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基于改进杂草算法的温室农场多载AGV调度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人工劳力成本逐年上升,果蔬产品采摘后及时放置保鲜室存储成为现代化温室农场关注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劳力成本与保鲜及时性问题,将自动导航小车(automatic guided vehicle,简称AGV)应用到农场果蔬搬运,以保证果蔬产品采摘后能尽快得到保鲜.以果蔬产品采摘后至冷库前的时间段长度平均值和完成搬运任务总时间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建立多载AGV调度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将基本杂草算法和改进算法应用到模型的求解.在仿真环境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为实现温室设施装备自动化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自动导航小车 温室农场 多载AGV调度 改进杂草算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图像灰度值模型测定土壤含水量研究

山东农业科学 2020

摘要:土壤图像灰度值与含水量存在相关性,根据这一特征提出建立灰度值与土壤含水量的数学模型.试验改进了土壤图像灰度值提取的算法,并选取水稻田和花生地两种类型的土壤分别进行了10组重复实验,测定了土壤图像灰度值与其对应土样含水量大小.结果表明:水稻田土壤和花生地土壤所建立的灰度值与含水量的数学模型各不相同,但两类土壤均以三次项的数学模型拟合优度最高.通过模型计算出的土壤含水量与烘干法测得的含水量存在偏差,偏差值小于6%.应用优化后的理论算法和数学模型对土壤含水量的检测结果与土壤真实含水量偏差较低,说明该模型是一种便捷、高效、稳定的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适于一般的田间土壤含水量测定,可以开发成自动控制灌溉系统的数值分析模型.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数学模型 图像灰度值 节水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鉴定春闺乌龙茶香气成分

茶叶学报 2020

摘要:'春闺'是从'黄棪'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的新品种,制作闽南乌龙茶有特殊的花香.为探明春闺品种乌龙茶的香气成分,本研究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香气成分,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方法(GC*GC-TOF/MS)进行鉴定分析.共鉴定出458种香气成分,根据化学结构的差异可分为烯醇类(28种)、醇类(27种)、烯醛类(21种)、醛类(28种)、烯酮类(33种)、酮类(29种)、内酯类(12种)、酯类(37种)、烯酯类(9种)、烷烃类(72种)、烯烃类(73种)、芳香烃化合物(45种)、氧杂环化合物(7种)、氮杂环化合物(10种)、含硫化合物(3种)、有机酸类(8种)、胺类(3种)、醚类(5种)、酚类(7种)和炔类(1种),共20类化合物;研究发现,春闺乌龙茶香气组分以烷烃类化合物、烯醇类、醛类、氮杂环化合物、烯烃类为主,相对含量可分别达到21.35%、11.61%、9.94%、9.81%及9.51%.有43种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不小于0.5%,其中,十一烷(8.86%)、吲哚(8.2%)、苯乙醇(3.03%)、6-甲基-5-庚-2-烯酮(2.74%)、脱氢芳樟醇(2.71%)、1-辛烯-3-醇(2.38%)、罗勒烯(2.36%)、苯甲醛(2.36%)、苯乙醛(2.29%)、1,3,7-三甲基-反-4,8-二甲醛(2.01%)、橙花叔醇(1.89%)、2-戊基-呋喃(1.69%)、(E,E)-2,4-庚二烯醛(1.4%)、芳樟醇(1.06%)等是含量较丰富的香气成分;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表明:具有愉悦花香型的吲哚、苯乙醇、6-甲基-5-庚-2-烯酮、脱氢芳樟醇、1-辛烯-3-醇、橙花叔醇(反,反)-2,4-庚二烯醛、芳樟醇等,具有愉悦甜香型的罗勒烯、苯乙醛等,具有果香香型的2-戊基-呋喃、己醛、苯乙酮、苯甲醇、1-戊烯-3-醇、顺-2-庚醛、2-庚酮、2-甲基-丁酸-苯乙基酯、α-法呢烯等可能对春闺乌龙茶特殊香型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关键词: 春闺 闽南乌龙茶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香气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茶栽食用菌菌渣对茶叶产量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茶叶学报 2020

摘要:采用茶枝叶栽培香菇后的食用菌菌渣,以等氮量的100%、80%、60%、40%、20%、0,替代化肥施用茶园.研究不同比例菌渣替代化肥对茶叶产量及其生化成分的影响.3年配施结果显示:与单纯施用化肥(处理6)相比,随茶菌渣配施比例增加,茶青产量持续递减;完全施用菌渣(处理1)的产量为6196.80 kg·hm-2减产10.41%(P<0.05),各处理减产幅度为0.48%~10.41%.儿茶素品质指数处理3最大为621.98,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儿茶素苦涩味指数随菌渣用量呈增加趋势,增幅为2.67%~12.63%,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酯型儿茶素质量分数随茶菌渣替代率增加而增大,以处理1最大为4.27%,较处理6提高10.62%,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水浸出物、茶多酚、可可碱、儿茶素、游离氨基酸等7项生化成分指标的变化规律并非完全一致,显示短期茶菌渣的增施尚未对茶树代谢产生一致性影响.

关键词: 茶栽食用菌 菌渣 茶叶 产量 生化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兰尿卟啉原脱羧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核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尿卟啉原脱羧酶(UROD)是植物叶绿素、光敏色素和血红素合成中的一个关键酶.为了深入研究UROD基因的功能及其在杂交兰叶艺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在转录组测序基础上,以杂交兰紫妍氏(K21)及其叶艺品系爪艺紫妍氏(K21-1)为试验材料,克隆ChUROD基因,分析其序列信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品种叶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hUROD基因编码区序列长1 191 bp,编码396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量约为43.78 kD,属于URO-D-CIMS-like家族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杂交兰ChUROD与墨兰UROD的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结果显示,ChUROD在K21叶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茎和根,且显著高于K21-1叶中的相对表达量.对杂交兰UROD酶浓度、尿卟啉原Ⅲ、粪卟啉原Ⅲ含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UROD酶浓度与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布趋势相似.在K21-1中,尿卟啉原Ⅲ脱羧产生粪卟啉原Ⅲ的过程受阻,尿卟啉原Ⅲ在黄叶区叶片大量积累;叶绿素a、叶绿素b在黄叶区叶片中合成受阻,且二者含量显著低于K21和K21-1绿叶区叶片.由此可见,ChUROD基因可能在杂交兰叶艺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杂交兰ChUROD基因的功能验证和叶艺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杂交兰 UROD基因 克隆 q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抗(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枯萎病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效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香蕉根系分泌物对枯萎病菌及其生防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效应,采用离位溶液培养法收集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南天黄)和感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6号)的根系分泌物,研究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香蕉枯萎病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能显著减少土壤真菌的数量,抑制枯萎病菌孢子的萌发;而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能显著促进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的萌发,两个品种根系分泌物均能显著促进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和生物膜形成.经抗(感)病香蕉品种根系分泌物处理,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分别为11.28和12.28 mm·d-1,病菌孢子的萌发率分别为34.6%和79.5%;枯草芽孢杆菌培养12 h后菌体生长量的OD600分别为1.27和1.14,生物膜形成量在静置培养72 h后OD570分别达1.11和1.30,两个品种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枯草芽孢杆菌在香蕉感病品种根际中定殖的菌量显著高于抗病品种.通过对两个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总糖、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酸的含量和组成分析,发现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在各组成成分中,以乙酸和脯氨酸在抗(感)病香蕉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含量比值较高,分别达3.7和2.4倍.综上所述,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能抑制病菌生长,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则会显著促进病菌生长,而两个品种根系分泌物均能显著促进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和生物膜的形成.

关键词: 香蕉 根系分泌物 香蕉枯萎病菌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7号的选育与应用

福建农业学报 2020 CSCD

摘要:[目的]选育高产优质的鲜食大豆新品种供推广种植,促进鲜食大豆品种更新换代.[方法]以抚鲜5号为母本,云豆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聚合父母本优良基因,定向选出组合08B3-1.2013年春进行品比试验,平均鲜荚产量11 459.40 kg·hm-2,比对照毛豆3号显著提高2.25%,定名为闽豆7号(闽审豆20180002).[结果]推荐参加福建省鲜食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在2015–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中,闽豆7号平均鲜荚产量9 625.50 kg·hm-2,比对照毛豆3号增产1.76%;2017年春进入福建省鲜食大豆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产量9 780.45kg·hm-2,比对照增产5.68%;2018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20180002).[结论]育成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7号,该品种荚大粒大,清煮口感香甜柔糯,属鲜食大豆中熟品种,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

关键词: 鲜食大豆 新品种 闽豆7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花生氮磷钾推荐施肥与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20 CSCD

摘要:[目的]为提高花生施肥效益,实现减量增效的目标,在花生氮磷钾施肥限量标准研究基础上,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最佳施肥模式.[方法]根据近年来在福建花生主产区开展的105个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应用系统聚类分析结合类别间差异显著性检验技术,确定花生最佳施肥类别数;构建各施肥类别的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确定推荐施肥量,并开展田间试验验证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的研究.[结果]在各施肥类别间的氮磷钾施肥效应具有显著水平差异条件下,福建花生可划分为高产田、中产田、中低产田和低产田等4个施肥类别;高产田的花生施肥效应远高于其他类型田块,中产田及以下的耕地类型应进行土壤改良培肥,才能充分发挥施肥增产潜力.针对各耕地施肥类别对应的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构建的4个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均属于典型式,由此建立了基于农学效应的花生氮磷钾推荐施肥量.34个大田对比试验表明,化肥推荐施肥的花生产量平均比习惯施肥增产10.2%,肥料成本下降63元·hm-2,净增收2 877元·hm-2;平均氮、磷减肥幅度分别为24.9%、38.1%,但增加钾肥用量79.3%.有机肥替代25%化肥处理的产量最高,平均比化肥推荐施肥增产10.6%,净增收1 595元·hm-2.[结论]在推荐施肥基础上,有机肥替代25%化肥是花生减肥增效最佳施肥模式.

关键词: 花生 施肥类别 化肥 有机肥 推荐施肥 施肥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套种对灵芝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20 CSCD

摘要:[目的]探讨茶园套种对灵芝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为茶园套种灵芝的生产模式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竖栽覆土和横栽覆土2种茶园套种灵芝仿野生栽培方式,分析比较2种茶园套种方式与常规室外荫棚覆土栽培方式之间灵芝的生长性能、商品性状及其品质的差异.[结果]茶园套种模式下,灵芝可以正常出芝并生长发育成熟,其商品性状正常,但生长性能和商品性状均不如室外荫棚覆土栽培.与室外荫棚覆土栽培相比,竖栽覆土和横栽覆土2种茶园套种下的灵芝菌棒下地后生长时间分别慢25、 18 d,出芝率分别显著降低12.8%和14.5%(P<0.05),生物转化率分别降低10.48%和4.49%(P>0.05).茶园套种时灵芝的多糖、总三萜和氨基酸等含量与室外荫棚覆土栽培均无显著性差异;竖栽覆土和横栽覆土的灵芝多糖含量为1.09%和1.08%,比荫棚覆土栽培的灵芝高9.90%和9.29%,总三萜含量为1.19%和1.21%,比荫棚覆土栽培的灵芝高11.48%和13.55%.[结论]茶园生态环境条件下灵芝可以正常生长,茶园套种可提高灵芝的品质,但对生长性能和商品性状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茶园 灵芝 套种 生长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茶籽象甲寄生真菌的分子鉴定

茶叶学报 2020

摘要:分子标记是一种快速、有效和精准的鉴定工具,在虫生真菌新种的鉴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明确一株分离自茶籽象甲的寄生真菌的具体分类归属,我们对该菌株的EF1-α和Bloc两个分子标记基因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和系统进化树构建,最终明确了该寄生真菌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本研究结果将为今后更好地利用球孢白僵菌来防治茶园鞘翅目害虫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籽象甲 球孢白僵菌 分子鉴定 EF1-α Blo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