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934条记录
差速式三通道鲜杏动态定向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杏干加工过程中鲜杏切瓣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质量差和卫生难以保障等问题,在对鲜杏几何特性及空间三轴旋转转动惯量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几何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差速带式鲜杏动态定向输送原理,确定了样机的总体结构方案;进行了差速式鲜杏定向输送机理分析和关键工作部件的结构设计,设计了相应的鲜杏动态定向输送装置;以赛买提鲜杏为试验对象,以定向带/夹持带速比、定向带上口间隙和鲜杏尺寸为试验因素,定向准确率和切割准确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鲜杏动态定向输送装置的性能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表明:定向带与夹持带速比为6.52,定向带上口间隙为15 mm,鲜杏横径尺寸为32.1~35.0 mm时,鲜杏在输送过程中的定向准确率为87.4%,切割准确率为85.6%。

关键词: 鲜杏 输送装置 动态 定向 设计 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南疆地区杏树树形结构对杏麦间作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杏树是新疆主要特色林果树种之一,在南疆地区广泛栽培,栽植模式主要以果粮间作种植为主,随着树龄的增加,树冠遮阴胁迫对间作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为选择适宜间作模式的高光效杏树树形结构,以9a生杏(‘胡安娜’)—冬小麦(‘新冬20’)间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主干分层形、高干圆头形(提干改造)、开心形(落头改造)和自然大冠形(不修剪对照)4个树形结构处理。对各树形体结构及负载量间的差异进行调查分析,测定树冠不同区域叶片质量及光合效率、不同间作区域冬小麦旗叶质量(灌浆期)、产量,综合分析不同处理间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各树形处理负载量和产量由高至低依次为主干分层形、自然大冠形、开心形、高干圆头形,各处理相同区域叶片指标及光合指标差异显著;树形处理对间作小麦产量构成指标的影响主要为冠下区和近冠区,间作区域小麦产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开心形、主干分层形、高干圆头形、自然大冠形。综合分析认为:4个树形处理中,主干分层形树冠体积适中,单位体积负载量15.60 m-3,单株产量53.28kg;对间作小麦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小;果粮综合产值为1 826.71元/667m2,综合经济效益较高干圆头形、开心形和自然大冠形提高136%、32%和41%。可见,9a生杏-麦复合系统4m×6m种植模式适宜选择主干分层形作为主要栽培树形。

关键词: 间作 杏树 小麦 树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随机质心映射优化法(RCO)提取皮亚曼石榴皮中黄酮类化合物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随机质心映射优化法(RCO),以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为影响因子,研究新疆皮亚曼石榴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波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经过RCO两轮循环后得出超声波法提取石榴皮中黄酮类物质最佳工艺:乙醇浓度为87%、超声时间为37 min、提取温度为59℃、料液比为1∶24(g/m L)。优化后皮亚曼石榴皮中总黄酮的得率为25.56%。经过相关性分析得知,提取温度和乙醇浓度对总黄酮的得率影响较大,且呈负相关,表明皮亚曼石榴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极性较大。当石榴皮黄酮浓度为12 mg/m 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1.6%。

关键词: 皮亚曼石榴 随机质心映射优化 超声波提取 黄酮 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钙和1-MCP处理对库尔勒香梨贮藏品质和萼端黑斑病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改善库尔勒香梨贮藏品质,筛选适宜的田间喷钙浓度和采后1-MCP处理浓度,为库尔勒香梨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库尔勒香梨为试材,分别通过采前喷施液钙(0.014%、0.017%、0.020%)和采后1-MCP处理(1.0、2.0和3.0μL/L),研究钙和1-MCP对库尔勒香梨黑斑病和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和对照相比,采前喷施一定浓度(0.014%、0.017%)的液钙并结合采后1-MCP处理,能有效延缓库尔勒香梨果实软化,保持果实内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减少萼端黑斑病的发生,改善果实的贮藏品质。【结论】果实坐果2~6周内,喷施0.014%液钙,结合采后2.0μL/L 1-MCP处理果实,不但能使库尔勒香梨果实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而且能降低贮藏期间果实萼端黑斑病的发生;喷施0.017%液钙,结合1.0μL/L 1-MCP处理果实,能保持较高的VC;喷施0.017%液钙,结合2.0μL/L 1-MCP处理果实,能使保持果实较好的硬度。

关键词: 1-MCP 库尔勒香梨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和密度对春小麦品种新春26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新疆主栽春小麦品种新春26号的最佳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4月5日、4月18日和5月2日3个播种时间,以及350万、400万、450万、500万和550万株·hm-2 5个种植密度,分析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下,随着播期的推后,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茎数、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降低;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而早播(4月5日)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和产量显著高于晚播(5月2日)小麦。种植密度对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性状也均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小麦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改善小麦群体结构,进而提高产量。播期和密度互作对小麦整个生育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均显著。总体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春小麦品种新春26号应适当早播,最佳播种时间和种植密度分别为4月5日和450万株·hm-2。

关键词: 春小麦 播种期 种植密度 产量 群体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薰衣草C-197优选优株快繁体系的建立及快繁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选择新疆薰衣草主栽品种C-197优选优株,并建立快繁体系,研究新疆薰衣草种质资源提纯技术的有效途径,为提高新疆薰衣草产量及质量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新疆薰衣草C-197优选优株作为外植体材料,进行无菌苗诱导,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激素及不同浓度的激素进行丛生苗和生根的诱导,建立其快繁体系。运用快繁体系获得大量优质新疆薰衣草C-197种苗。【结果】在选取薰衣草外植体诱导时,选用优选优株茎段或茎尖作外植体进行无菌苗诱导,诱导培养基为:MS+BA1.0 mg/L;继代培养基为:MS+BA1.0 mg/L+IBA0.3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1.0 mg/L【结论】新疆薰衣草C-197的优选优株快繁体系的建立,提纯了薰衣草C-197的品种,可大量快繁C-197优质种苗。

关键词: 新疆薰衣草 诱导 激素 快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压热法制备鹰嘴豆抗性淀粉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压热提取技术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鹰嘴豆中抗性淀粉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鹰嘴豆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法制备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淀粉浆质量浓度、压热温度、压热时间、冷藏时间四个因素对鹰嘴豆抗性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淀粉浆质量浓度21%、压热温度120℃、压热时间41 min。在此条件下,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提取率为13.76%。【结论】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提取率与理论值比较接近,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为鹰嘴豆抗性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鹰嘴豆 抗性淀粉 压热法 响应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吐鲁番地区三种甜瓜病毒病的发生与分子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吐鲁番地区西瓜花叶病毒(WMV)、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YMV)、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ABYV)的发生情况及三种病毒不同来源分离物间的遗传差异。【方法】采用分子检测方法,确定吐鲁番地区甜瓜CABYV、WMV、ZYMV的侵染比例,应用序列比对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三种病毒,吐鲁番分离物与国内外其他分离物间遗传差异。【结果】吐鲁番地区40份病毒病样中WMV、ZYMV、CABYV分子检测阳性比例分别达87.5%、50%、30%。ZYMV吐鲁番分离物等部分国内外分离物NIB与CP蛋白之间存在蛋白切割位点Q/S,WMV、ZYMV吐鲁番分离物等部分国内外分离物DAG基序的氨基酸序列均为DAG。依据系统发育树分析将三种病毒吐鲁番分离物分别划分至不同的亚组。【结论】WMV、ZYMV为吐鲁番地区甜瓜病毒病的优势毒原,CABYV为吐鲁番地区甜瓜病毒病的主要病毒之一。CABYV、WMV吐鲁番分离物与国内部分省份分离物亲缘关系更近,ZYMV吐鲁番分离物XJturufan2与东欧、中东国家的分离物亲缘关系更近,ZYMV吐鲁番分离物XJturufan与国内部分省份分离物及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分离物亲缘关系更近。

关键词: 西瓜花叶病毒 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 南瓜蚜传黄化病毒 系统发育树 DAG基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5种果树叶片化学成分分析和营养价值综合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落叶期的叶片,测定叶片中干物质、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等8个主要营养成分和总酚、单宁2个适口性指标的含量,分析不同品种果树间的含量差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5种果树叶片中干物质、粗灰分、钙、磷、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总酚的含量差异不显著。核桃叶片的酸性洗涤纤维和单宁含量最高,枣叶片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香梨叶片单宁含量最低,核桃与红枣、香梨之间酸性洗涤纤维和单宁含量的差异显著。苹果叶片营养价值最高,核桃叶片营养价值最低。除酸性洗涤纤维和单宁外,5种果树间叶片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结合适口性指标单宁、总酚含量和营养价值综合评定结果,香梨和杏叶片较适宜作为林业饲料进行开发利用。

关键词: 果树 叶片 化学成分 营养价值 适口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理种群马铃薯甲虫SSR、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毗邻的中国新疆伊犁河谷地区马铃薯甲虫发生区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状况,反演发生区马铃薯甲虫的传播路径。【方法】利用SSR、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不同地理种群的马铃薯甲虫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通过筛选8对有效引物进行SSR扩增得到的Shannon’s信息指数和平均基因多样性分别为(1.422 6±0.396 7)和(0.543 8±0.083 5),Nei's基因分化系数Fst为0.206 8,即20.68%、79.3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运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扩增出28个条带,其中特异性条带1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0%,Shannon’s信息指数和平均基因多样性为(0.215 9±0.129 2)和(0.113 8±0.084 2),RAPD分子标记得出的Gst值为0.163 7,即16.37%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83.67%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种群内。运用UPGMA聚类分析得知SSR分子标记方法中,中国东北与西北地区分为两支,乌昌地区与塔城地区聚类;RAPD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与SSR基本一致,个别地理种群聚类结果与地理位置存在一定偏差。【结论】SSR分子标记方法重复性好且较为高效,供试马铃薯甲虫样本遗传变异性较低,RAPD方法与SSR方法研究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马铃薯甲虫在中国新疆的传播路径,即马铃薯甲虫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塔尔巴哈台地区传入中国新疆塔城市,之后沿天山北坡逐步向东扩散。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SSR RAPD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