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华北农学报》2003-2010年期刊主要评价指标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期刊统计与评价数据为基础,从期刊来源指标、被引指标及高被引指标三方面,对《华北农学报》2003-2010年期刊主要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评价,旨在探寻《华北农学报》近几年发展概况及规律,找出制约学报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就进一步提高学报的整体办刊水平提出建议。


邯郸、保定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测及其DNA-A全序列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河北保定和邯郸地区番茄受到一种毁灭性的新病毒危害,对两地5个病样检测,结果均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但未检测到卫星DNAβ分子。对保定和邯郸分离物DNA-A全长进行克隆测序,两分离物DNA-A全长均为2 781 bp,这两个分离物DNA-A全长与其他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分离物同源性为98.6%~99.8%,发现其基因间隔区变异稍大,与其他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分离物同源性为96.2%~99.7%。邯郸分离物与山东分离物(SD-2)亲缘关系最近,保定分离物与南京分离物(JSNJ1)亲缘关系最近。聚类分析表明,中国几个省市分离物有很高的同源性,但可以分为两个分支,邯郸和保定的分离物分别在两个分支内。


苏云金芽胞杆菌工程菌BIOT185对金龟子幼虫的田间防效及其安全性评价
《农药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工程菌BIOT185对金龟子幼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其中间试验水平的安全性,在河北省定州市花生田开展了两年的田间小区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每mL含100亿芽胞的工程菌BIOT185悬浮剂稀释10倍和100倍处理对金龟子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可达52.08%~70.51%,保果效果为50.40%~66.57%,说明高浓度的BIOT185可以有效控制金龟子幼虫的危害。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结合PCR检测发现,在施药后的365d中BIOT185在土壤中的菌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调查田间各小区的昆虫种群发现,工程菌BIOT185处理区与野生菌HBF-1、BT185以及对照区的昆虫种群差异不显著。说明BIOT185不会在土壤环境中大量残留,也不会影响花生田的昆虫种群。


1-MCP延缓采后苹果果实后熟软化的生化机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红星’及‘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0.5μL/L 1-MCP对常温下不同软化特性苹果的保鲜效应。结果表明:贮藏期间1-MCP能够显著降低2品种果实呼吸强度及乙烯释放速率,降低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维持较高的可滴定酸(TA)和Vc含量,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升高。另外,1-MCP能延缓‘新红星’苹果原果胶含量的下降及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增加,抑制细胞膜透性增大,延迟果实软化,但对‘富士’果实的软化、原果胶含量和膜透性的影响较小,表明1-MCP对2种不同软化类型苹果的保鲜效应存在差异。


玉米小斑病菌钙调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小斑病为玉米上的一种重要叶部病害,该病害由玉蜀黍平脐蠕孢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引起。玉米小斑病菌的侵染过程始于病菌对寄主及环境信号的识别,而这一识别则主要依靠胞外细胞信号传导来完成,胞外信号传导途径主要有cAMP(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途径、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途径及Ca2+信号传导途径。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 钙调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半定量RT-PCR


旱稻×稗草杂交后代YF2-1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和抗氧化酶系统对渗透胁迫的响应
《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旱稻×稗草杂交后代YF2-1对渗透胁迫的耐性是否得到了改善,以YF2-1及其母本旱稻品种H65为材料,在苗期采用PEG-6000进行渗透胁迫处理,研究它们的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抗氧化酶活性对渗透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渗透胁迫处理下,YF2-1更能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这可能与YF2-1具有更好的持水能力,并能有效地通过热耗散(NPQ高)消耗过剩光能,通过高活性的抗氧化酶诱导来清除活性氧,从而避免活性氧伤害相关。旱稻与稗草的远源杂交提高了旱稻对渗透胁迫的抗性。
苏云金芽胞杆菌sigK基因插入失活突变体的特点及其对cry3A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微生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构建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sigK基因插入失活突变体,分析突变体特点并明确其对cry3A基因启动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同源重组技术在苏云金芽胞杆菌HD-73菌株sigK基因中插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构建了sigK基因插入失活突变体。通过生长曲线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晶体、芽胞形成情况和芽胞计数及SDS-PAGE等方法分析了突变体的特点;构建了遗传恢复菌株对上述性状进行了功能验证;利用启动子融合lacZ技术检测了cry3A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果】获得了苏云金芽胞杆菌HD-73菌株sigK基因突变体,生长曲线测定表明,突变体较出发菌株在稳定期后期生长较慢;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芽胞计数分析显示,突变体丧失了形成芽胞和晶体的能力;SDS-PAGE分析表明突变体中伴胞晶体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出发菌株和恢复菌株。利用载体pHT315携带sigK基因及其启动子在突变株中表达,所获得的遗传恢复菌株恢复了突变株产生芽胞和晶体的能力;sigK基因的突变可以提高cry3A基因启动子在产胞后期的转录活性,对cry3A启动子指导的Cry蛋白表达量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本研究证明sigK基因为苏云金芽胞杆菌芽胞形成所必需,并影响伴胞晶体蛋白的产量;sigK基因功能的丧失有利于cry3A基因启动子在产胞后期的转录。
关键词: 苏云金芽胞杆菌 sigK基因突变体 cry3A基因启动子 芽胞形成
小麦品种抗麦红吸浆虫鉴定与抗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一套较完整的田间自然感虫鉴定法,对183份小麦品种进行了抗麦红吸浆虫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品种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高抗、中抗、低抗、感虫、高感的小麦品种,分别占参试品种的24.59%、16.94%、18.58%、14.21%、25.68%。不同抗性类型的小麦品种其穗被害率、粒被害率、估计损失率、抗性指数均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类型45份,中抗类型31份。这些品种既可作为麦红吸浆虫发生区控制麦红吸浆虫危害的主推品种和后备品种,也可作为亲本材料提供给育种单位利用。


黄顶菊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黄顶菊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密度黄顶菊对棉花出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黄顶菊发生密度在40株/m2下,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没有影响,但对棉花中、后期生长有严重抑制作用,导致棉花株高低、茎秆细、现蕾晚、蕾铃少,部分植株死亡。黄顶菊对棉花产量影响比较大,在1~40株/m2下,棉花产量损失32%~95%。棉花产量损失(YL)与黄顶菊发生密度(Dw)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L=66.230 4Dw/(1+66.230 4Dw/100),R=0.9779。[结论]黄顶菊对棉花中后期生长及产量有明显影响。


微咸水造墒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河北低平原区旱地等雨播种(HD)、播前淡水造墒(S1)以及矿化度为2.2g/L(S2.2)和5g/L(S5)微咸水造墒等不同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内HD处理0~100cm土壤含水率明显低于3种造墒处理;S5处理0~40cm土壤盐分含量最高,但降雨淋洗效果较为显著,脱盐率达到48.33%。S2.2处理棉花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等生长发育指标及产量水平与S1处理差异不显著;S5处理对棉花的出苗率影响显著,但未对产量形成显著影响;HD处理的生育进程始终较S1处理晚7~9d,对棉花的生长性状和产量构成要素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其籽棉产量比S1、S2.2和S5处理分别降低了15.50%、15.42%和15.8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旱地等雨植棉技术相比,该区采用2个矿化度水平的微咸水造墒植棉技术推广价值更高。该研究为河北低平原区浅层微咸水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