区延晚葡萄栽培日光温室提供管理依据。【方法】通过对最冷月戈壁温室室外、室内气温和2种不同土质、不同深度(戈壁土30 cm、土壤10 cm、土壤30 cm)的土壤温度进行测定,比较不同土质类型及深度的温度变化,分析土温与气温的相关关系,建立以气温为基础的土温回归方程。【结果】戈壁土30 cm、土壤10 cm及土壤30 cm处的日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与气温变化趋势较同步,均随气温的逐渐降低而降低,升高而升高,但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土壤30 cm的各指标温度均略高于其余2种土质类型(土壤深度),其保温蓄热能力最强。温室气温极端最低温度测得1.9℃,副梢叶片保持绿色,部分老叶未完全黄化。室内气温、戈壁土30 cm处温度与室外气温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8和0.402,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6.759+0.220 x;y=12.647+0.130 x。戈壁土30 cm、土壤10 cm、土壤30 cm处温度与室内气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34、0.814、0.768,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7.866+0.777 x;y=9.230+0.632 x;y=9.940+0.561 x。【结论】高寒区,温室冬季气温在2℃以上,能够满足设施葡萄延晚栽培需求。土壤温度与气温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土温具有滞后性。利用回归方程中温室室外气温来推算室内气温和戈壁土30 cm处温度,用室内气温来推算土壤温度,可为戈壁日光温室冬季温度管理、延晚葡萄防寒及抗衰老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