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934条记录
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AL7对棉花黄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及定殖能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AL7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定殖能力,本文利用盆栽接种试验研究了菌株AL7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将带四环素抗性的pGFP78质粒转入到菌株AL7中,分析了菌株AL7在棉花根围土壤中、根部组织内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菌株AL7对棉花黄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为77.1%。pGFP78质粒转入后对菌株AL7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仍具有游动性和产生物膜。定殖检测结果表明,菌株AL7能够在棉花根围土壤中及根系组织内长期定殖,接种5 d时定殖数量最高,达6×10~6cfu/g土,接种80 d后根围土壤中的定殖数量仍维持在2×10~6 cfu/g,根系组织内的定殖量为6×10~4 cfu/g。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验证,接种7 d后菌株AL7已经进入到棉花根部的中柱鞘细胞,能够在棉花根内大量定殖。

关键词: 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 棉花黄萎病 定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周期与种质特性对南苜蓿初花期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短日照10h、自然日照13h、长日照16h,观察17份南苜蓿种质从真叶展开至初花期的天数,计算其长日照开花促进率(LD-FHR),并运用Sidak方法对南苜蓿初花期性状的因子水平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南苜蓿种质对光周期的敏感度差异较大。来自江苏海安的种质MP-2-14的LD-FHR值为45.56%,显著高于其他种质(P<0.05),表现为光周期敏感;来自浙江温岭的种质MP-1-14的LD-FHR值为11.34%,显著低于其他种质(P<0.05),表现为光周期钝感。光照13h、16h对大多数种质的初花期影响不显著。南苜蓿初花期受种质特性和光周期的显著影响,且二者间存在显著互作,其中光周期对初花期的影响最大,说明不同种质对光周期有特殊的适应性,即不同光周期条件是南苜蓿初花期存在差异的主要外部因素。

关键词: 南苜蓿 初花期 种质特性 光周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少数民族农民参与式发展的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疏勒县为例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少数民族农户参与发展的行为及影响因素,为推动农村农户参与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186份实际调研数据,采用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运用logisticISM模型,分析农户参与农村发展的行为。【结果】劳动力人数对农户参与行为有极显著影响,呈正相关关系(P<0.01),农户行政职务、组织化程度、参加产业培训情况、对村发展了解程度、对参与行为的认识和对参与式发展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户参与行为有显著影响,呈正相关关系(P<0.05),农户年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兼业情况、家庭总收入、家庭耕地面积、参与态度对农户参与行为没有显著影响。【结论】该县农户参与发展的程度尚不高。应采取加大教育力度,增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素质;创新多种参与形式,建立相应激励机制;提升村干部管理能力和组织作用;扩大非农就业,实现农户多元增收等措施,促进当地农民参与农村发展。

关键词: 农户行为 参与式发展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库尔勒香梨采后果实不同部位的呼吸多途径差异研究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u)为材料,测定果实采后不同部位的多途径呼吸速率,分析部位间不同途径的呼吸强度差异,以确定果实采后呼吸跃变与各部位呼吸代谢路径的关系。采收生理成熟香梨果实贮藏于5℃、相对湿度为95%的环境中,每隔20d选取样果,使用液相氧电极法测定果肉、果心和果皮的总呼吸、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细胞色素途径和交替途径的呼吸速率。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果实采后果皮的呼吸速率相对最高,总呼吸与多个途径的呼吸速率比果肉平均高7.84倍~23.97倍,比果心平均高2.79倍~13.43倍;果实采后呼吸跃变是果皮多个途径呼吸峰叠加的表现。果肉是果实采后呼吸速率最低的部位,各个途径的呼吸速率未见明显变化和峰值出现。果皮和果心的呼吸主路径为糖酵解,果肉未现明显的呼吸主路径。适宜将果皮作为库尔勒香梨果实采后跃变衰老代谢调控的靶位。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果实不同部位 采后 多途径呼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分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幼苗生长和离子平衡的影响

干旱区地理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控制试验研究了盐分(Na Cl)处理60 d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幼苗生长和各器官矿质离子吸收、分布和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分对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轻度(50 mol·L~(-1))、中度(100 mol·L~(-1))和重度(200 mol·L~(-1))盐分处理的幼苗株高生长速率、叶面积及各器官生物量分别减小了约30%、50%和80%。幼苗通过改变生物量分配策略,提高根冠比增加对资源的获取和减少体内水分散失,以增强其耐盐性。(2)盐分改变了幼苗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与对照相比,各盐分处理显著提高了幼苗器官对Na~+和Cl-的吸收,抑制了Ca~(2+)、Mg~(2+)和K~+由根向茎、茎向叶选择性运输、降低了幼苗器官对Ca~(2+),K~+,Mg~(2+)的吸收,导致器官离子平衡遭到破坏。幼苗将较多的Na~+积累在叶片,增大了地上和地下的渗透势差,这是胡杨幼苗抵御盐分胁迫的一个有效方式。(3)重度盐胁迫下幼苗增强对Ca~(2+)、Mg~(2+)和K~+的选择性运输,避免高盐胁迫对幼苗更大的伤害。

关键词: 胡杨幼苗 盐处理 离子平衡 离子分布和选择性运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麦后复播大豆适宜滴灌量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随着北疆地区麦-豆两熟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麦后复播大豆加剧了与春播作物的用水矛盾,因此,为缓解农业用水压力,本研究通过设定不同滴灌量,从中筛选出适宜复播大豆种植的灌水量,为复播大豆节水、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滴灌条件下,以‘黑河43'为试验材料,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设置3000、3600、4200、4800 m~3/hm~2四个灌溉量处理,研究滴灌量对复播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及植株中养分吸收特征的影响。【结果】复播大豆干物质、植株中N、P_2O_5及K_2O的积累均符合Logictic生长函数模型。复播大豆单株干物质重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以灌水量4200 m~3/hm~2处理最高;各处理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均在出苗后49.5 53.0 d,快速积累期为30.3 31.9 d,最大积累速率平均为0.48 g/(plant·d)。不同滴灌量处理大豆植株中N、P_2O_5和K_2O含量随着滴灌量的增加亦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最大吸收速率分别出现在苗后47.1 49.9 d、44.8 45.1 d和44.6 46.1 d,快速积累期分别为31.7 36.4 d、22.2 22.4 d和28.7 31.46 d,最大积累速率平均分别为26.35、8.15和9.30 mg/(plant·d)。滴灌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以4200 m~3/hm~2(W3处理)最高,为3741.23 kg/hm2,分别较3000、3600和4800 m~3/hm~2三个处理增产30.42%、13.98%和8.44%。子粒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蛋白质和脂肪总量以4200 m~3/hm~2处理最高,为53.03%。【结论】适当增加灌水量,不仅能够促进复播大豆植株养分的吸收、积累,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同时还提高了子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总含量。但灌水量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复播大豆干物质积累及养分的吸收利用,导致产量降低。因此,推荐灌水量为4200 m~3/hm~2作为北疆复播大豆高产、节水的合理灌溉定额。

关键词: 复播大豆 滴灌量 干物质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城市总规的基本农田空间优化调整研究——以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为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随着"三化"进程的推进,有限的土地资源供给与日趋上升的用地需求矛盾日益凸现。农地非农化的现象日趋严峻。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难度加大。城郊作为城市建成区与乡村衔接的特殊经济地理区位,土地利用受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用地制约的双重影响,基本农田保护面临更为突出的问题。本文以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为研究靶区,充分利用高新区(新市区)二轮土地调查、土地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划定等数据和图库资料,以GIS技术作为分析工具和手段,在综合考虑耕地的质量与立地条件,结合高新区(新市区)社会经济、城市发展方向与定位、产业用地划定及布局等条件因素,对高新区(新市区)已划定的基本农田与产业空间布局结构衔接进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为区域协调耕地保护寻求路径。

关键词: 城市总体规划 GIS技术 空间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0-2010年塔里木河流域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水土保持通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塔里木河流域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该流域后续治理及生态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利用塔里木河流域44个气象监测站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Excel和SPSS 11.0软件进行气象数据分析,利用ArcMap 10.0和Surfer 8.0软件进行制图,对该流域2000—2010年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塔里木河流域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气候类型受地貌类型和地形条件制约,以干旱和极干旱气候为主,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73.16%和15.97%;年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以夏季最高,年均相对湿度以秋冬季较高,大风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各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受到地形地貌特征的影响,基本遵循以塔里木盆地为中心,向外围逐渐发生变化的总体规律。[结论]近10a来,塔里木河流域的年均气温、年降雨量、年日照时数及年平均风速呈上升趋势,而年均相对湿度、年蒸发量则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气候特征 变化趋势 季节指数 塔里木河流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和施氮量对啤酒大麦氮素吸收利用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啤酒大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选用甘啤4号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设325万株·hm-2(D325)、375万株·hm-2(D375)和425万株·hm-2(D425)三个水平;副区为施氮量,设0(N0)、75kg·hm-2(N75)、150kg·hm-2(N150)、225kg·hm-2(N225)和300kg·hm-2(N300)五个水平,研究了密度和施氮量对啤酒大麦氮素积累、利用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仅对氮素利用效率有显著性影响,且随着密度增大氮素利用效率也增大。施氮量对籽粒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对植株氮素浓度、产量及籽粒醇溶蛋白含量等影响均达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增加,植株氮素浓度和氮素积累量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且均在N225处理达到最大;产量(y)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与施氮量(x)可建立二次方程:y=-0.003x2+5.846 6x+2 748.7(R2=0.966 5);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与施氮量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95和-0.96;氮肥生理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和农艺利用率也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处理下存在差异;籽粒总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7和0.99。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互作对氮素利用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醇溶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对其余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

关键词: 啤酒大麦 氮素利用 蛋白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及抗病相关的分子标记检测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20个不同黄萎病抗性的海岛棉(G.barbadense)、陆地棉(G.hirsutum)品种为材料,使用11对与抗黄萎病基因连锁的SSR多态性引物对其进行SSR-PCR扩增分析,并计算各抗病品种扩增条带与抗性性状的一致程度。结果筛选到VM15、VM18、VM22、VM23和VM32共5对分子标记能够获得特异性产物,该标记是根据抗病相关的mRNA序列、Protein基因序列和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的。计算可得引物VM32、VM15、VM23获得的特异性产物与棉株抗病性一致率分别是1.000、0.857、0.857,均高于0.800,获得的6条特异性条带含有目的抗性基因。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抗病性 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