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生物降解膜对甘肃河西棉花的生态生物学效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生物降解膜对甘肃河西棉田的保温保墒、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于2016年和2017年设置厚度为0.012 mm的生物降解膜A、厚度0.008 mm的生物降解膜B、普通地膜、裸地4个处理,分析降解膜的降解性能及其对棉田土壤温度、水分、产量和相关因子及杂草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膜B早于降解膜A 3~5 d进入诱导期,降解速率高于降解膜A.填埋180 d时,降解膜A和B失重率分别达到95.6%和94.5%;降解膜A在棉花苗期增温保水性效果较好,与普通地膜无显著差异;而降解膜B由于降解速率快,在苗期增温保水性显著低于普通地膜.覆盖降解膜较普通地膜延长了棉花生育期,但棉花出苗率、单株铃数、铃质量和衣分无显著差异,而霜前花率和杂草防效显著降低.产量结果显示,两年间降解膜A较普通地膜籽棉产量分别降低3.8%和3.1%,差异不显著,较裸地处理分别增产73.1%和59.9%,增产显著,而降解膜B较普通地膜减产11.8%和7.1%,差异显著.综上,降解膜A具有较好的增温保墒和增产效应,可在甘肃河西农业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棉花 生物降解膜 降解性能 生态生物学效应 产量

半夏高效种植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从选地施肥、选用良种、播种、除草、覆膜、合理套种、灌排水管理、追肥、培土、除草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了半夏高效种植技术。

关键词: 半夏 种植技术 病虫害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研究进展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针对北方旱地农田N2O的产生机理、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指出影响旱地土壤N2O排放的主要因素是施肥、灌水和农田耕作等人为因素,合理施氮和增加土壤碳贮存是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长期高频农田生态系统N2O排放观测、N2O产生的关键微生物过程与机理与相关观测及通量相结合和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模型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氧化亚氮 排放机制 旱地农田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水次数与施氮量互作对胡麻/玉米带田作物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甘肃白银地区9种不同水氮配比胡麻/玉米带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随着灌水次数和施氮量的增加,胡麻/玉米带田叶面积指数均表现"抛物线"的变化动态,胡麻/玉米带田干物质量均呈现"直线"上升的变化动态。灌溉次数和施氮量对胡麻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有显著影响,氮肥效应大于水分效应。通过胡麻/玉米带田产量构成因素的主成分分析可知,所有胡麻产量构成因素对9个处理下胡麻产量影响为:出籽率>千粒质量>单株粒质量>单株蒴果数>分枝数>蒴果种子粒数>株高>分茎数,所有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对9个处理下玉米产量的影响为:株高>穗粗>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质量>秃尖长>出籽率。由胡麻/玉米带田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可知,适宜甘肃白银的胡麻/玉米带田灌水量和施氮量模式分别是T8-二次灌水三水平施氮量[快速生长期和盛花期各浇一次水(W2)/氮肥240kg/hm~2(N3)]和T6-三次灌水二水平施氮量[快速生长期、盛花期和青果期各浇一次水(W3)/氮肥180kg/hm~2(N2)]。

关键词: 胡麻/玉米带田 灌水量 施氮量 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量 产量要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的胡麻转化因子的优化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杆菌介导法是植物遗传转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提高农杆菌介导的胡麻遗传转化效率,以‘陇亚10号’和‘定亚22号’下胚轴为基因转化受体,以pCAMBIA3301为转化质粒,分析草铵膦选择压、下胚轴预处理(剥表皮、预培养)、农杆菌菌株、侵染时间和乙酰丁香酮对gus表达率/频率和抗性苗率的影响,优化以上转化因子参数,建立高效的胡麻遗传转化体系,为后续的胡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遗传改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再生苗生根阶段的草铵膦选择压分别是10mg/L、5mg/L和2mg/L;下胚轴预处理对gus表达率/频率无显著影响,却显著影响抗性苗分化率,不剥表皮和预培养3d抗性苗率分别提高5倍和9倍;农杆菌菌株和侵染时间都显著影响gus表达率/频率和抗性苗率,C58c1侵染60min时gus表达频率最高,为7.5,抗性苗率为60.3%。乙酰丁香酮能显著提高C58c1和GV3101介导转化时gus表达频率。

关键词: 胡麻 农杆菌介导法 转化因子 抗性苗率 gus表达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4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在白银市的表现与利用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对引进的84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在白银地区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引进的84份材料中,早熟材料14份,中早熟6份,中熟材料20份,中晚熟材料2份;晚熟材料最多,达42份,占参试材料的50%。中早熟材料抗病性强的有17份,商品率在80%以上的有15份,产量在30 000kg/hm~2以上的材料有18份;晚熟材料抗病性强的有19份,商品率在80%以上的有24份,产量在30 000 kg/hm~2以上的有20份。筛选出早熟品种冀张薯12号、FY、龙薯4号、冀张薯8号和晚熟品种陇薯10号、青薯9号、大同里外黄、晋薯24号等。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质资源 引进利用 白银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东肉牛PON1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阐明陇东肉牛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本研究运用PCR扩增陇东肉牛PON1基因所有外显子序列并测序,通过Seqman软件完成序列拼接,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分析其碱基组成、开放阅读框及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原子组成、氨基酸残基数、亲水性和疏水性、分子质量、等电点、二级结构、高级结构等。结果显示,陇东肉牛PON1基因CDS区序列全长1 068bp,编码355个氨基酸残基,其中数目最多的为亮氨酸(Leu),数目最少的为半胱氨酸和色氨酸(Cys和Trp)。碱基组成中A+T含量(56.55%)高于G+C含量(43.26%)。与GenBank中牛PON1基因序列(登录号:EU289337)比对分析发现,在PON1基因外显子4、6、8、9中存在突变,但均未导致氨基酸发生变化,为同义突变。PON1蛋白的原子组成是C1810H2796N454O533S12,分子质量为39.83ku,理论等电点为5.24,为稳定的水溶性蛋白质。PON1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延展链、α-螺旋和β-转角分别由159、116、55和25个氨基酸构成,最终形成了以无规则卷曲和延展链为主的混合型。PON1蛋白的疏水性结果表明,第8位苏氨酸(Thr)疏水性最强(最高分值2.878),第299位脯氨酸(Pro)亲水性最强(最低分值-2.222)。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陇东肉牛PON1蛋白功能及探讨PON1基因突变对甘肃地方肉牛胴体、肉质性状的影响奠定基础。

关键词: 陇东肉牛 PON1基因 生物信息学 突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甘啤5号大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因素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以幼胚为外植体,观察激素、培养基等对甘啤5号啤酒大麦出愈率、分化率及绿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愈伤诱导过程中,诱导培养基CIM2(MS+1.25 mg/L CuSO_4+1.00 mg/L VB1+250.00 mg/L肌醇+690.00 mg/L脯氨酸+1 g/L水解酪蛋白+187.50 mg/L谷氨酰胺+25.00 mg/L天门冬酰胺+2.00 mg/L 2,4-D+0.50 mg/L dicamba)出愈率最高(88.4%),CIM1(MS+1.25 mg/L CuSO_4+1.00 mg/L VB1+250.00 mg/L肌醇+690.00 mg/L脯氨酸+1 g/L水解酪蛋白+2.50 mg/L dicamba)与CIM2上形成的愈伤质量优于CIM3(MS+1.25 mg/L CuSO_4+1.00 mg/L VB1+250.00 mg/L肌醇+690.00 mg/L脯氨酸+1 g/L水解酪蛋白+3.00 mg/L 2,4-D);相同培养基中,dicamba对甘啤5号的出愈率的作用优于2,4-D。不同分化培养基的分化效率不同,DCM1的分化率高(45.8%),优于DCM2。甘啤5号的幼胚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及绿苗分化率均较高,可作为啤酒大麦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

关键词: 甘啤5号 啤酒大麦 幼胚 愈伤诱导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麻Δ9硬脂酰ACP脱氢酶(SAD2)基因的表达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为了改良胡麻油脂肪酸组分,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对Δ9硬脂酰ACP脱氢酶(SAD2)基因在胡麻蒴果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开花后20 d的蒴果中表达量最高,在成熟期时表达量显著降低。据此认为,开花后20 d可能是不饱和脂肪酸积累的关键时期。通过对SAD2基因的表达分析,为进一步通过基因工程育种手段改良胡麻油品质建立基础。

关键词: 胡麻 Δ9硬脂酰ACP脱氢酶(SAD2) 基因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条锈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兰天132

中国种业 2018

摘要:选育持久抗条锈性小麦品种是甘肃陇南地区抗病育种的重要任务,抗病基因累加是实现品种抗病持久性的有效策略。基于此策略,兰天132是用来源于国际已知持久抗条锈性品种Flanders的00-30-3-2和来源于国际已知抗条锈基因Yr13的载体品种Ibis的兰天15号杂交育成的抗条锈、丰产、弱筋、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其苗期对条锈病混合菌为中抗,成株期对CYR32号、CYR33号、贵22-9、贵22-14、中4-1免疫。籽粒粗蛋白10.0%(干基),出粉率72.3%,湿面筋18.9%,沉降指数17.0mL,面团形成时间1.5min,稳定时间1.8min。生产试验产量平均为5479.5kg/hm~2,比对照兰天19号增产8.3%。适宜甘肃东南部一般山区种植。

关键词: 抗条锈 冬小麦 兰天132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