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培燕麦根系形态和氮吸收流量对硝态氮供应浓度的响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苗期根系的形态结构与作物的养分吸收和抗倒伏性密切相关,对燕麦如何合理施肥以达到最大的增产效果,需要对不同燕麦品种的氮吸收利用效率做出评价。【方法】本研究以3个不同燕麦栽培品种(坝莜9号、坝莜3号和200215)为材料,分析了低、中、高NO-3-N浓度下(NO-3浓度为1、3、6 mmol/L)根系生长以及NO-3吸收流量的变化。将燕麦种子萌发至一片真叶展开时,每个品种挑选长势一致的10株幼苗放入含不同NO-3浓度的Hoagland's培养液中培养,培养3周后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幼苗,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根系NO-3流量并利用根系图像分析系统WinRhizo分析根系形态指标。【结果】NO-3-N浓度对不同燕麦品种节根数影响不显著,对侧根密度、总根长、根系平均直径和不同直径范围内根系长度分布均有显著影响;NO-3-N浓度的变化对坝莜3号根系吸氮量有显著影响,对坝莜9号和200215根系吸氮量的影响不显著;根系NO-3吸收流量的动态变化与侧根数量变化有一致性;NO-3平均吸收流量与总根长、平均直径及根系平均直径≤0.16 mm的细根在根系中所占比例的变化一致。【结论】不同NO-3-N供应浓度主要影响燕麦苗期侧根(直径≤0.16 mm的细根)的形成和生长,对根系NO-3吸收流量的影响因品种而异;根系NO-3吸收流量的变化主要受总根长、根系平均直径及细根在根系中所占比例的影响。
新疆棉田牧草盲蝽的空间分布规律
《植物保护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新疆棉田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Linnaeus)的空间分布型,于2012-2014年对新疆喀什地区棉田牧草盲蝽种群数量进行了系统调查,应用5种聚集度指数、Iwao m*-m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法则分析判定牧草盲蝽成虫、若虫及整个种群(成虫和若虫)在棉田的空间分布型,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聚集原因。结果表明,牧草盲蝽成虫、若虫及整个种群的久野指数C_A>0、负二项分布参数k>0、丛生指数I>0、聚块指数m*/~->1,表明三者在新疆棉田均呈聚集分布。且牧草盲蝽成虫和若虫的Blackith聚集均数λ<2,说明二者在棉田的聚集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Iwao m*-m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牧草盲蝽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α>0、β>1);Taylor幂法则分析结果表明,牧草盲蝽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在棉田更趋向于聚集分布,聚集度依赖于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挤压式杏核破壳机试验研究
《食品与机械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当前杏核破壳生产率低、碎仁率高的问题,设计一种杏核破壳机,对其结构及杏核破壳受力情况进行介绍。以明星杏杏核为试验材料,选取喂料速度、破壳间隙、主动辊转速3个因素对杏核破壳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破壳间隙对破壳效果的影响极显著,喂料速度、主动辊转速对破壳效果影响不显著;当喂料速度400kg/h、破壳间隙在9mm、主动辊转速400r/min时,破壳率为99.65%,整仁率为96.87%,破壳效果最好。相同喂料速度与主动辊转速条件下,其他品种杏核的破壳试验,验证表明当破壳间隙小于杏核厚度约2 mm时,破壳率在98%以上,整仁率在95%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下新疆灰漠土有机碳及作物产量演变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长期不同施肥下新疆灰漠土有机碳和作物产量演变特征,依托始于1990年的灰漠土肥力长期定位监测试验,选择对照(CK,不施肥)、施氮磷肥(NP)、氮磷钾平衡施肥(NPK)、氮磷钾配合常量有机肥(NPKM)、氮磷钾配合高量有机肥(h NPKM,有机肥施用量为NPKM的2倍)、氮磷钾配合秸秆还田(NPKS)6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和小麦、玉米产量演变特征,探讨碳投入及有机碳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期耗竭种植(CK)、连续施用NP或NPK肥,灰漠土有机碳含量持续下降,年均下降速率分别为0.094 g·kg~(-1)、0.043 g·kg~(-1)和0.053 g·kg~(-1),表明施化肥(NP、NPK)不能维持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NPKM和h NPKM处理,土壤有机碳显著增加,年均增加0.360 g·kg~(-1)和0.575 g·kg~(-1),增施有机肥是快速提高灰漠土肥力的重要措施。秸秆还田处理(NKPS),土壤有机碳年均增幅0.006 g·kg~(-1),与NPK处理对比,秸秆还田虽没有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碳,但维持了土壤肥力。2)较CK,长期化肥有机肥配施(NPKM、h NPKM)显著增加了作物产量(P<0.05)。与NP和NPK比较,长期化肥有机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P<0.05),但玉米产量与施化肥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玉米产量以平衡施肥(NPK)的增幅最高,达到220 kg·hm~(-2)·a~(-1)。小麦的产量变异系数(29.1%~43.9%)高于玉米产量变异(19.0%~32.7%)。化肥配合秸秆还田(NPKS)处理的小麦增产幅度与高量施用有机肥(h NPKM)处理接近,喻示了秸秆还田对作物增产的作用不可忽视。3)碳投入与土壤有机碳和小麦、玉米产量有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基于以上分析,在干旱区灰漠土增加土壤碳投入(有机肥或秸秆)仍然是最基本的土壤培肥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桃叶片矿质元素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含量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扁桃叶片矿质元素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含量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不同扁桃生长时期营养诊断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扁桃‘叶尔羌’品种为试材,研究叶片生长发育期间的N、P、K、B、Fe、Mn、Zn、Cu、Mg、Ca元素的含量。【结果】随着叶片生长发育,扁桃叶片中N、P、K、Mn、Zn、Cu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Fe、Mg、Ca元素含量呈上升趋势,B元素含量呈锯齿状趋势。同时,扁桃各个生长时期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展叶期时有3组,膨大期有7组,硬核期有4组,成熟期有6组,各个生长时期的矿质元素间相关均有不同。【结论】根据扁桃不同生长时期矿质元素间促进与拮抗,进行合理平衡施肥,才能满足树体对营养的需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没食子酸丙酯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果实贮藏期品质相关指标变化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没食子酸丙酯处理对库尔勒香梨贮藏期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库尔勒香梨为试材,经没食子酸丙酯处理后,定期检测库尔勒香梨果实贮藏期间呼吸强度、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细胞膜透性和相关氧化还原酶活性等指标。【结果】没食子酸丙酯溶液处理较好的保持了香梨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含量,抑制了香梨果实贮藏期呼吸强度,减缓果实细胞膜透性增加,对延缓SOD、CAT活性下降和抑制POD活性有积极作用。【结论】没食子酸丙酯处理可有效延缓库尔勒香梨贮藏期果实衰老,提高库尔勒香梨贮藏品质和保鲜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精细化水氮运筹对棉花适宜机采性状的调控效果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精细化水氮运筹对棉花适宜机采性状的调控效果,为水肥耦合调控棉花机采性状的技术研究提供参考途径。【方法】采用行距66 cm+10 cm、株距9.5 cm机采棉种植模式,在施氮量和灌溉定额相同基础上,将生育期各次追氮量和灌水量分别设计为3个方案,完全组合成9个水氮运筹处理,研究机采棉机采性状差异。【结果】各处理间株高、株宽均有差别,株高差异不显著,有些处理间株宽差异达显著;棉花始果枝节位高都在18 cm以上,其中仅3个高产处理在21.5~19.2 cm;处理间棉花内外围铃比例差别大,内围铃比例远大于外围铃;处理间下中上部棉铃比例有明显差异,其中高产处理的下中上部棉铃分别为35%、40%和25%,是较理想高产和适宜机采的棉铃垂直分布。【结论】生育期不同的精细化水氮运筹方案,可以对机采棉收获时的株高、株宽、始果枝节位高、果枝台数、棉铃内外围铃分布、棉铃垂直分布等性状产生影响,对机采棉株宽、始果枝节位高、棉铃内外围铃分布和棉铃垂直分布等机采性状的调控效果最明显,在棉花生育期实行精细化水氮运筹,不仅能调控一些棉花性状达到采棉机收获要求,同时还能实现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砧木枝条的抗寒性比较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砧木枝条的抗寒性,为新疆葡萄砧木的选择、引进及抗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种葡萄砧木为研究对象,对低温胁迫下各砧木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应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抗寒综合评价。【结果】随温度的降低,所有砧木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逐渐增加,但增加幅度有所不同;可溶性蛋白、SOD和POD的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T含量变化不规律。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判断得出葡萄砧木抗寒性强弱顺序为:脱毒贝达>5C>110R>101-14>188-08>3 309C>5BB>SO4。根据恢复生长验证得出各品种抗寒性强弱与各抗寒理化指标进行隶属函数法得出的砧木抗寒性排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8种砧木中脱毒贝达抗寒性最强,能抵御的最低温度达-30℃以下;5C、110R、101-14、188-08、3 309C和5BB抗寒性较强,能抵御的最低温度为-20~-30℃;SO4抗寒性最弱,能抵御的最低温度为-2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滴灌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滴灌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特征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3 150(W_1)、3 900(W_2)、4 650(W_3)和5 400 m~3/hm~2(W_4),对照滴灌量为0(CK)共5种不同处理,研究不同滴灌量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各处理冬小麦的LAI和干物质均呈W_3>W_4>W_2>W_1>CK的变化规律;干物质快增期出现在拔节后4~55 d,快增期持续时间(△t)为35~50 d,最大积累速率(V_m)为0.043~0.075 mg/(株·d);花前同化物转运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花后同化物转运量呈增加趋势,但花前、花后同化物转运总量以W_3最大为1.574 g/株。产量最高为8602.41 kg/hm~2(W_3处理),分别较W_1、W_2、W_4和CK增产12.41%、2.77%、1.07%和33.00%。【结论】冬小麦全生育期适宜的滴灌量为4 650 m~3/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库尔勒香梨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分布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新疆库尔勒香梨主产区梨园土壤重金属残留水平及空间分布,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以新疆库尔勒市、尉犁县、轮台县、库车县、沙雅县、新和县、阿克苏市、阿瓦提县等8县市香梨主产区为研究区域,采集86份梨园土壤(0~40 cm),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铅(Pb)、镉(Cd)、砷(As)、铬(Cr)、镍(Ni)、铜(Cu)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运用风险评价法评价香梨主产区梨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风险大小,明确重点防控因子,采用普通克里格法分析香梨主产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结果】8个县市香梨主产区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中最大允许限量。土壤砷、铅、镉、铬、镍、铜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0.442、0.22、0.33、0.18、0.444、0.12,内梅罗指数为0.47。【结论】从重金属污染等级来说,香梨主产区梨园土壤均处于安全级别;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6种重金属污染风险均在可接受的水平,风险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Ni>As>Cd>Pb>Cr>Cu。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