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拱棚覆网对喀什地区复播甜瓜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拱棚覆网对喀什地区复播甜瓜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以及不同时期揭网对于坐果率、果品质量及商品率的影响,分析引起复播甜瓜病毒病的病原,评价育种材料抗性。【方法】统计不同时期揭去防虫网各小区病毒病病情指数,统计各小区的产量、品质等;利用RT-PCR鉴定复播甜瓜病毒病的感染病原;鉴定育种材料抗病性,为抗病育种打好材料基础。【结果】复播甜瓜揭去防虫网的最佳时间为8月1日前后,在该时间段揭去防虫网,处理小区的病情指数最低为25.79,平均单株结果数为3.1个,商品率为79.3%,果实中心平均含糖量为15.8%;侵染喀什地区复播甜瓜的主要病毒有WMV、CMV和ZYMV,且多为复合侵染,与正播甜瓜病毒病的病原一致;所选材料大多表现为感病,仅K-1表现较好,病情指数为7.22。【结论】小拱棚覆网技术能有效的预防喀什地区复播甜瓜病毒病,并且能保证甜瓜产量及品质;筛选得到一个耐病毒病的材料K-1,可用于抗性材料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疆地区不同枸杞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及套种效益分析
《农业科技通讯 》 2019
摘要:为了选择适宜南疆地区栽培的优良枸杞品种,从宁夏引进了4个枸杞品种并开展栽培对比试验,对各品种3龄树全年9次采摘的鲜果、干果产量进行了方差和产量累进曲线分析;并对1~2龄树开展了立体套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引进的4个品种在南疆均可安全越冬,产量以宁杞9号位居第一、宁杞7号位居第二,且宁杞7号和宁杞9号植株生长量也优于宁杞5号和宁杞1号,从产量和生长量指标上判断,这两个品种可作为适宜栽培品种。宁杞9号和宁杞7号夏果产量增速最快,应主抓夏果的生产获得更高产量和效益。幼龄枸杞开展立体套种栽培,可新增效益达3 500~4 500元/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铃虫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克隆与表达
《植物保护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脂肪酸结合蛋白HaFABP1在参与细胞内脂肪酸代谢过程中的功能,基于酵母单杂交结果从幼虫中肠cDNA中扩增得到HaFABP1的开发阅读框,构建重组菌株BL21-pET28a-HaFABP1,进行融合蛋白His-HaFABP1的诱导和纯化,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棉铃虫不同时期和组织中HaFABP1的表达规律,最后检测2-十三烷酮处理下棉铃虫6龄幼虫中肠组织内HaFABP1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克隆获得的棉铃虫HaFABP1为405 bp,编码134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5.08 kD和5.54;在37℃下用0.5 mmol/L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菌株4 h后,得到约18.4 kD的可溶性蛋白His-HaFABP1,纯化后的融合蛋白条带单一且大小符合预期;HaFABP1在棉铃虫的脂肪体、中肠、体壁和头部中都有表达,在头部的表达量最低,在中肠中的表达量最高;HaFABP1在棉铃虫幼虫的每个发育时期都有表达,表达量总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4龄时最低而1龄时最高;10 mg/g 2-十三烷酮处理饲料饲喂棉铃虫6龄幼虫6 h和15 h后,中肠内HaFABP1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表明HaFABP1与棉铃虫的生长发育有关,并且有可能参与了昆虫的解毒过程。
关键词: 棉铃虫 脂肪酸结合蛋白 原核表达 时空表达 2-十三烷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主栽粳稻品种芽期抗旱性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新疆主栽粳稻品种芽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本研究以3个新疆推广面积最大主栽粳稻品种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作为水分胁迫剂,在4个PEG浓度梯度下对供试材料进行芽期耐旱鉴定.结果表明,20%PEG浓度处理下各性状指标相对值的变幅和变异系数最大,品种间抗旱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该浓度可以作为芽期耐旱性鉴定处理浓度.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参试指标中相对发芽率、相对幼芽长度和相对幼根长度变异系数最大,且是主成分分析归类的3大因子中负荷量最大的指标,相关系数分别为0.932、0.941、0.754,因此这3个指标可作为新疆粳稻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各指标的隶属值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表明:隶属平均值大小排序为'新稻36号'(0.80)>'新稻11号'(0.59)>'新稻45号'(0.06).本研究初步确定了新疆主栽粳稻品种芽期抗旱性指标并以此综合评价芽期抗旱性强的品种,可为抗旱品种选育和抗旱性遗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遮阴对南疆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小麦生长中后期,采用人工模拟核桃、杏、红枣三种果树不同程度遮阴条件下,研究分析不同遮阴处理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和产量的影响,为新疆南疆果树-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高产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供试冬小麦品种为新冬20号,遮阴处理设置4个水平,S1:拔节期遮阴10%-抽穗期遮阴25%,S2:拔节期遮阴20%-抽穗期遮阴50%,S3:拔节期遮阴30%-抽穗期遮阴75%,S0:不遮阴。遮阴均从小麦拔节期至成熟期。【结果】小麦扬花期随着遮阴幅度的增大,小麦旗叶光合速率显著降低;灌浆期轻度遮阴Pn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显著高于S2和S3处理;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随着遮阴幅度的增大而降低,胞间CO_2浓度随着遮阴幅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遮阴幅度的增大总干物质积累量和向籽粒的分配均呈降低趋势,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率分别降低9.5%、24.2%和27.7%;收获穗数、千粒重、产量和经济系数均随着遮阴幅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而轻度遮阴对穗粒数的影响不明显。随着遮阴幅度的增大,产量和经济系数分别降低22.%、42.9%、67.8%和8.9%、23.8%、27.6%。【结论】随着遮阴幅度的增加,小麦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_2浓度升高,总干物质积累量和向籽粒的分配比例降低,轻度遮阴收获穗数和千粒重降低,中度和重度遮阴产量三要素均显著降低,导致产量和经济系数显著降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中筋春小麦新品种——奇春12136
《新疆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和九立禾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春小麦新品系12136参加自治区春小麦2016~2017年区域试验和2017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2016~2017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435.56 kg/666.7㎡,比对照新春37号增产5.0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7年自治区春小麦生产试验中品系奇春12136(原代号:12-136)在农十三师、奇台、军户、沙湾、石河子、特克斯、塔城、额敏、阿勒泰、焉耆10个参试点平均产量为467.53 kg/666.7㎡,比对照新春37号增产8.8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品质指标均达到自治区小麦品种审定中筋标准。本文总结奇春12136品种特征特性、区试产量表现、田间种植实际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为奇春12136大面积推广及丰产丰收提供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IS和地统计的伊犁州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及分布规律,为干旱区农业施肥区划及精准农业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伊犁州为研究区,运用GIS技术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伊犁州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规律。【结果】(1)AP、SOM均属于强变异强度,变异系数分别为0.82、0.79;其它土壤肥力指标变异系数处于0.60~0.67,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2)伊犁州土壤TN、SOM含量总体较高,较丰富以上的样点比例分别占66.66%、61.07%;其次为AK、AP,较丰富以上的样点比例分别占50.85%、49.37%,AN含量相对较低,缺乏和较缺乏的样点比例超过65.72%。(3)TN、SOM、AN表现为极强的空间相关性,其块基比分别为0.107、0.002、0.000 07;AP的块基比为0.403,在区域内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速效钾的块基比为0.755,在区域内表现为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4)该地区土壤养分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多呈斑块状格局。5个养分指标中,TN、AN含量的空间分布大体相似,含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伊犁州的东部;SOM、AP含量的空间分布大体相似,含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伊犁州的南部;AK含量的空间分布相对均衡。【结论】研究区AK、SOM、AP平均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TN、AN平均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树体结构、光环境和小麦产量间的相关性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果粮间作模式下,扁桃树体结构指标与间作区域光环境指标、光环境指标与间作冬小麦产量构成指标的相关关系,为新疆南疆果粮间作模式下冬小麦产量的预估、高光效树形的选择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扁桃-冬小麦(新冬20号)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树形树体结构指标、间作区域光环境指标和小麦产量构成指标;分析产量指标与光环境指标的相关性、树体结构指标与间作区域光环境指标的相关性、树体结构指标与扁桃负载量的相关性。【结果】新疆南疆地区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与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PAR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小麦千粒重和单穗粒重与灌浆期日平均光照强度、及400~1 400μmol/(m~2·s)PAR持续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树体负载量与树冠体积、树冠投影面积和平均冠幅等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冠高与树体西侧冠下株间区光照指标显著相关,冠幅对树体西侧冠下株间区和远冠区2个区域光照指标显著相关。【结论】灌浆期400~1 400μmol/(m~2·s) PAR的持续时长和冠幅可以作为新疆南疆地区果粮间作模式下,小麦产量预估、评级及高光效树形筛选的主要评价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钾有机肥对无核白葡萄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农家科技(上旬刊) 》 2019
摘要:葡萄作为我国主要栽培树种,近年来在栽培和育 种等各方面发展迅速.葡萄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 极高的营养价值,其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 酸和矿物质,除此之外葡萄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经 济价值,故有"水果之神"之称.葡萄整个生长期需要的营养都不一样,所需肥料也会有所不同.有机肥无公害、环保,还可以节约成本、增产显著、缓释长效,合理使用有机肥还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活性、改善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无核白葡萄合理施用富钾有机肥,油渣是优选有机肥料之一.除养分牛粪鸡粪等各类有机肥之外,吐鲁番棉花种植面积很大,油渣的量也是非常可观的.如果能把油渣在不同使用量的情况下,可以做长效有机肥的事实证明出来,那未来油渣会成为农民首选的经济实惠的有机肥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用GBS-seq技术构建甜瓜高密度遗传图谱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甜瓜高密度遗传图谱,为研究甜瓜重要性状基因定位及功能分析奠定基础。【方法】以甜瓜材料K7-4(高抗霜霉病)和K7-2(高感霜霉病)为亲本,杂交再自交得到F_2分离群体。构建GBS文库并进行双末端测序,使用滑动窗口的方法进行基因型分型,SAM TOOLS软件检测SNP位点,采用Joinmap 4.0软件进行排图,用perl SVG模块绘制连锁图,用win QTL cart 2.5进行QTL检验,根据复合区间作图法,使用R/qtl软件包进行QTL定位。【结果】构建了总长为4 823.55 cM的遗传图谱,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43 cM。在苗期、生长中期和生长后期共检测到26个与甜瓜霜霉病性状相关的QTL。【结论】基于GBS-seq技术获得了甜瓜高密度遗传图谱,最终将抗霜霉病基因关联到CM3.5.1_scaffold00005上的6,831,227~7,830,935 bp,约1Mb的区间范围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