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田间条件下茶园土壤-茶树-茶汤中铅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价

茶叶学报 2020

摘要:选取闽中地区8个代表性茶园,分别采集茶园土壤及相应的茶树各器官样品,采用ICP-MS法测定茶园土壤、茶树各器官及茶汤中铅含量,研究茶园土壤及茶树各器官中铅的分布状况,分析了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合目标危害系数法(THQ)评价由于饮茶摄入铅导致的人体健康风险,并估算茶叶中铅的限量值和最大饮茶量.结果表明,研究区茶园土壤全铅均值为82.91 mg·kg-1,是福建省土壤铅含量背景值的2.38倍,存在明显的富集现象;茶园土壤有效铅含量均值15.20 mg·kg-1,铅的活化率均值17.57%;茶园土壤铅污染指数为0.40~4.05,有两个样点超过限量标准.不同样点的茶树各器官铅含量和富集系数差异较大,总体顺序表现为侧根>主茎>主根≈侧茎>老叶>新叶,铅大部分被根和茎固定,茶树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铅不会导致茶叶铅含量超标.土壤全铅和有效铅与茶树老叶、侧茎和主茎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铅含量及有效性是影响茶树铅吸收主要因素;土壤全磷和速效磷与土壤有效铅、茶树各器官铅含量、铅富集系数及转移系数大多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磷能降低土壤铅的生物有效性,从而降低茶树对铅的吸收.茶汤中铅含量均值为22.84μg·L-1,低于《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铅限量含量;茶叶铅溶出率范围为12.53%~26.85%,均值为20.98%;茶汤和茶叶中铅的目标危险系数(THQ)分别为2.06*10-2和1.07*10-1,比推荐限量标准低1~2个数量级,该区域合理饮茶的健康风险较小;当茶叶中铅含量达到82.36 mg·kg-1或人体每日饮茶达到550.98 g时,通过饮茶摄入的铅才有可能导致健康风险.

关键词: 茶园土壤 茶树 茶汤 铅富集系数 健康风险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七叶一枝花种子质量对出苗率的影响研究

福建农业科技 2020

摘要:明确七叶一枝花种子采收期和质量对出苗率的影响,为七叶一枝花的科学采种和种子前处理提供理论基础.以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为指标,分别比较不同采收时间、果实成熟期和种子大小对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份采集成熟果实,去掉种皮过筛后的大种子,出苗率最高,为(88.7±3.5)%;七叶一枝花种子的最佳采收期为11月份果实裂开后外果皮为黄色时(果实成熟中期),种子出苗率较高,为(86.7±4.6)%;七叶一枝花大种子纵径为(4.21~5.32mm)、横径为(2.36~3.12mm)的出苗率显著高于小种子纵径为(2.58~3.96mm)、横径为(1.47~2.03mm),出苗率为(86.8±4.37)%.综合考虑,对福建省七叶一枝花种子的采收期建议为11月份时果实成熟中后期,果实开裂且果皮自然成熟呈黄色时即可采收.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采收期 种子 萌发率 出苗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8个丝瓜新组合主要农艺性状聚类分析及褐变度鉴定

福建农业科技 2020

摘要:筛选丝瓜优良新品系,进而培育新的丝瓜品种.聚类分析18个丝瓜新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利用基于总酚的褐变度分级标准分析新组合的褐变等级,并进行营养成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8个丝瓜组合第一雌花节位8.0~11.5节,早熟、生长势强、瓜面粗、细瘤、瓜皮浅绿色.C2、C3、C4、C9组合短圆筒形,瓜长21.8~35.4cm,瓜径4.5~7.2cm,单瓜重500~550g.C1、C2、C3、C5、C7、C11产量分别比对照农福801增加13.03%、11.56%、11.58%、20.61%、17.76%、22.08%.18个丝瓜新组合褐变度2.6~8.0,营养成分与对照农福801相当.C2、C3、C4、C9组合褐变度低、品质佳、肉质紧实、抗逆性强、抗病性较好.4个新组合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农艺性状符合育种目标,分别为C2、C3、C4、C9,可供进一步示范推广.

关键词: 丝瓜 新组合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褐变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RISPR/Cas9编辑Badh2基因改良优质粳稻品种香味性状

福建农业学报 2020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编辑水稻香味基因,改良优质粳稻香味性状.[方法]构建CRISPR/Cas9-BADH基因编辑载体,转化优质粳稻品种龙稻18、龙稻24和秀水134,测序鉴定3个优质粳稻品种的香味基因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 2(Badh2)突变体并分析潜在脱靶效应,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遗传背景badh2突变体稻米的2-乙酰-1-吡咯啉(2-acetyl-1-pyrroline, 2AP)含量.[结果]转化获得的30株T0代中有24株为badh2突变体,其中53.33%为杂合型突变,16.67%为纯合型突变,10%为双等位突变类型.T1代非转基因植株内共鉴定获得7种纯合badh2突变基因型.在5个预测位置上未检测到脱靶事件的发生,说明设计的sgRNA具有高度特异性.所有Badh2移码突变体稻米的2AP含量都达到或高于稻花香的水平,但不同品种来源的badh2突变体间2AP含量差异极显著.[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能够高效诱导水稻Badh2突变的CRISPR/Cas9定向编辑靶点,改良了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3个优质水稻品种龙稻18、龙稻24和秀水134的香味性状,发现了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badh2突变体间2AP含量差异显著,为基于定向编辑Badh2基因的方法培育适合生产应用的香稻品种、提高育种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稻 香味 Badh2 CRISP/CAS9 2-乙酰-1-吡咯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OsBI-1L-8基因启动子功能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20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水稻OsBI-1L-8基因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解析OsBI-1L-8基因的表达特性及生物学功能,进一步了解OsBI-1L家族在水稻生命进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BDGP、Softberry及Promoter 2.0预测分析水稻OsBI-1L-8启动子大小,以日本晴基因DNA为模板扩增pOsBI-1L-8,PlantCARE分析序列中顺序调控元件.构建pOsBI-1L-8::GUS载体,导入水稻,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OsBI-1L-8在水稻中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通过预测分析并克隆pOsBI-1L-8长度为1 258 bp,该区域含有光信号、缺氧胁迫应答及激素调节等顺式作用元件.pOsBI-1L-8驱动的GUS报告基因仅表达于水稻抽穗期的茎结合部位、根茎过渡区和雄蕊.[结论]pOsBI-1L-8为组织特异型启动子,推测OsBI-1L-8可能在水稻生长及雄蕊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水稻 OsBI-1L-8 启动子 表达特征 GUS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台湾苗栗茶业一二三产融合转型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台湾农业探索 2020

摘要:[目的/意义]总结台湾苗栗茶产业发展经验并获得启示,为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情况相似的福建茶产业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利用文献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台湾苗栗茶产业发展概况、存在问题、转型策略和成效等进行总结提炼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台湾苗栗茶产业三产融合转型发展的举措主要在于通过多方参与推进产业发展、社区主导的产业规划先行、夯实茶叶种植生产基础、提升茶产业组织化程度、强化农民技能培训、提升茶叶加工品质、挖掘茶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进了苗栗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值得借鉴学习,并基于此提出福建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台湾苗栗 一二三产融合 茶产业 转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宁化县稻米镉含量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估

福建农业科技 2020

摘要:2018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所辖16个乡镇共采集水稻样品120份,对稻米样品中的镉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结合我国居民大米消费量数据,采用基于Monte-Carlo模拟的概率模型法,对宁化县范围内水稻中镉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宁化县水稻镉含量均值为0.068 5mg·kg-1,稻米样品总体镉污染程度很轻;参考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化学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消费人群对稻谷Cd的暴露水平总体呈现低龄高于高龄的特点,稻谷Cd暴露水平相对较高的是11岁以下人群(2~11岁);消费人群食用宁化县种植水稻引起的镉暴露水平较低,风险较小.

关键词: 水稻 重金属污染 膳食暴露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新品系'春萱'选育研究

茶叶学报 2020

摘要:'春萱'为'金萱'茶树品种自然杂交后代,历经3年的早期鉴定,发现春萱春季萌发期比对照'黄棪'晚6~21 d左右;芽梢密度与鲜叶产量除广东英德点显著高于对照外,其余3个点(福安、普洱、桂林)与对照相当,未达到显著差异;香气、滋味在福安点与桂林点连续3年超过对照,广东点除2018年春萱的香气略低于黄棪外,其余各年香气、滋味都高于黄棪.抗性调查发现,春萱茶树品种抗虫性较强、抗旱性也较强(均与对照相当),适合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及相似地区栽培.

关键词: 春萱 选育 区试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兰EST-SSR标记在国兰中的通用性及多态性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20 CSCD

摘要:[目的]探索杂交兰EST-SSR标记在国兰中的通用性,为国兰寻找新的分子标记,并利用这些新标记分析国兰的种间遗传多样性,以期为国兰的品种鉴定和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建兰、墨兰、春兰等国兰4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240对杂交兰EST-SSR标记引物的通用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筛选的引物对国兰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杂交兰240对EST-SSR引物在国兰中的通用性比例分别为春兰(67.92%)、建兰(66.25%)、墨兰(71.25%).利用其中的17对引物对44份国兰品种资源进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有10对引物表现出多态性,10对引物共扩增出52个条带,多态性条带数为3~9个,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布范围为0.504~0.85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4个国兰品种可分为4大聚类群,分类结果与传统的植物学分类相吻合.[结论]本研究发掘的杂交兰EST-SSR引物可以有效用于国兰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

关键词: 杂交兰 EST-SSR标记 国兰 通用性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虫螨腈添加APG0810助剂在不同施药方法下对茶小绿叶蝉的室内防效研究

中国茶叶 2020

摘要:为明确助剂烷基多糖苷(APG0810)在不同施药方法下对虫螨腈的减量增效作用,本研究进行了虫螨腈混用APG0810茶园小区喷雾法与泡沫法用药防治茶小绿叶蝉室内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0%虫螨腈悬浮剂2500倍液(推荐剂量的67%)添加0.1%APG0810,喷雾防治茶小绿叶蝉药后1 d、3 d、7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3.06%、100.00%、100.00%;10%虫螨腈悬浮剂3600倍液(推荐剂量的50%)添加0.1%APG0810,喷雾防治茶小绿叶蝉药后1 d、3 d、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7.52%、86.08%、86.08%;10%虫螨腈悬浮剂2500倍液与3600倍液添加0.1%APG0810后,采用泡沫法施药防治茶小绿叶蝉,药后1 d药效即达91.58%、82.96%.因此,添加0.1%APG0810防治茶小绿叶蝉可减少虫螨腈悬浮剂33%~50%的用量,而泡沫法施药能极显著提高低剂量虫螨腈的速效性,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泡沫法施药 APG0810 虫螨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