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967条记录
叶面喷施不同化控复配剂对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调环酸钙(Pro-Ca)与胺鲜酯(DA-6)或油菜素内酯(BR)组配形成的复配剂LMA与LMB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黑农84(高蛋白品种)和黑农87(高油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豆关键生育时期(苗期、初花期及鼓粒期)进行叶面不同联合喷施处理,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于大豆完熟期随机取样,测定分析各处理产量构成因素指标、理论产量和大豆籽粒中的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结果表明:苗期喷施LMA,初花期及鼓粒期喷施LMB(ABB处理)可使大豆黑农84的理论产量显著提高19.40%,黑农87理论产量显著提高32.66%,使黑农87总蛋白含量提高7.29%。产量增加与化控复配剂对株粒数和百粒重的调控有关,总蛋白含量提高与其对百粒重的调控有关。在苗期及初花期分别喷施LMA(AA处理)则可使水溶蛋白及总蛋白含量显著提高6.00%以上,若在鼓粒期再次喷施LMA(AAA处理),则可使黑农84和黑农87的水溶蛋白、醇溶蛋白及总蛋白含量分别显著提高9.56%、52.63%和11.80%。BA、A、AAA、AB及ABB处理都使脂肪含量得到改善,但均未使两品种的含量同时显著提高。在田间生产中可根据不同的大豆生产需求,选用不同的联配及喷施方式和时期。

关键词: 大豆 调环酸钙 胺鲜酯 油菜素内酯 产量 蛋白与脂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初花期低温及预喷施烯效唑对绿豆叶片AsA-GSH循环和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初花期冷害及预喷施烯效唑(S3307)对绿豆(Vigna radiata)叶片生理代谢和产量的影响,为探明绿豆对低温胁迫的应激反应及预喷施S3307的应用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盆栽条件下,以绿丰5号和绿丰2号为材料,初花期预喷施S3307,同时连续低温(平均15℃)处理5 d,研究初花期低温对绿豆叶片细胞膜透性、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以及S3307的缓解作用。【结果】初花期冷害引起绿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显著增加,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有所增加,低温处理1~5 d导致绿丰5号百粒重显著下降2.17%~16.60%,单株产量显著下降10.37%~44.62%,绿丰2号百粒重显著下降3.33%~22.14%,单株产量显著下降12.73%~45.69%。S3307具有抵御初花期冷害的作用,低温条件下预喷施S3307能有效增加绿豆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能够进一步提高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喷施S3307具有提高绿豆产量的调控效应,正常温度条件下,绿丰5号和绿丰2号单株产量分别显著提高4.70%和7.87%;冷害条件下,绿丰5号处理1~5 d时,百粒重显著提高1.23%~3.32%,单株产量显著提高3.49%~8.13%。绿丰2号处理1~5 d时,百粒重显著提高1.72%~5.21%,单株产量显著提高10.94%~16.55%。【结论】初花期低温影响绿豆叶片细胞膜透性、AsA-GSH循环、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功能;预喷施S3307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非酶抗氧化剂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有效缓解冷害对绿豆生理的胁迫伤害,相对提高绿豆产量。

关键词: 绿豆 烯效唑 低温 叶片生理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南瓜加工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南瓜产量丰富,居世界第一位。南瓜作为一种集营养及保健功能于一身的瓜果类蔬菜,富含多糖、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及功能性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等功能,有着很高的食用及深加工开发价值。本文综述了我国南瓜研究及加工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加工利用程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等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有效解决原料保藏问题、提高生产加工规模及研发高附加值南瓜产品的未来产品开发方向等发展对策,以期为南瓜深加工及产业化开发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 南瓜 加工 现状 问题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苯嘧磺草胺悬浮剂对高粱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的防效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高粱田的阔叶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日趋严重,而能够用于高粱田的除草剂品种有限,导致阔叶杂草的防除比较困难,高粱的产量也受到了巨大影响。因此,生产中迫切需要筛选出对抗性阔叶杂草防效较好的除草剂。试验探讨了不同剂量20%苯嘧磺草胺悬浮剂对高粱田阔叶杂草苯氏蓼、反枝苋和藜的防效。结果表明,中高剂量(60、90 g a.i./hm2)20%苯嘧磺草胺悬浮剂对高粱田阔叶杂草防除效果较好,对阔叶杂草的鲜重防效最高可达97.75%,持效期可达30 d左右,并且对高粱安全,不影响产量,具有减施增效的特点。该试验结果能够为高粱田阔叶杂草的合理防除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粱田 苯嘧磺草胺 株防效 鲜重防效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玉米MZIR098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计量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MZIR098的5’端旁侧序列信息,设计引物及探针,随后通过qPCR和3D-dPCR平台,建立了玉米MZIR098的转化体特异性双重定量检测方法。经测试后显示,qPCR和3D-dPCR两种检测方法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差)均小于25%,符合转基因检测方法相关标准,并且检出限和定量限也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说明2种方法均可满足转基因定量检测的基本需求,可为今后准确高效地检测玉米MZIR098及其产品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关键词: 计量学 转基因玉米 MZIR098 定量检测 qPCR 3D-d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β-酪蛋白A2A2基因型奶牛在黑龙江省某牛场中的分布及泌乳性能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β-酪蛋白A2A2基因型奶牛在牛群中的分布及泌乳性能,本研究对黑龙江省某规模化奶牛场第1胎次314头荷斯坦牛的血液样本中β-酪蛋白基因进行测序和分型检测;比较β-酪蛋白A1/A2基因型奶牛的分布规律及泌乳性能。结果表明:牛群中A1A1基因型频率为18.97%,A1A2基因型频率为48.41%,A2A2基因型频率为32.80%,A1基因频率为42.99%,A2基因频率为57.01%;β-酪蛋白不同基因型(A1A1、A1A2和A2A2)奶牛的泌乳量、乳脂和乳蛋白率等泌乳指标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荷斯坦牛 β-酪蛋白 A1/A2基因型 基因频率 泌乳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直播条件下黑龙江省稻瘟病及纹枯病药剂防控技术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完成水直播条件下黑龙江省稻瘟病及纹枯病药剂防控效果分析,结果显示,防控叶瘟和穗颈瘟效果最好的药剂均是40%富士一号WP,相对防效分别为77.33%和89.98%,水稻产量为7.93、7.69 t/hm~2;防控纹枯病效果最好的药剂是24%噻呋酰胺SC,相对防效为88.14%,水稻产量为7.98 t/hm~2;兼防效果最好的药剂是27%戊唑·噻霉酮EW,水稻产量为7.36 t/hm~2,较对照增产36.04%;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病害因子危害权重为穗颈瘟>叶瘟>纹枯病。

关键词: 水直播 稻瘟病 纹枯病 药剂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应用核心种质的构建与应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核心种质是针对解决育种问题而建立的成套优异种质集合,也是种质资源研究紧密衔接作物育种的体现形式。鉴于玉米核心种质研究现状,明确了玉米应用核心种质的基本范畴和特征,提出在玉米核心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重要育种性状的优异等位基因,构建分别适应不同生态区、杂种优势类群明确、所含优异等位基因清晰、无明显遗传累赘的应用核心种质,将是今后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的工作重点。最后,对玉米应用核心种质构建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期推动我国玉米应用核心种质构建相关工作的高效发展,使其能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我国玉米育种研究提供有效的物质和信息支撑。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应用核心种质 育种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偃麦的创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偃麦草属是小麦近缘种属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野生资源之一,作为小麦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的重要基因源,在创制小麦桥梁材料和遗传育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偃麦创制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通过远缘杂交,将偃麦草属植物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组遗传成分导入到普通小麦中,培育小偃麦(部分)双二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和渐渗系。小偃麦(部分)双二倍体主要是八倍体小偃麦(AABBDDXX, 2n=8x=56)和六倍体小偃麦(AABBXX,2n=6x=42),来源于偃麦草的染色体组(XX)多为混合染色体组(异源染色体组)。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工作,创制了类型丰富的小偃麦,在小麦抗病研究和新种质创制方面表现突出,在此基础上培育出一系列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小偃麦创制过程中,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 (Host) Barkworth&D. R. Dewey)和3种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elongatum (Host) D. R.Dewey×ponticum(Podp.) Barkworth&D. R. Dewey)因易于同小麦杂交,具有抗寒、抗旱、耐盐碱、抗小麦多种病虫害等特性,成为创制小偃麦的主要亲本来源,应用范围最广。本研究从5部分综述小偃麦的创制与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小偃麦的研发利用和小麦遗传资源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小麦 小偃麦 中间偃麦草 长穗偃麦草 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菌肥对四倍体刺槐植株生长的影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施用生物菌肥对二倍体刺槐和四倍体刺槐生长的影响,为发展四倍体刺槐的广泛种植奠定基础.[方法]以大田中的 2 年生的二倍体刺槐和四倍体刺槐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施用EM生物菌肥后对刺槐的基本生长指标,光合作用参数以及呼吸作用参数的影响,为刺槐栽培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结果]施肥的刺槐比未施肥的长势更好且较为粗壮.相对于二倍体而言,四倍体叶片颜色表现为更深且更饱满,长势更高且株幅更大.施肥后 2 种刺槐的株高、株幅、地径、叶长、叶宽、叶绿素均发生显著增长(P<0.05).其中四倍体刺槐和二倍体刺槐实验组与其对照组相比,株高总增长量分别增加了23.90%、51.57%;株幅总增长量增加 59.60%、14.06%;地径总增长量增加 18.84%、10.20%;叶长总增长量分别增加 13.75%、20.24%;叶宽总增长量分别增加11.70%,72.00%;叶绿素总增长量分别增加24.06%、45.24%.刺槐叶片中光合作用的相关指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以及蒸腾速率施肥组显著高于未施肥组(P<0.05),呼吸作用的相关数据总呼吸速率,交替呼吸速率以及细胞色素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随着施肥后时间的延长,各组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施肥后的刺槐呼吸作用显著优于未施肥的刺槐,四倍体刺槐显著优于二倍体刺槐.整体来看四倍体刺槐的生长状态以及生理参数均好于二倍体刺槐,与施肥前的四倍体和二倍体刺槐相比,存在株高分别增长 42.60%、74.56%,地径分别增长 99.80%、85.53%,叶片增长 65.30%、75.94%等现象,并且施肥的刺槐的生长状态以及生理参数均好于未施肥的刺槐.[结论]综上所述,四倍体刺槐施肥后在形态生理指标上优于二倍体刺槐,因此适量施用生物菌肥对刺槐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生物菌肥 四倍体刺槐 光合效率 生长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