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吐鲁番地区秋冬茬设施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品种的筛选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掌握抗黄化曲叶病番茄品种的品种特性及对黄化曲叶病的抗病性,为新疆设施秋冬茬番茄种植品种提供依据和在番茄黄化曲叶病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以国内外12份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D)番茄品种为材料,对比分析番茄品种的物候期、品种的自然抗病性、测定果实单果重、产量、VC、总糖、总酸等指标。【结果】发病率抗性相对较好的是东风1号、格力-73-516、沃粉360、嘉粉、威霸0号、粉果博雅;产量依次从高到低的顺序为东风1号、粉果博雅、格力73-516、沃粉360、长丰3号、金鹏8号。【结论】综合抗病性、品种性状和产量、生育期、果实品质等因素,6个品种初步确定表现优良,如东风1号、格力-73-516、沃粉360、粉果博雅、嘉粉、威霸0号,这些番茄品种可作为新疆秋冬茬温室抗TY番茄品种进行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温宿县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及污染风险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温宿县林果土壤重金属As、Hg、Cd、Pb和Cr的含量,明确该区域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状况,并对其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价。【方法】2014年对温宿县5.33×104hm2(80万亩)林果取样调查,根据林果分布、树龄及土壤特征在1 300个样点中选取代表性138个样点,测定重金属As、Hg、Cd、Pb和Cr的总含量。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合新疆土壤背景值、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进行该区的土壤重金属总量分析和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温宿县土壤重金属,As平均含量11.96 mg/kg,Hg平均含量0.032 mg/kg,Cd平均含量0.17 mg/kg,Pb平均含量22.93 mg/kg,Cr平均含量43.38 mg/kg,且5种土壤重金属变异系数均较小。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为基础,各元素的污染指数污染程度排序为:As>Cd>Cr>Pb>Hg。污染评价表明,5种重金属元素(As、Hg、Cd、Pb和Cr)在温宿县土壤的单因子污染指数(Pi)中,均属于安全等级(Pi≤1),为清洁水平;就综合污染指数(Ps)而言,该区域的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也均属于安全等级(Px≤0.7),为清洁水平;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的平均值表明,温宿县5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排序为:Hg(77.35)>Cd(42.60)>As(11.03)>Pb(7.96)>Cr(1.01),重金属As、Pb和Cr处于低生态风险程度(Eir<40),重金属Hg和Cd处于中生态风险程度(Eir<80)。5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范围为79.78~236.10,处于低生态风险程度(RI=139.94<150)。【结论】新疆温宿县土壤重金属(As、Hg、Cd、Pb和Cr)含量均低于警戒线,污染程度均处于安全等级,单因子、综合生态风险评价也均属于低生态风险程度,说明温宿县的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4省区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鉴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向日葵列当的致病力因生理小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为了明确我国向日葵列当的生理小种类型,利用向日葵列当国际通用鉴别寄主:AD-66、Kruglik A-41、B-RO-02A、Record、LC-1002B、LC-1003B、L-1390、LG-SS88,对4省区(新疆、内蒙古、吉林、河北)13个不同地点的向日葵列当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上述地点当前的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类型为A、D、E和F,其中D和E小种存在范围广,主要分布在新疆、吉林和内蒙古地区;致病力较高的F小种出现在内蒙古地区的四子王旗,致病力较低的A小种则出现在河北省张家口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塔里木河上游湿地地表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关系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塔里木河上游不同湿地类型地表植被、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退化湿地恢复重建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表植被和种子库的组成、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塔里木河上游各湿地类型地表植被物种数在6~14种,人工湿地单位面积物种数、植被盖度、植株密度均比天然湿地有明显增加;各湿地类型土壤种子库物种数在10~13种,处于较低水平;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物种组成相似性普遍较低,人工湿地中多浪水库坝外研究地和入水口研究地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5和0.538,天然湿地中塔河沿岸和牛轭湖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21和0.235。【结论】塔里木河上游不同湿地地表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组成均较匮乏,二者之间相似性系数不高,相似性系数表现为人工湿地高于天然湿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优质高产粳稻品种在和田地区的种植表现及推广建议
《中国稻米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稻11号、新稻36号、新稻4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栽培模式,对3个品种在新疆和田地区的种植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3个供试水稻品种在插秧条件下的产量水平均显著高于撒播,其中新稻11号的产量最高,新稻44的整精米率明显偏低,因此,建议当地在采用插秧栽培模式时,选择新稻11号或新稻36号更为适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农地问题与农地制度改革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日本农地制度是依据1952年《农地法》的制定演变而来,《农地法》的颁布实施诞生了战后日本农业的零细规模、分散分布的私有权保护的"自耕农民"农地制度。为了缓解因农地利用限制方面影响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的障碍,1970年起日本相继实施了多次相关促进"农地流动化"的租地经营政策与"农地连片化"制度政策的农地改革,解除了限制农地租借行为的相关内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相关农地改革政策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农地所有者对于农地被转用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期待,大量耕作放弃地的出现而影响农地集中及经营规模扩大,农地被无秩序利用等其它农地问题。文章通过对日本1952年以来实施的相关农地法律改革内容的整理与剖析,从日本农地问题所在、日本农地制度改革相关内容、影响农地集中的其它问题、农地利用秩序改革理念等4个方面分析阐述了日本农地问题与农地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指出了农地所有者对于农地被转用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期待、大量耕作放弃地的发生、不在村农地所有者增加等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农地集中及经营规模扩大,从健全土地利用计划审核机制、解决农业委员会成员的利益相反立场、统一农地管理与运行组织等3个侧面提示了日本农地利用秩序改革理念与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PI390452霜霉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甜瓜抗霜霉病资源PI390452,分析PI390452抗性遗传规律,并对抗病基因进行QTL定位分析,为甜瓜抗霜霉病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用甜瓜霜霉病病原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et Curt.)Rostov.]对PI390452×卡拉克赛(高感霜霉病)杂交后代F2分离群体及F2∶3家系人工接种鉴定,以F2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ICu GI已构建对应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应用BSA法和1 090对甜瓜SSR引物进行连锁遗传分析,采用QTL Ici Mapping软件定位霜霉病QTL位点。【结果】资源PI390452霜霉病抗性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共检测到3个霜霉病抗性基因的QTL位点qR1-1-1、qR1-3-1、qR2-2-1,分别位于chr-5、chr-10、chr-9上,qR2-2-1表型变异率最大为80.84%。【结论】位于chr-9上的qR2-2-1是控制甜瓜霜霉病主效QTL位点,为甜瓜抗霜霉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抗病基因精细定位、克隆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甜瓜 霜霉病 数量性状基因(QTL) SSR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绿洲区枣园冠层微环境调控效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新疆干旱绿洲区,枣树花期常遇高温干旱天气,易造成坐果率低而导致红枣产量下降,增加灌水和人工弥雾等现有微环境调控技术易出现灌溉水利用效率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将盛花期微喷弥雾技术与微灌技术一体化,在两树行中间增加弥雾,架设高度0.5 m的雾化喷头,设置了弥雾30 min(T1),60 min(T2),90 min(T3)及滴水处理(T4),以常规滴灌处理(CK)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微喷弥雾对枣园冠层微环境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干旱绿洲区红枣园冠层中部在盛花期时的高温天气每日会出现低温高湿和高温低湿两段共计约14 h左右的不适于红枣开花坐果的时段,微环境调控空间很大;处理T1~T4冠层中部温度较周围环境和CK分别低11.0%,10.5%,12.5%,14.0%和2.3%,0.4%,2.6%,3.8%,湿度较周围环境及CK分别高23.7%,20.0%,21.2%,17.2%和5.3%,2.2%,3.2%,-0.1%,产量较对照分别高9.4%,6.8%,6.7%,10.2%,表明微喷弥雾具有一定的改善冠层微环境和增产的作用;干旱绿洲区枣园冠层中部的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呈较好的负线性关系;微喷弥雾对红枣树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不尽相同,综合考虑产量和果实品质,微喷弥雾30 min的处理最佳,建议微喷弥雾应在12∶00和16∶00分两个时段进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