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盐分和土壤含水量对营养生长期柳枝稷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柳枝稷对盐渍化边际土地的适应性,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分别以北京潮褐土和兰州灰钙土为土壤基质,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了土壤盐分类型、盐分浓度和土壤含水量对营养生长期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cv.Alamo)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柳枝稷生长对于土壤盐渍化的响应方式受盐分类型、盐分浓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对于以北京潮褐土,柳枝稷对不同盐分类型的适应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重碳酸盐>硫酸盐>氯盐;对于以兰州灰钙土,由强到弱依次为:硫酸盐>重碳酸盐>氯盐。以柳枝稷生物量为衡量指标,各盐分类型的适宜浓度范围分别为重碳酸盐≤0.4%,硫酸盐≤0.6%,氯化盐≤0.2%。

关键词: 柳枝稷 盐分类型 盐分浓度 生长指标 土壤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灌浆过程中籽粒Fe、Zn、Cu、Mn、Mg、Ca的积累动态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中微量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人类健康都有及其重要意义,作物灌浆结实期对中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及需求规律是提高作物籽粒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及科学合理施肥的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糙米中Fe、Zn、Cu、Mn、Mg、Ca含量和积累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开花后,水稻籽粒中Fe、Zn、Cu、Mn、Mg、Ca的含量迅速降低,开花10天后降速变缓,20天后趋于稳定;就花后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幅度而言,6种矿质元素中以Ca的变幅最大,Mg的变幅最小,供试品种中籼型品种滇屯502的变幅明显大于粳型品种合系39;水稻花后籽粒中Fe、Zn、Cu、Mn、Mg、C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蛋白质含量与6种矿质元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水稻花后籽粒中Fe、Zn、Cu、Mn、Mg的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方程,其积累的快增期和实际增长期较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快增期和实际增长期早而短,花后前10天的肥水管理是提高稻米中6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 水稻 糙米 微量元素 积累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片状型鲜百合加工工艺

北方园艺 2009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水量和施钾水平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在甘肃敦煌棉田设3个灌水量和5个钾肥施用水平,研究水分和钾肥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明确西北内陆特早熟敦煌棉区棉花钾肥与水分的合理指标。结果表明:灌水和钾肥均会影响棉花的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和衣分,最终影响棉花的产量。其中灌水量主要影响棉花的单株结铃数,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棉花的单株结铃数相应增多,但棉花的生育期相对延长,因而降低棉花的霜前花率。钾肥对棉花的单铃重、衣分和产量影响很大,试验各处理施用钾肥后,与对照(不施钾肥)比,棉花的单铃重、衣分和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要使钾肥发挥最好的肥效,必须严格控制灌水量,在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40 mg/kg的沙壤土条件下,灌水总量控制在3000 m3/hm2,K2O施用量为105.0 kg/hm2时,可以使棉花的产量达到最高。

关键词: 棉花 灌水量 钾肥 产量因素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贝加尔唐松草提取物对粘虫的杀虫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贝加尔唐松草提取物对粘虫的杀虫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贝加尔唐松草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粘虫的触杀作用以甲醇提取物最强,校正死亡率为17.0%;胃毒作用以甲醇提取物最强,其次为石油醚提取物,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0.0%和20.0%;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无杀卵和拒食作用.甲醇提取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触杀作用以乙酸乙酯萃取物最强,校正死亡率可达73.9%.乙酸乙酯萃取物对Na+-K+-ATP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贝加尔唐松草 提取物 粘虫 杀虫活性 作用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原夏菜西兰花新品种比较及筛选试验

北方园艺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分别对10个西兰花品种的植物学性状、产量、品质等指标进行了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合兰州种植的高原夏菜西兰花专用品种。结果表明:品种Br-0705表现最好,品质极佳,较对照玉冠晚熟,单球重433 g,花球紧实,深绿色,花粒细密,不易发黄,耐热性强,产量1992.5 kg/667m2;品种Br-0706表现较好,品质较佳,单球重460 g,花球紧实,深绿色,耐热性较强,产量1966.80kg/667m2;这2个品种适合在兰州市西兰花种植区推广。

关键词: 高原夏菜 西兰花 品种 比较及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地区果园土壤Cl~-迁移积累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核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环境因子对果园表层土壤氯离子迁移累积的影响,为预防和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指导,研究了果树生育期表层土壤不同土层氯离子的变化与环境因子(土温、土壤水分、蒸发量、降雨量、水分亏值、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土壤0~25cm土层的微域范围内,不同土层对氯离子的迁移与累积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0~5cm土层为氯离子聚集层,10~15cm土层为氯离子传导层。本研究认为10~15cm土层是半干旱地区环境因子对土壤性质直接作用与影响的临界深度。

关键词: 氯离子 迁移累积 环境因子 相关性 果园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间相互作用对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蚕豆、大豆和小麦在两个施氮水平下与玉米间作对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对蚕豆生长和养分吸收无明显影响;间作促进大豆前期生长,但在玉米旺盛生长期其生长和养分吸收受到抑制;间作对小麦生长和养分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蚕豆间作,玉米能够获得更高的产量和养分吸收量;与大豆间作,对玉米前期生长有抑制作用,但玉米旺盛生长后其生长和养分吸收有明显增加;与小麦间作,在共处期玉米生长受到强烈抑制,小麦收获后玉米生长开始逐渐恢复。蚕豆/玉米间作具有产量优势,大豆/玉米间作为产量劣势;小麦/玉米间作在低氮条件下为产量劣势,提高氮肥用量可恢复以至达到单作水平。分析认为,蚕豆和大豆生物固氮和根系分泌物活化土壤磷的特点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小麦强的根系竞争能力抑制了玉米生长;在共处期玉米的遮荫作用会抑制大豆的生长,而小麦收获后受抑制的玉米产量有向单作水平恢复的能力。表明选择合理的作物配置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种间有益作用,提高作物产量。

关键词: 豆科 非豆科 间作 种间相互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走廊植棉区棉花不同熟性的抗旱节水效应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不同熟性的棉花品种,分别设置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次数,进而确定河西走廊棉区最适宜种植的棉花品种熟性及最有效的灌水方式。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灌6次水会引起中、晚熟棉花品种贪青晚熟和减产,灌2-3次水不能满足各棉花品种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以中熟品种灌4次水产量达2335.5kg/hm2,经济收益29865.3元/hm2为最佳处理,与其它处理相比可节水1100-2100m3/hm2,达到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和节水效应。

关键词: 棉花品种 熟性 灌水 节水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衡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平衡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养分后,研究高寒阴湿区玉米的养分限制因子氮、磷、钾的平衡施用对玉米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养分后,氮、磷、钾是限制玉米产量提高的养分限制因子,养分限制顺序为P>K>N;平衡施肥提高了玉米产量,促进了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了氮、磷、钾的养分利用率,平衡施肥的最佳处理为OPT;平衡氮、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后,施磷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产量随着磷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宜的磷用量在增加玉米产量的同时,提高了氮、磷、钾的养分利用率与磷肥的投资效益,最佳磷肥用量为150kg/hm2。

关键词: 春玉米 平衡施肥 产量 养分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