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934条记录
微润灌溉系统堵塞评价及处理方法研究

节水灌溉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微润灌溉堵塞问题及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了微润管堵塞和灌水均匀度的评价,以及进行了抗堵塞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微润管出流量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递减;堵塞程度加深对使用时长增加表现为"敏感-微敏感-极度敏感"的动态变化特征;灌水均匀度系数Cu等于87.6%,能满足现行技术规范的要求;用微润管抗堵塞肥料清洗微润管,流量基本能恢复到额定流量的水平,微润灌溉抗堵塞肥料的清洗效果要好于洗涤液的清洗效果。研究可为解决微润灌溉堵塞问题及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微润灌溉 灌水均匀度 处理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创新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评价主体的统一考核,提出一套评价方法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评价流程、评价指标和数据的网络化管理,并应用于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方法】明确评价主体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应用动态聚类分析方法,对评价单元进行分类;应用递阶层次结构理论和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分析法对层次结构要素进行分析,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指标进行综合测算;采用数据库技术,构建评价管理网络系统。从创新能力、服务转化能力、科研条件与平台、人才团队、管理能力和发展速度六方面,对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从科研服务水平、科技创新水平、成果转化水平、人才团队、支撑条件水平和发展速度六方面,对试验推广主体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从岗位履职、公共履职、综合履职和发展速度四方面,对管理主体的管理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构建了三级多层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创新主体及其试验推广机构和管理机关的百分制统一评价。通过实际应用,完成了34个机构的量化综合评价,明确了各评价单位在各领域的量化水平和综合实力,为评优和制定发展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结论】为不同类型评价单元的无目标约束的统一评价,提供了一套成功的评价方法和管理系统。系统的功能拓展性、操作性和应用性强,实际评价结果合理,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数据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啤用大麦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啤4号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啤酒大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中,主区种植密度(D)设325(D_(325))、375(D_(375))和425万株/hm~2(D_(425))3个水平;裂区施氮量(N)设0(N_0)、75(N_(75))、150(N_(150))、225(N_(225))和300kg/hm~2(N_(300))5个水平。结果表明,密度对大麦植株氮磷钾含量、旗叶SPAD值、穗下节间长度及主要品质性状等影响均不显著,而对株高、茎秆直径、旗叶叶面积和成穗率的影响达显著性水平。株高、茎秆直径和旗叶叶面积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植株含氮量、穗长、穗粒数、结实率、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表现为显著增加,而成穗数、成穗率和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淀粉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表现为显著降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互作仅对株高、茎秆直径、成穗率和穗粒数有显著影响,对其余指标影响均不显著。籽粒产量(Y)和粗蛋白含量(Y1)与种植密度(X7)、施氮量(X8)的逐步回归方程分别为Y=12.627+0.007 X8,Y1=-27 161.600+161.645 X7-0.216 X27-0.003 X28+0.015 X7×X8。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当甘啤4号种植密度为385万株/hm~2、施氮量为124.71kg/hm~2时,既能提高产量,又能保证其酿造品质达到最佳。

关键词: 大麦 施氮 密度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信息化新疆红枣产业物联网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新疆红枣产业物联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构建包括3个系统层指标、6个准则层指标、15个项目层指标和38个指标层指标在内的新疆红枣产业物联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其指标权重和发展水平值。【结果】地理基础信息系统得分为0.531,生产加工管理系统得分为0.335,物流商贸信息系统得分为0.250,新疆红枣产业物联网发展水平总得分为1.115。【结论】新疆红枣产业物联网整体发展水平很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与基础信息管理,加强人才培养,构建物联网模式,有助于提高新疆红枣产业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 红枣产业 物联网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基于1989—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地州种植业及8类作物的产量数据,运用重心移动模型、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对新疆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整体而言,新疆种植业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具有明显的拐点和阶段性特征,种植业整体重心呈现出向北偏东的移动趋势,不同作物地理集聚具有显著差异。一些农作物的生产高度集聚在少数地州,地区垄断性不断增强。影响新疆种植业地理集聚的因素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主要包括资源禀赋、技术环境、产业环境和制度环境等因素。

关键词: 种植业 地理集聚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塔里木河流域植被群落与土壤种子库的关系

贵州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塔里木河沿岸湿地保护与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塔里木河流域河流湿地地表植被组成、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河流湿地地表植被物种数有23种,土壤种子库共计萌发物种22种,伴生种少,稳定性较低;土壤种子库密度为240~933粒/m2,属较低水平,并且随着流域呈衰减趋势;地表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相似性系数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高,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相似性系数低;以土壤种子库恢复地表植被的潜力较小,需要适度的人为干预与调控。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地表植被 塔里木河 湿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魏菇菌液对新疆阿魏幼苗根部养分积累的影响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在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两种阿魏菇菌液(W1、W5)对新疆阿魏幼苗根部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阿魏菇菌液对1年生、2年生阿魏根部N、P2O5、K2O的积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通过提高阿魏根部的养分阶段积累量提高N、P2O5、K2O的积累,表现为W5>W1(P<0.05),同时外施菌液致使阿魏根部N、P2O5、K2O阶段积累高峰期前移或后移15d。外施菌液可以促进阿魏幼苗根部养分的吸收与积累,有利于阿魏生长。

关键词: 新疆阿魏 阿魏菇菌液 养分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知识图谱的核桃研究前沿演进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给我国核桃科研工作提供参考,采用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 III结合美国Web of Science数据库文献绘制世界核桃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世界核桃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分布。结果表明:20年来核桃研究前沿热点呈现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研究主题日益丰富。核桃营养价值和药理功效的研究受到极大关注;核桃油相关主题的研究非常活跃;美国、加拿大、土耳其等8国是核桃研究国际间合作最活跃和密切的国家;对我国核桃科研工作重点布局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核桃 知识图谱 CiteSpace Ⅲ 突变词 研究前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生物炭对苏丹草修复Cd、Pb污染土壤的影响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生物炭对苏丹草生物量及Cd和Pb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通过盆栽模拟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土壤-苏丹草体系中Cd、Pb含量,并计算土壤Cd和Pb的修复率。结果表明,未受到Cd、Pb污染的土壤中,添加5~20g/kg生物炭后,苏丹草生物量最大增至6.46t/hm2,约为不添加生物炭时的1.66倍。Cd和Pb浓度分别为40 mg/kg和50 mg/kg时(低浓度),苏丹草生物量为4.35t/hm2,较对照组(3.89t/hm2)高12.1%。但Cd和Pb浓度增至160和200 mg/kg(高浓度)后,苏丹草生物量降低至1.36t/hm2,仅为对照组的34.7%。在Cd、Pb低中浓度时,添加5~20g/kg生物炭后苏丹草的生物量低于对照组;在Cd和Pb高浓度时,苏丹草生物量随生物炭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通过修复率的计算发现,在低中浓度Cd和Pb土壤中,生物炭与苏丹草联合对Cd的修复率低于苏丹草,相差10%左右;在高浓度Cd、Pb土壤中,其修复率基本比单一苏丹草修复时高,但最大仅为6.19%。在低中浓度Cd、Pb土壤中,生物炭与苏丹草联合对Pb的修复优于苏丹草,部分高达17.09%;高浓度时仍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但其增幅相对较小,最大仅为7.61%。总体来看,生物炭和苏丹草联合修复低中浓度Cd的效果劣于单一苏丹草修复,但对高浓度Cd和不同水平Pb的修复效果优于单一苏丹草修复。

关键词: 生物炭 苏丹草 重金属 修复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劳动能量价值论

改革与战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新世纪需要劳动价值理论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文章通过对"劳动力商品"和劳动价值进行分析,指出劳动力不是商品,而是在一定时间内对劳动能力支配权的出租,工资则是劳动能力的租赁收入;劳动价值的实质是社会能量,而作为价值的社会能量具有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独特的自我增值规律;作为劳动价值的社会能量吸收的生产资料的能量转移构成劳动力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能量基础。

关键词: 劳动力商品 劳动价值 社会能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