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干旱区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量碳的含量特征对指导伊犁河谷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样品采集、室内分析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伊犁河谷旱地、水浇地、水田、果园、撂荒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SOC)、颗粒有机碳(POC)、可溶性有机碳(DOC)、轻组有机碳(LFOC)、易氧化有机碳(EOC)和微生物量碳(MBC)的含量特征,比较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伊犁河谷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TN、AN、AP和AK含量均表现为:水田>水浇地>旱地>果园>撂荒地;水田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SOC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特征,主要体现为:水田(25.62 g·kg-1)>旱地(13.80 g·kg-1)>水浇地(12.19 g·kg-1)>果园(11.58 g·kg-1)>撂荒地(8.81 g·kg-1),且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土壤SOC、DOC、POC、LFOC、MBC含量均呈现出:水田>旱地>水浇地>果园>撂荒地的特征,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EOC含量则表现为:水田>水浇地>旱地>果园>撂荒地的特征,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水田土壤SOC、DOC、POC、LFOC、MBC、EOC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利用方式.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SOC与POC、LFOC、DOC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22,0.36,0.489(P<0.01),说明土壤SOC含量是影响土壤POC、LFOC和DOC含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农田土壤 有机碳组分 微生物量碳 伊犁河谷


基于表型性状鉴定及SSR分子标记分析芜菁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地方芜菁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芜菁新品种的研发及芜菁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74份新疆地方芜菁种质资源为材料,分别利用形态学性状和SSR分子标记分析营养生长期的表型性状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结果】74份芜菁种质资源的主要质量性状具有丰富的变异,其变异系数为14.1%~421.1%,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9%~31.6%。株高、株幅与叶长、叶宽、叶柄长均成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肉质根纵径和肉质根横径与单根重呈极显著相关。在欧氏距离为15时可将供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主要特征为子叶大、基生叶数多,肉质根大,单根最重;第二类群小裂片对数较多,株高较高;第三类群叶片和株幅较大,单根重适中;第四类群子叶、叶片较小,株高较低,单根重较低。74份芜菁资源分为三大类,大部分同一来源地的资源聚在一个类群中。【结论】新疆地方芜菁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农业科技论文学术不端若干问题的研究及解决途径-以《新疆农业科学》近11年中国知网论文检测为例
《编辑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学术不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近期发生多起学术不端热点事件,学术不端行为在农业科技论文中也有所体现,这对学术的严谨性和公平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研究首先分析学术不端的定义与分类,并以实例说明学术不端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基于此,研究进一步以《新疆农业科学》近11年中国知网检测论文为例,分析论文复制比构成情况,以及高复制比段落的类型。《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采用严格的审稿流程,对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严谨性和可读性等方面进行全面把关,以确保刊载论文的创新性和学术质量。通过总结《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控制论文学术质量的方法,探析农业科技论文学术不端问题的原因,探讨农业科技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科技论文 学术不端 新疆农业科学 论文检测 复制比 解决途径


不同老芒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分析
《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新疆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质,本研究以‘同德’老芒麦(E-1)作为对照材料,以5个新疆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E-2,E-3,E-4,E-5,E-6)作为参试材料,对各材料的农艺性状、饲草营养品质以及饲草产量进行分析比较,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6个老芒麦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饲草营养品质以及饲草产量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E-3在农艺性状和饲草产量方面表现较为突出,E-6在营养品质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经综合分析表明,E-3更适宜作为高产型老芒麦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寄主植物和温度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分布广、食性杂、繁殖速度快、抗药性强和短期内易暴发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为害严重且难防治的重要害螨,同时该螨也可作为一些天敌昆虫优质的天然饲料。本试验以截形叶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和温度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截形叶螨在25℃、28℃、31℃和34℃下均可顺利完成世代发育,且该螨在28℃下,种群加倍时间(0.15)和内禀增长率(1.73)最短,净增殖率(80.26)及周限增长率(5.64)均大于其余3个温度,此温度下产卵期与25℃基本一致,但产卵量持续高于25℃;在取食8种寄主植物后,截形叶螨各螨态寿命及产卵前期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可在四季豆、玉米、茄子和辣椒4种寄主植物上存活繁殖,且繁殖后的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其中产卵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四季豆、玉米、茄子、辣椒、花生、番茄、棉花。截形叶螨在茄子和四季豆上产卵期基本相同,最长均可达到28 d,在辣椒上的产卵期最短,最长仅可产卵21 d。综上,截形叶螨最适合生长发育的温度及寄主植物分别为28℃和四季豆。本研究旨在筛选出截形叶螨室内繁育较适寄主植物和温度,以期为以叶螨为食天敌昆虫的饲养提供稳定的饲料来源,同时也为截形叶螨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新疆小麦品种(系)条锈病抗性与抗病基因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115份新疆小麦品种(系)对当前条锈菌主要流行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及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情况,选择CYR32、CYR34两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对供试材料进行苗期鉴定,结合由CYR32、CYR33、CYR34、水源致病类群(Su11-4、Su11-5)、贵农22致病类群(G22-14)构成的条锈菌混合菌种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同时,利用Yr5、Yr9、Yr10、Yr15、Yr17、Yr18、Yr48、Yr65、Yr67等9个已知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对115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病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在苗期和成株期分别有63个(占54.78%)和60个(占52.17%)品种(系)对条锈菌生理小种具有中抗及以上水平抗性,其中拉瓦得朗、新春28号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性。从品种(系)来源来看,供试材料综合抗性表现为自育品种(系)>引进品种(系)>地方品种。经分子标记检测,供试小麦材料中携带Yr10、Yr17、Yr18、Yr65、Yr67的品种(系)分别有20个(17.39%)、104个(90.43%)、92个(80.00%)、114个(99.13%)和25个(21.74%),所有材料中均未检测到Yr5、Yr9、Yr15、Yr48基因。由此可见,115份供试小麦品种(系)具有较高的抗条锈病水平,筛选出的60份表现稳定抗性的小麦种质可作为亲本资源在培育小麦持久抗病品种研究中加以利用。


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及褪黑素对樱桃番茄果实品质和果皮形态结构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2,4-表油菜素内酯(EBR)和褪黑素(MT)处理对樱桃番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果实品质和果皮形态结构的影响,为提高樱桃番茄果实品质提供一定理论或技术支撑。【方法】以樱桃番茄果实为材料,在樱桃番茄膨大期、绿熟期、转色期、红熟期喷施3种浓度的EBR和MT,分析果实的品质和细胞结构。【结果】累计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实进入红熟期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单果质量在100μmol/L的MT处理下显著高出对照组29.96%;果实硬度在0.1 mg/L的EBR处理下与对照组相比提升了17.21%;0.1 mg/L的EBR和100μmol/L的MT分别是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糖酸比、可溶性蛋白、VC相比于对照(CK)提升最高的,分别提升了51.14%和58.81%、37.96%和39.40%、49.05%和27%;0.05 mg/L的EBR和100μmol/L的MT分别是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可溶性固形物提升最高的,分别提升了24.01%和44.10%;3种EBR处理下外表皮与CK相比均有所提高;厚角组织在0.1 mg/L的EBR处理下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0.06%。【结论】0.1 mg/L的EBR处理下的樱桃番茄的耐贮藏性和运输性较佳,100μmol/L的MT处理下的樱桃番茄内在品质更佳。
关键词: 樱桃番茄 2,4-油菜素内酯 褪黑素 果实品质 石蜡切片


5种干果对印度谷螟发育及其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红枣、葡萄干、杏脯、核桃和扁桃5种干果对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生长发育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果上印度谷螟产卵选择性具有显著差异,印度谷螟在葡萄干上的落卵率和落卵量最高,分别为49.17%和181.20粒,显著大于在其他食料上的落卵率和落卵量;其次在杏脯上的落卵率和落卵量也较高,分别为24.23%和89.20粒。食料对印度谷螟的发育也有显著影响,取食杏脯、葡萄干的印度谷螟幼虫发育历期最短,分别为29.91 d和31.63 d,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取食核桃和扁桃的印度谷螟的发育历期;取食葡萄干的印度谷螟蛹最重,世代存活率最高,分别为17.9 mg/头和39.54%,显著高于取食红枣、核桃、扁桃、杏脯的蛹重和世代存活率;食料对印度谷螟淀粉酶、脂肪酶、总蛋白酶、胰蛋白酶活性有显著影响。综上,供试食料中葡萄干对印度谷螟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为印度谷螟的最适食料,其次为红枣、核桃、扁桃和杏脯。印度谷螟幼虫通过调节消化酶活性来平衡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摄取。


棉秸秆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及真菌毒素检测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6个棉花主产区棉秸秆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和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等指标的含量,以期填补棉秸秆饲料化利用药物残留等基础数据缺失的问题。【方法】在新疆6个棉花种植区中各随机选一块棉田,设置前、中、后3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5个1 m~2的样方,留茬15 cm,采集样方内所有棉秸秆,用剪枝钳剪碎混匀后按四分法采集1 kg样品,用于检测58种农药残留、AF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氟和5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结果】新疆6个棉花主产区样品中检出的农药残留分别仅为3、5、3、3、2和1种,大部分登记喷施的农药在棉秸秆样品中并未检出残留。检出的棉秸秆样品中氰戊菊酯、三唑磷、虫螨腈、毒死蜱、甲氰菊酯、吡唑醚菌酯、氯氰菊酯、马拉硫磷和啶虫脒的最大残留量为0.150、0.190、0.087、0.210、0.043、0.058、0.024、0.014和0.015 mg/kg,均低于食品安全标准GB 2763―2021中大米的限定值。棉秸秆样品中均检出了砷、铅、镉和铬这4种重金属污染物,最高含量分别为0.428、2.400、0.180和1.090 mg/kg,均低于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中的限定值,符合饲料标准。棉秸秆样品中均未检出AF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检出氟的最高含量为20.67 mg/kg,低于饲料标准中的限定值。【结论】棉秸秆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中农药残留、AF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氟和重金属污染物的限量标准,可以安全用作草食家畜的粗饲料。
关键词: 棉秸秆 饲料 农药残留 重金属污染 黄曲霉毒素B1(AFB1) 安全性


中草药制剂对肉鸽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讨中草药制剂对肉鸽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28日龄的健康肉鸽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肉鸽.CK组饲喂基础饲粮,A组、B组和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0、0.025、0.050 g/kg中草药制剂.预试期7d,正式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B组肉鸽的末重显著高于CK组(P<0.05).56日龄时,B组肉鸽血清中白蛋白(ALB)含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显著高于CK组(P<0.05);B组、C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65日龄时,B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显著高于A组(P<0.05);B组血清ALB含量极显著高于CK组(P<0.01),显著高于A组(P<0.05).42日龄时,B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C组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B组、C组血清补体C3、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65日龄时,B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IgM、IgG、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B组血清补体C3、补体C4、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极显著高于CK组(P<0.01).研究表明,添加中草药制剂能有效改善肉鸽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增强免疫能力,以0.025 g/kg添加量效果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