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934条记录
新疆地区不同红花品种经济性状及生育特性比较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红花品种产量及生育特性,筛选适于新疆种植的优良红花新品种。【方法】从新疆现有品种资源中筛选出W69、ZY012、13H046、13B001、13B007和新红花4号(对照)6个红花新品种(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测定其干物质、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和品质,测定数据采用DPS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红花品种在生育特性、干物质、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产量以及品质方面有显著差异。在42×104株/hm2种植密度及栽培管理的条件下,红花新品种(系)中,13B001表现早熟,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高、叶绿素含量高、叶面积适宜,分枝数、果球数多,单株生产力高,籽粒产量达1 931.9 kg/hm2,较对照增产13%,花丝产量达312.6 kg/hm2,较对照增产72.7%。【结论】红花新品种(系)13B001在产量、生育特性和经济效益方面表现优,可在新疆红花种植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红花品种 经济性状 生育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无核白葡萄酒澄清工艺的研究

酿酒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澄清度是衡量葡萄酒外观质量的重要指标。本实验以无核白葡萄酒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澄清剂(皂土、果胶酶、聚乙烯吡咯烷酮)、澄清温度、澄清时间对无核白葡萄酒澄清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Box-Behnken设计方法,建立无核白葡萄酒透光率与澄清剂添加量、澄清温度、澄清时间之间的回归模型,确定最佳澄清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皂土澄清效果最佳,最佳的澄清条件为:皂土添加量0.41 g/L、澄清温度3.8℃、澄清时间7.85 h。在此条件下,无核白葡萄酒透光率为98.70%。本研究为当地无核白葡萄酒贮藏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无核白葡萄酒 澄清 澄清剂 研究 响应面法 葡萄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接种刺状无梗囊霉对番茄生长及psy1与psy2基因表达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前期筛选获得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刺状无梗囊霉XJ27侵染矮化观赏型番茄品种"小汤姆",分析番茄植株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果实番茄红素含量等相关指标,并采用半定量RT-PCR与实时PCR检测对番茄红素合成相关基因psy1与psy2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刺状无梗囊霉处理组番茄的生物量显著增加,增产效果明显;番茄红素合成相关基因psy1与psy2表达增强,果实中的番茄红素含量显著提高.表明刺状无梗囊霉XJ27是一株很有应用潜力的AM真菌.

关键词: 刺状无梗囊霉 番茄红素 基因表达 促生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哈密瓜酒酿造工艺的研究

酿酒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吐鲁番地产哈密瓜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优质哈密瓜酒酿造的最优工艺及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最优酶解条件是果胶酶用量0.03 g/L,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45℃;最优发酵条件为酵母菌接种量7%,哈密瓜汁的初始p H4.5,发酵温度22℃。通过本实验酿制的哈密瓜酒澄清透亮,呈淡黄色,色泽清亮,无悬浮物和沉淀,具有浓郁果香,酒香怡人,口感适口、醇厚柔和、组分协调,能够为果酒生产企业酿造优质哈密瓜酒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优质 哈密瓜酒 发酵 工艺参数 果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巴旦木青皮提取物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

食品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质谱仪对巴旦木青皮提取物中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和熊果酸(ursolic acid,UA)进行鉴定,进一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OA和UA含量,优化提取条件。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利用Platisil O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2%磷酸(85:15,V/V)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2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表明:OA在0.005~0.5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回收率在89.67%~94.8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28%~3.16%之间(n=3);UA在0.005~0.5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回收率在88.67%~94.7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07%~1.92%(n=3)之间。在不同提取条件下,提取剂为体积分数95%乙醇、料液比1:40(g/mL)、提取时间40 min及提取3次为最佳条件。

关键词: 巴旦木青皮 齐墩果酸 熊果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疆春季不同天气条件对设施桃树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设施桃树果实发育期,利用TPS-2型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南疆春季晴天、沙尘暴天气条件下桃树净光合速率(P_n)及主要环境因子并分析日变化特征,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多元回归等方法探讨P_n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种天气条件下,设施桃树光合日变化差异较大,晴天‘中油5号’油桃光合日变化为不对称双峰曲线且第1个峰值较小,沙尘暴天气的光合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且全天P_n平均值仅为晴天的50%左右。2晴天,影响设施桃P_n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大小顺序为光合有效辐射(PAR)>相对湿度(RH)>温度(T_a)>CO_2体积分数(C_a),沙尘暴天气,影响设施桃P_n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大小顺序为PAR>T_a。沙尘暴天气使光照极度减弱,导致设施内环境因子大幅改变,影响桃树的光合日变化。2种天气条件下,光照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成为影响设施桃树光合作用最重要的环境因子。

关键词: 设施桃 光合日变化 逐步多元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黄酱加工工艺及稳定性的研究

中国调味品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蛋黄酱品质,改进蛋黄酱生产工艺,研究了蛋黄酱的制作过程,探讨了影响蛋黄酱乳化效果的因素,确定了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在单因素试验中,影响蛋黄酱乳化的因素大小为芥末>蛋黄>醋>色拉油。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感官产品配方为色拉油75%,蛋黄14%,食醋11%,芥末0.5%,食盐1.5%,白砂糖1.5%,白胡椒粉0.5%,味精0.5%。最佳贮存产品:色拉油70%,蛋黄14%,食醋13%,芥末0.5%,食盐1.5%,白砂糖1.5%,白胡椒粉0.5%。结果表明成品蛋黄酱最好储存在0~4℃的低温环境中。

关键词: 蛋黄酱 乳化 加工工艺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溉方式下冬小麦和春小麦施肥现状与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奇台县滴灌与漫灌小麦的施肥状况,分析和评价冬小麦和春小麦施肥状况,为奇台县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将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54.2%和42.2%的农户分别选择尿素和磷酸二铵进行秋施肥,100%的农户选择磷酸二铵作种肥,100%的农户选择尿素作追肥。滴灌冬小麦的产量比漫灌冬小麦提高5.74%,而滴灌冬小麦的N、P_2O_5、K_2O用量分别比漫灌冬小麦增加20.19%、9.17%、30%;滴灌春小麦的产量比漫灌春小麦提高14.32%,而滴灌春小麦的N、P_2O_5、K_2O用量分别比漫灌春小麦增加18.21%、31.87%、127.96%。滴灌冬小麦和春小麦的追肥次数主要集中在3~5次,而漫灌冬小麦和春小麦的追肥次数主要集中在1~2次。滴灌冬小麦比漫灌冬小麦增收592元/hm2,而滴灌春小麦比漫灌春小麦增收1 314元/hm~2,但滴灌冬小麦的纯收益高于滴灌春小麦。【结论】施肥品种单一,主要以尿素和磷酸二铵为主;氮磷钾配比不协调,较少施用钾肥;滴灌小麦的施肥量和施肥次数都大于漫灌小麦,同时产量和纯收益也都好于漫灌小麦,但部分农户施肥量过大。

关键词: 冬小麦 春小麦 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园脐腹小蠹空间分布型及易受害寄主生长性状研究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脐腹小蠹(Scolytus schevyrewi Semenov)发生期,通过调查杏园脐腹小蠹空间分布及寄主生长性状发现:在杏园脐腹小蠹呈聚集分布,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当种群密度<1.68头/株时,环境条件是其聚集的主因;当种群密度>4.92头/株时,脐腹小蠹的聚集习性和环境条件是脐腹小蠹聚集的主因;其为害程度与杏树新生枝条长度、直径、百叶重和叶片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含量无相关关系;不同受害程度杏树树脂分泌量呈正态分布,零星被害和持续被害杏树树脂分泌量显著大于健康和易被害致死杏树;6月平均新生枝条长度<14.85cm、直径<0.31cm、百叶重<52.40g的杏树易受害,新生枝条长度<12.70cm、直径<0.29cm、百叶重<49.36g的杏树易受害致死。

关键词: 脐腹小蠹 空间分布 易受害寄主 生长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药期防治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开展不同施药时期防治玉米螟药效的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为新疆玉米螟防治合理选择田间施药时期提供技术指导。【方法】比较分析不同施药时期玉米螟的平均防效、挽回产量情况、用药成本、纯增效益、投入产出比等,筛选出新疆地区防治玉米螟的最佳田间施药时期。【结果】在各施药期玉米螟防治药效试验中,玉米螟孵化盛期施药处理的平均防效、玉米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及投入产出比均最高,分别达88.48%、113.31 kg/667 m2、195.76元/667 m2和1∶24.87。其次是产卵盛期施药,平均防效、玉米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和投入产出比也分别为81.71%、85.75 kg/667 m2、146.15元/667 m2和1∶18.82。羽化盛期施药效果不佳,其平均防效、玉米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和投入产出比分别仅为75.31%、35.64 kg/667 m2、55.95元/667 m2和1∶7.82。【结论】综合考虑大田实际防效、挽回产量损失、用药成本以及纯增效益等因素,在玉米螟药剂防治中,于玉米螟卵孵化盛期施药防效最好,但生产中由于该时期玉米植株普遍高大,田间施药不便且难以保证施药质量,建议施药期适度前移,在生产实际中优先推荐于玉米植株较低时的玉米螟产卵盛期进行施药,不建议在羽化盛期或其它时期施药。

关键词: 玉米螟 不同施药时期 药效试验 经济效益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