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滴灌磷钾肥基追比对滴灌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磷钾肥滴灌追施对玉米干物质、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钾肥部分基施、部分滴灌追施玉米的生物量和产量要优于磷钾肥全部基施,其中磷肥75%基施和25%滴灌追施比磷肥全部基施的玉米干物质提高4.36%,产量增加8.14%;钾肥50%基施和50%滴灌追施比钾肥全部基施的玉米干物质增加4.86%,产量增加4.98%。磷钾肥部分基施、部分滴灌追施显著提高了玉米氮、磷、钾的吸收量和利用率,其中磷肥75%基施和25%滴灌追施的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6.65%、28.42%、46.33%,比磷肥全部基施分别提高了6.0、8.44和8.95个百分点;钾肥50%基施和50%滴灌追施的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5.46%、27.92%、46.95%,比钾肥全部基施分别提高了4.26、0.99和11.89个百分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防治方法对印度谷螟防治效果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对印度谷螟幼虫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通过低温(-10、-5、0和5℃)、化学药剂(甲酸乙酯、乙醇)和生物源药剂(生姜精油、薰衣草精油、大蒜精油、花椒精油)等分别处理印度谷螟幼虫,低温处理后统计幼虫死亡率,其余处理统计幼虫羽化率,采用SPSS软件的Duncan显著性检验方法分析数据。【结果】20 d内-10~0℃幼虫死亡率超过80%,5℃条件幼虫死亡率在50%左右;0℃及其以下与对照差异显著但之间差异不显著;乙醇处理后其羽化率始终低于30%;甲酸乙酯处理羽化率在15%左右,两实验组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但两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花椒精油和大蒜精油处理组羽化率维持在20%,生姜精油实验组羽化率50%,熏衣草油组羽化率60%,对照组达到80%,花椒精油、大蒜精油、生姜精油幼虫羽化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但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印度谷螟幼虫具有一定的低温耐受性,在0℃及以下的低温对幼虫具有显著的致死作用;化学药剂处理(甲酸乙酯和乙醇)和生物源药剂处理(大蒜精油或者花椒精油)对幼虫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滴灌处理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不同滴灌处理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规律。采用PVC管栽试验,研究拔节期后每次每管滴灌量0.94kg,4种滴灌量处理每管10.36kg(滴11次,W4)、每管8.48kg(滴9次,W3)、每管6.59kg(滴8次,W2)、每管5.65kg(滴灌6次,W1)对0~100cm土层含水量、‘新冬18号’根系干质量、叶面积、光合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滴灌次数和总滴灌量的增加,0~40cm土层含水量也增加,拔节期至成熟期间根系干质量、叶面积、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增加,W4的最大根系干质量、最大叶面积、光合势、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分别较W1增加28.50%、71.77%、77.3%、37.75%、78.17%,产量构成因素中仅千粒质量随滴灌次数和总滴灌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少量(每次30mm)多次(11次内)滴灌方式的小麦生育中后期40cm以下土层容易干旱,是导致冬小麦早衰,降低千粒质量和产量的主要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籽瓜捡拾脱籽联合作业机优化设计与试验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设计、试验、优化,为籽瓜捡拾脱籽联合作业机提供适用、配套的去瓜秧装置,便于籽瓜机械化收获。【方法】选用成熟度较高的打瓜为试验材料,以籽瓜捡拾脱籽联合作业机为研究对象,优化设计旋转橡胶条式去瓜秧装置,并对该装置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参数组合,将最优参数组合带入打瓜实际收获作业中进行验证。【结果】捡拾辊行走速度为1.7 km/h,旋转轴转速为90 r/min,旋转轴旋向与捡拾辊前进方向相同时,瓜秧杂草量、籽瓜捡拾率和作业效率明显比其他参数组合下的作业效果好,收获打瓜时平均瓜秧杂草含量为0.576 kg/667m~2,平均捡拾率96.16%,平均工作效率为0.407 hm~2/h(6.11亩/h)。【结论】旋转橡胶条式去瓜秧装置,更有利于瓜秧和杂草的祛除,同时捡拾率和工作效率也达到了设计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棉套作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特征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枣棉套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时空分布规律,为枣棉套作模式合理施肥及土壤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和分析不同树龄枣棉套作模式下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中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不同分异规律。【结果】随着种植年限(2~6 a)的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机质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而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则相反,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套作第6 a时含量较2 a、4 a高。在枣树带区内,离枣树越近,土壤养分含量越低、在棉作区,离枣树越远,土壤养分含量越高。土壤养分的含量以表层含量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降低。随着种植年限(2~6a)的增加,在垂直方向上各层次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均显著(P<0.05)。【结论】在枣树带及近枣树带区(0~1 m)和棉作物区(1~2 m)形成双水肥系统管理,对枣棉套作系统进行水肥分区管理,有利于科学合理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 M.Roem.)植物学性状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加强野苹果种质资源利用与研究,促进野苹果研究工作,以3年来调查收集的新疆野苹果(赛威士苹果)的129个单株资源为材料,对单果重、果实纵横经、叶片大小等12个数量性状和叶片颜色、叶尖类型等5个质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叶片颜色、叶尖类型、叶姿、叶缘、叶面状态5个质量性状分布频率较集中;单果重、果实纵横经、叶柄长、叶片长宽、可溶性固形物、干周、树高均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幅度为16%~51%。各性状多样性指数也较大,均值为1.9264,叶片长的多样性指数最小为1.7359;果梗长的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0525。新疆野苹果资源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于果实相关性状的多样性指数高,且变异幅度大,表明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新疆野苹果资源的重要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主栽加工番茄品种营养品质比较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具有较高营养品质的新疆主栽早晚熟加工番茄品种。【方法】以新疆主栽的3个早熟和3个中晚熟加工番茄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6个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总糖、番茄红素及VC含量,比较其含量的差异,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个品种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早熟品种新番36号(屯河9号)和中晚熟品种亨氏H9780加工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番茄红素及VC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早熟和中晚熟品种,中晚熟品种亨氏H9780番茄红素含量显著(P<0.05)高于早熟品种新番36号(屯河9号)。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6个品种的营养品质,根据得分高低排序为:亨氏H9780>新番36号(屯河9号)>新番41号(屯河48号)>里格尔(87-5)>新番15号>屯河8号。【结论】亨氏H9780和新番36号(屯河9号)营养品质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哈密瓜病毒的DAS-ELISA检测和分子鉴定
《园艺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当前新疆哈密瓜病毒病的主要毒原种类及其遗传分化,为哈密瓜病毒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吐鲁番、鄯善、昌吉等哈密瓜主产区的病毒病调查、采样,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和RT-PCR技术对侵染哈密瓜的7种主要病毒及瓜类重要检疫性病毒——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进行检测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121个样品中,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检出率最高,为70.2%;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次之,分别为62.0%和37.2%,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MNSV)的检出率仅为2.5%,CGMMV、南瓜花叶病毒(Squash mosaic virus,Sq MV)、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 spot virus W,PRSV-W)和烟草坏死病毒(Tobacco necrosis virus,TNV)未检测到。CMV、WMV、ZYMV在田间分布广泛,2种及3种病毒的复合侵染发生普遍(60.19%)。对各病毒分离物进行CP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了CMV新疆哈密瓜分离物归属于CMV亚组ⅠB。ZYMV、WMV和MNSV与已报道的病毒株系CP基因核苷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但存在一定的变异,ZYMV和WMV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化现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建筑热工原理的日光温室最佳朝向仿真计算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日光温室建造朝向直接影响日光温室截获太阳辐射的能力。【方法】以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为例,以日光温室前坡屋面截获太阳进光量最大为评价指标,结合太阳辐射随时间、日光温室所在地理位置动态变化规律,运用Energy Plus能耗模拟软件,研究该地区日光温室建造最佳朝向。【结果】乌鲁木齐地区冬季作物种植最不利生长期(11月1日至翌年2月28日),日光温室最佳朝向为南偏西10°。【结论】提出了日光温室建造最佳朝向仿真计算的方法,并通过实测及模拟的方法进行验证,为我国日光温室科学建造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最佳朝向 截获太阳辐射能 模拟仿真 试验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侵染新疆甜瓜的ZYMV衣壳蛋白基因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疆作为中国有名的瓜果之乡,其瓜类不仅成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也日益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经济支柱产业。然而近年来由于新疆瓜果日益受到病毒病威胁,严重时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大幅度制约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病毒,为了对新疆不同主栽地区甜瓜(Cucumis melo)ZYMV进行生物防治和抗病毒甜瓜的研究。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扩增获得了新疆19个样点ZYMV分离物衣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全长序列,ZYMV分离物CP基因全长介于1 080~1 180 bp,编码253~301个氨基酸,蛋白质大小约33 k D。序列比对发现,ZYMV核酸序列的3'和5'非编码区末端保守性较低,编码区及其周围序列保守性较高,氨基酸序列的N端保守性高于C端。ZYMV同源性比对结果发现,病毒属于同一ZYMV基因型。通过核酸序列构建的分子进化树可以将ZYMV分为4个亚组,亚组分离依据符合地区分布特性。根据对蛋白质理化性质,包括蛋白质的动力学、化学和热力学稳定性分析得出,ZYMV均属于稳定性蛋白。结合新疆夏季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发现,其与对应地区ZYMV CP的疏水性指数和脂溶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相关性。分析认为,不同地区ZYMV CP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新疆特殊的气候条件与分离物所处地理环境有关。本研究通过序列分析获得19个样点ZYMV CP核酸序列以及CP特征,为今后以RNA干扰技术或基因组编辑技术培育抗病毒甜瓜,进行生物农药研发等提供了基础的数据支持,同时为开展对植物病毒的致病机理以及探究环境与病毒传播机制的研究提供初期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新疆 小西葫芦黄瓜花叶病毒(ZYMV) 克隆 序列分析 蛋白稳定性 环境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