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生物降解膜对土壤氨氧化和反硝化微生物变化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铺覆PE膜为对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解析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中土壤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多样性.[结果]同种作物(除棉花外)铺覆PE膜和PBAT生物降解膜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不显著.同种作物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与PE膜之间,AOA-amoA、AOB-amoA及nosZ基因丰度无显著差异,而不同作物对AOA-amoA、AOB-amoA及nosZ基因丰度的影响较为明显.[结论]PE膜和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氮循环微生物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BAT生物降解膜可以作为PE膜的替代品以解决PE膜造成的白色污染.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 生物降解 氨氧化 反硝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疆不同树龄核桃树根系质量空间变化特征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南疆不同种植年限核桃树根系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为科学施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南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不同种植年限的核桃树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种植5、10、15、20年核桃树根系空间变化.[结果]根系干质量密度随着核桃树龄的增加而水平方向及垂直深度呈现递增的趋势,根系干质量总数也随之增加.5年生核桃树根系主要集中在距树水平Ⅱ、Ⅲ方向上0~100 cm,深度为0~40 cm处; 10年为距树水平Ⅰ、Ⅲ方向上50~150 cm,深度为0~40 cm和80~100 cm处;15年为距树水平Ⅰ、Ⅲ方向上150~250 cm,深度为20~80 cm处;20年为距树水平Ⅱ、Ⅲ方向上0~150 cm,深度为0~80 cm处.[结论]随着年份的增加,核桃根系不断向水平及垂直方向延伸,对于施肥部位也要随根系的分布而加宽加深.

关键词: 核桃 根系 空间特征 种植年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讯 2019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是国有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资产在中国的总资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还不够完善,无法达到规定的管理水平,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对国有资产的积累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积累,有必要改变现行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本文将对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和分析。本文将详细列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新常态 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转录因子OsHOX6过量表达及其对水稻根生长作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同源异型域-亮氨酸拉链(Home domain-leucine-zipper)蛋白是植物发育进程和应答外界环境胁迫信号作用的一类转录因子,OsHOX6基因是HD-ZipⅠ转录因子家族的一个成员.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水稻中克隆OsHOX6基因,并构建了以Oslea为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Oslea:OsHOX6,并以水稻未成熟胚作为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OsHOX6基因过量表达的36株转基因植株.利用Southern杂交技术确定各个株系的拷贝数后,选出3个单拷贝株系与野生型植株,并对其进行干旱胁迫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OsHOX6过量表达植株的根长度、深度、密度明显高于野生型,株高与野生型没有明显的差异.正常灌水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的表型与野生型没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结果说明,Oslea启动子是干旱胁迫诱导性启动子,OsHOX6基因对水稻根生长起促进作用,但其调控水稻根生长发育中和提高植物抗旱、抗盐等抗逆性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转录因子 OsHOX6基因 过量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石榴皮中5种类黄酮的含量

新疆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石榴皮中5种类黄酮物质的测定方法,分析不同品种石榴果皮中类黄酮物质的组分及含量,为新疆石榴类黄酮物质的良种选育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主栽4个石榴品种皮亚曼、千籽红、赛柠檬和叶城石榴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其果皮中芦丁、槲皮素、槲皮苷、山奈酚和异鼠李素5种类黄酮物质含量.[结果]石榴果皮中类黄酮含量测定的液相色谱条件:C18(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柱,250 mm*4.6 mm,孔径4μm)色谱柱;流动相:100%甲醇:0.2%甲酸=55∶45,紫外检测器(G1362A RID),检测波长:360 nm.5种类黄酮在21 min内完全分离,线性范围为1~150μg/mL(R2=0.991 9-0.999 7),回收率为76.68%~124.50%,检出限为0.2 mg/kg,定量限为5 mg/kg.4个品种中均检出芦丁、槲皮素、槲皮苷、山奈酚和异鼠李素5种类黄酮物质,其中槲皮苷含量最高.[结论]4个品种石榴皮提取物中芦丁、槲皮苷、槲皮素、异山奈酚和李素含量差异较大,由高到低依次为:皮亚曼>赛柠檬>千籽红>叶城石榴.

关键词: 石榴 果皮 类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年来新疆审定早中熟陆地棉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中国棉花 2019

摘要:对2014-2018年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早中熟陆地棉品种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审定品种的产量表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纤维长度与断裂比强度有所提升,已达到"双31"水平;马克隆值降低,从B2级逐渐向A级提升;枯萎病、黄萎病抗性均提高;生育期呈现稳中有减的迹象,基本稳定在136 d.

关键词: 陆地棉 产量 纤维品质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肉桂醇脱氢酶基因在棉纤维中的表达及对其结构组分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新陆早36号’转棉花肉桂醇脱氢酶基因(GhCAD6)材料,以转基因T_6代植株为试材,对GhCAD6基因在叶片基因组中的整合情况和不同发育阶段棉花纤维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研究该基因对棉纤维中结构多糖和苯丙烷类化合物含量及纤维中苯丙烷类结构单体的影响。结果显示:(1)GhCAD6基因以单拷贝的形式整合到受体棉花基因组中。(2)转基因植株纤维中GhCAD6基因的表达量低于相同发育阶段对照样品,在对照样品中GhCAD6基因的表达量表现为先升高,在20 DPA(开花后天数)时表达量最高,之后下降,而在转基因植株纤维中先上升,并于发育15 DPA时表达量下降,20 DPA时又上升至最高,之后再次下降。(3)成熟纤维中,转GhCAD6基因植株纤维中苯丙烷类化合物含量低于对照,但结构多糖含量的差别不明显。(4)转GhCAD6基因纤维中苯丙烷类结构单体——紫丁香基木质素(S-木质素)和愈疮木基木质素(G-木质素)的比值下降。研究表明,棉花转入GhCAD6基因后,纤维发育(15 DPA)中GhCAD6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可能导致棉花中苯丙烷类化合物含量及其结构单体比率变化,从而造成棉花纤维品质改变。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分析GhCAD6基因在改良棉花纤维品质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棉花纤维 苯丙烷代谢 GhCAD6基因 纤维品质 结构多糖 苯丙烷类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桃酸性转化酶在生理落果期的特征分析及与落果的关系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酸性转化酶是果实蔗糖代谢关键酶之一,扁桃幼果脱落期酸性转化酶基因(AcAI)的表达模式及其与糖组分含量和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对于揭示扁桃幼果生理脱落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新疆主栽品种'纸皮'扁桃生理落果期的正常果和即将脱落果实为试材,采用qRT-PCR方法分析正常果和即将脱落果中AcAI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同时分别测定幼果生理脱落期正常果和即将脱落果糖组分含量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扁桃果实(正常果和即将落果) AcAI基因在不同发育期均有表达且在落果高峰期表达量均达最低值,而后逐渐升高;果实中糖组分为明显上升趋势,AI活性则呈持续下降趋势,即将落果中蔗糖积累量和酶活性始终高于正常果,且在落果高峰期蔗糖积累量降低、AI酶活性明显升高.说明AI在果实发育、糖分积累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且参与调控幼果生理脱落.

关键词: 扁桃 生理落果 酸性转化酶 蔗糖代谢 表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亚大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筛选与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大麦萌发期抗旱特性,筛选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关键指标,建立萌发期抗旱性研究数学模型,为抗旱大麦品种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人工气候箱内发芽盒培养,用20%PEG8000溶液对吉33等12份中亚引进大麦品种进行萌发期抗旱试验,测定相应材料对照和胁迫下种子发芽势(GP)、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根数(RN)、根长(RL)、苗高(SH)和胚芽鞘长(CL)7个生长指标。以各指标相对值作为衡量萌发期抗旱性的依据,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大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PEG胁迫下,参试材料各指标均较对照呈下降趋势,各指标彼此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大麦萌发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发现不同大麦品种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吉33抗旱性最强,吉引2013-7-DM-088抗旱性最弱。依据主成分分析,将7个单项指标转换得到2个相互独立因子,它们代表了所测指标85.94%的信息。进行多元逐步回归线性分析建立大麦萌发期抗旱性评价数学模型,D=0.036+0.392GR+0.382SH+0.233GP(R~2=0.992)。【结论】吉33抗旱性最强,发芽率、苗高和发芽势可作为快速评价大麦萌发期抗旱性的关键指标。

关键词: 大麦 萌发期 抗旱性 主成分分析 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酶活及核桃长势对腐烂病胁迫的响应

华北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腐烂病胁迫下核桃枝条生化代谢和树体抗病性之间相互作用关系,随机选取健康、轻度、中度和重度4种病害程度植株各7株,然后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各枝条POD、Pro、PAL活性及核桃长势(核桃基茎)与病害程度(病斑面积)关系。结果表明: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具有一定差异,其中PAL活性最高值分别出现在轻度病害植株叶片和中度病害枝条,而POD活性的极大值则出现在健康植株叶片和中度病害枝条,叶片中Pro活性与POD显示相似规律,均显著高于其他病害样品活性(P <0. 05)。另外枝条Pro活性具有双峰特征即侵染初期其活性快速升高,病害程度进一步加剧其活性反而显著降低,随着病害发展其活性又明显增加; PAL活性和Pro活性极小值出现在病害侵染前期,POD活性极小值则出现在病害发展末期。相关分析显示,病害程度受POD活性和核桃长势(核桃基茎)极显著负影响,相关性分别达到-0. 76(P <0. 01),-0. 85(P <0. 01);病害程度受Pro极显著影响,相关性为0. 52(P <0. 01)。由此可见,腐烂病侵染过程中,增强核桃长势即增加核桃基茎对腐烂病侵染过程有极强抑制作用,另外也表明,核桃植株体内POD活性增加,有利于增强核桃抵抗腐烂病的抗性。

关键词: 核桃腐烂病 POD活性 Pro活性 核桃基茎 病斑面积 多元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