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兰州市蔬菜有害成分和农药残留含量分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CSCD
摘要:对兰州市3个超市销售的16种蔬菜的重金属、硝酸盐和农药残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蔬菜中锌、铜、铅、砷4种重金属仅苋菜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要求,其余15种蔬菜均未超标;3种蔬菜未检出硝酸盐,其余13种均低于我国蔬菜硝酸盐卫生评价标准,未受到污染;敌敌畏、马拉硫磷、乐果、毒死蜱、百菌清、甲拌磷、喹硫磷7种农残,仅韭苔中马拉硫磷残留超出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要求,其余15种蔬菜中的残留均未超出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要求;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蔬菜质量较好。


小麦/玉米带田种植模式优化效应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高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小麦/玉米带幅、小麦密度、玉米密度为变化因子的种植模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小麦玉米带田产量有显著的差异,间作小麦带幅1.6 m时产量最高,净增长率达 26.35%,而在带幅为2.66 m(5:5)带型结构中间作玉米产量最高,其增产幅度达81.15%,总产量也最高,带田增产幅度达29.29%。相关分析得出带幅与总体产量、间作玉米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间作小麦产量则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穗数对间作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最大,标准化回归系数为 0.597,其次为穗粒重,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决定间作小麦产量的最终因素为带幅、单位面积穗数、玉米密度、生物产量,这4个因素决定总体变异的0.896,决定间作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带幅和株高。


陇东地区不同生态型冬小麦抗旱性研究与适宜品种的筛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不同的播前底墒下,应用抗旱指数法、隶属函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研究了14个不同生态类型旱地冬小麦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底墒的增加,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相同底墒下品种之间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不同生态型冬小麦对播前底墒的反应明显不同。抗旱指数法、隶属函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均能较好地评价旱地冬小麦的抗旱性,其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参试品种从来源分析,抗旱性表现为:甘肃陇东>山西地区>北京地区>渭北旱塬>黄淮地区。


部分抗条锈冬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加强小麦抗条锈遗传资源在品质育种上的进一步利用,以甘肃省育成的对当前优势条锈菌小种高抗或免疫的冬小麦新品种(系)59份及引进品种35份为试验材料,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了这些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结果表明,参试的抗条锈冬小麦资源的亚基组成较丰富,共检测到14种亚基及19种亚基组合类型。供试材料所含的优质亚基中,1、7+8、5+10亚基出现频率占主导地位,其它优质亚基很少;品质评分在3-10之间,平均为6.5分,表明品质普遍较差。本实验还筛选出一批含2-3个优质亚基组合的材料。
关键词: 抗条锈性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SDS-PAGE 品质性状 冬小麦


秸秆还田的生化他感效应研究初报
《西北农业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蚕豆秸秆对小麦和大豆幼苗生长都有明显的他感相克作用 ,使其生物量分别减少 5 0 .4%和 5 8.2 % ;大豆秸秆对小麦幼苗生长有他感相克作用 ,而对大豆幼苗生长有自感相生作用 ,使其生物产量增加 1 9.8% ;玉米秸秆对小麦幼苗的相克作用最强 ,生物产量减产 60 .8% ,但对大豆幼苗生长的他感和玉米幼苗的自感相生作用显著 ,生物产量依次增加 1 8.7%和 1 0 .3% ;小麦秸秆对小麦、玉米和大豆幼苗生长都有相克作用 ,使其生物量分别减少 5 0 .8%、5 .1 %和 2 4.9%。秸秆对作物的他感效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施用蚕豆秸秆 ,既能增大土壤养分贮量 ,又能提高土壤养分供应水平 ,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培肥土壤的作用居中 ,施用大豆秸秆虽能增大土壤养分贮量和供氮水平 ,但提高幅度不大。种植作物对秸秆培肥和供肥作用的发挥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旱地周年覆膜条件下冬小麦的光合特性
《麦类作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周年覆膜条件下,以陇鉴339为材料,研究了周年地膜覆盖后冬小麦的光合速率(P n)变化,以了解周年覆膜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周年覆膜秋播冬小麦较露地冬小麦光合速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冬小麦旗叶P n日变化呈现“单峰型”,覆膜的高峰值较露地增加3.917μm olCO2.m-2.-s 1,提高17.74%,且持续时间延长,整个P n日变化中覆膜较露地平均提高11.62%。各生育阶段覆膜冬小麦的P n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增施氮肥、提高氮磷比有利于提高冬小麦P n。


小麦锌指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与表达分析(英文)
《遗传学报 》 2004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R基因及其调控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简并性引物 ,对白粉菌接种和未接种处理的一对抗病和感病的小麦 黑麦等位突变易位系TAM10 4R和TAM10 4S总RNA进行RT PCR扩增 ,得到一个诱导表达的c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该片段全长 2 4 74bp ,其中含有一个 82 2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 ,推测其编码一个有 2 73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 31kD的蛋白质分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 ,该蛋白质分子具有C2 HC锌结合motifCX2CX4HX4C结构和锌指domain ,可见克隆的cDNA是一个锌指蛋白基因 ,命名为TaZF。Southern杂交表明 ,TaZF在抗病易位系TAM10 4R的基因组中是多拷贝的。半定量RT PCR分析显示 ,TaZF基因属组成型表达、但受白粉菌诱导表达上调的基因 ,推测其与白粉病菌的侵染过程相关。基因组DNA专化扩增、克隆和测序揭示TaZF基因无内含子。


甘肃小麦品种(系)HMW-GS遗传变异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甘肃省小麦品种HMW-GS的遗传变异和组成,为甘肃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筛选和品种改良提供依据,采用SDS-PAGE法,分析了254份甘肃省小麦材料(育成品种(系)和农家品种)Glu-1位点的HMW-GS变异,共检测到22种HMW-GS变异,Glu-A1位点3种,Glu-B1位点11种,Glu-D1位点8种。其中110个育成品种(系)的15种HMW-GS有27种亚基组合类型。Glu-A1位点有2种亚基,47.3%的品种该位点具有优质亚基;Glu-B1位点有7种亚基,76.4%的品种具优质亚基;Glu-D1位点有6种亚基,32.7%的品种具优质亚基。14.5%的品种(n=15)Glu-1位点具优质亚基。144份农家品种的18种HMW-GS共有29种亚基组合形式,Glu-A1位点有3种亚基,Glu-B1位点有9种亚基,Glu-D1位点有6种亚基,无优质亚基组合。
关键词: 小麦品种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品质


种子处理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性病害。种子包衣和拌种是防治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6种包衣拌种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病增产效果试验表明,以17%多·克·酮种衣剂2000g/100kg种子和种衣剂17号2000g/100kg种子对小麦出苗无不良影响且对全蚀病的防病效果较好,其根部病指防效和白穗率防效分别达到55.4%、73.7%和55.7%、64.6%,敌萎丹、适乐时种衣剂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效果虽不理想,但能促进小麦生长,提高保苗效果,增产作用比较明显,分别达到12.19%和12.90%。粉锈宁拌种虽然防效较好,但影响出苗,保苗效果较差。2%立克秀的防效相对较差且增产作用不明显。


化学药剂处理克服芸芥自交不亲和性效果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6种化学药剂处理芸芥柱头的结果表明,化学药剂对克服芸芥自交不亲和性有一定效果。不同的化学药剂其效果差异,赤霉素、尿素、硫酸铵处理效果最好,比对照(蒸馏水处理)差异极显著;而蔗糖、食盐、乙醇与对照(蒸馏水)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同化学药剂浓度的处理效果亦不同,以100mg/L赤霉素、15%尿素、20%硫酸铵处理效果最好。不同芸芥品种间对药剂处理的反应亦有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