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多异瓢虫在3种豆科杂草上的种群动态及对其趋性行为反应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田埂杂草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的保育作用以及多异瓢虫对其趋性行为反应,为棉田蚜虫等害虫的绿色防控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采用种群系统调查法研究新疆棉区田埂3种常见豆科杂草(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骆驼刺 Alhagi camelorum、苦豆子 Sophora alopecuroides)上多异瓢虫和棉黑蚜 Aphis atra-ta的种群动态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同时通过Y形嗅觉仪测试多异瓢虫雌雄成虫对3种豆科杂草不同处理的趋性行为反应.结果表明:5月下旬至6月下旬,田埂3种豆科杂草上多异瓢虫成虫和幼虫的种群密度均较高,最大值分别达1.35~2.80头/m2和0.93~1.80头/m2,在这一时期每种豆科杂草上多异瓢虫的猎物棉黑蚜种群密度也较高;在整个调查期间3种豆科杂草上多异瓢虫与棉黑蚜的种群密度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3(甘草)、0.774(骆驼刺)、0.839(苦豆子).同时,多异瓢虫雌雄成虫对3种豆科杂草不同处理间的趋性选择反应相似,均为棉黑蚜为害植株>棉黑蚜>健康植株>空白,且多异瓢虫对棉黑蚜为害株的选择性均显著大于相应的健康株.因此,新疆棉区田埂3种豆科杂草上的棉黑蚜对多异瓢虫早春种群具有重要的保育作用.


外源硅滴施对弱光胁迫下冬小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外源硅滴施对弱光胁迫下冬小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于2018~2019年在新疆南疆采用盆栽试验进行,以新冬60号为材料,自冬小麦拔节期至成熟期,用黑色遮阳网进行25%遮阴处理,在冬小麦拔节期设置5个外源硅(Na2SiO3分析纯)滴施量分别为7.5 kg/hm~2(Si1)、15 kg/hm~2(Si2)、22.5 kg/hm~2(Si3)、30 kg/hm~2(Si4)、37.5 kg/hm~2(Si5)和清水对照(Si0)共6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冬小麦植株性状、叶片光合特性及小穗发育和籽粒性状,分析外源硅滴施对弱光胁迫下冬小麦调控效应,并筛选出适宜的外源硅滴施量。【结果】弱光胁迫下,外源硅滴施可以增加冬小麦的株高、茎粗、穗长和叶片SPAD值;改善了叶片光合性能,提高了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增加了可孕小穗数,降低了不孕小穗数;单茎生物量、穗粒数和穗粒重均明显提高;各指标在Si3处理达到最优。【结论】硅能改善弱光胁迫下冬小麦植株的生长状况,提高光合作用,提高可孕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以外源硅滴施22.5 kg/hm~2时最佳。


滚筒刷式巴旦木脱青皮机的设计与试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设计滚筒刷式巴旦木脱青皮机并进行样机试制和试验,为巴旦木初加工设备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对青皮巴旦木和硬壳巴旦木果实物料特征参数进行测量,并使用Origin进行绘图,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滚筒刷式巴旦木脱青皮机进行了整机及关键部件设计,根据结构参数和工作需求,选用主轴转速、间隙(钢刷与栅条滚筒底部距离)和喂入速度为试验因素,以脱净率和破损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并以寻优圆整值进行试验验证.[结果]物料特征参数统计显示,青皮巴旦木长度均值为36.5 mm,宽度均值为28.0 mm,厚度均值为22.5 mm;硬壳巴旦木果实长度均值约为33.5 mm,宽度均值为23.5 mm,厚度均值为15.5 mm.滚筒刷式巴旦木脱青皮机的最佳作业参数为主轴转速307.5 r/min,间隙20.1 mm,喂入速度811.5 kg/h,理论脱净率为96.00%,破损率为2.28%.利用圆整值(主轴转速310 r/min,间隙20 mm,喂入速度810 kg/h)对2种巴旦木进行脱青皮验证试验,实测脱净率分别为96.32%和95.86%,破损率分别为2.42%和3.34%.两种巴旦木的脱净率均大于95%,破损率均小于4%,二者的破损率和脱净率差值均不足1%.[结论]所设计的滚筒刷式巴旦木脱青皮机符合中厚壳巴旦木脱皮作业的工作需求.


棉花陆海渐渗杂交群体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有效发掘利用海岛棉优异性状基因,拓宽陆地棉栽培种遗传基础.[方法]采用新疆主栽早中熟陆地棉品种新陆中60号为母本,与优质海岛棉品种新海41号为父本杂交,并以新陆中60号为轮回亲本构建出由151个BC1F1单株组成的回交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和Join Map4.0软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BC1F2纤维品质性状的进行QTL定位.[结果]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包含52个多态性标记、14个连锁群,该图谱总长824 cM,覆盖棉花基因组的18.5%;最长的连锁群为150.3 cM,包含6个标记,最短的为0.3 cM,包含2个标记.检测到1个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相关的QTL,qFL-Chr14-1,定位在第14号染色体上,解释表型变异8.59%.[结论]筛选的与优质QTL位点相关SSR标记可应用于棉花优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关键词: 棉花 陆海渐渗系 纤维品质 SSR标记 QTL定位


基于代谢组学解析SO2对鲜食葡萄贮藏品质的调控作用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SO2处理对鲜食葡萄贮藏过程中的影响,该文以红地球葡萄为实验材料,通过亲水相互作用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ydrophilic interac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 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HILIC UHPLC-Q-TOF MS)分别测定了贮藏0、24、48 d时与葡萄果实贮藏品质有关的代谢物质,解析了SO2处理前后葡萄果实中的代谢物差异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SO2处理通过延缓葡萄果实的硬度下降抑制腐烂率、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保持了果实贮藏品质;贮藏24 d时,SO2显著调控了葡萄果实中氮代谢、氨基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等主要途径的富集作用;贮藏48 d时,SO2显著调控了葡萄果实中类黄酮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等主要途径的富集作用。可见,在整个贮藏过程中,SO2通过差异化调控代谢物富集途径有效保持了葡萄果实贮藏品质。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SO2延缓贮藏过程中红地球葡萄劣变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八种常用杀虫剂对多异瓢虫不同虫态的安全性评价
《农药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是新疆棉田优势捕食性天敌之一.为了明确棉田常用杀虫剂对多异瓢虫不同虫态期的毒性,采用药液浸渍法和滤纸接触法,分别测定了 8 种常用杀虫剂不同剂量下对多异瓢虫卵孵化率、蛹羽化率以及幼虫和成虫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多异瓢虫卵和蛹的毒性最低,LC50 值分别为 9.36 和 20.98 mg/L,对幼虫的毒性最高,LC50 值为4.68 mg/L;烯啶虫胺对多异瓢虫卵和蛹的毒性最高,LC50 值分别为1.16和1.02 mg/L;吡虫啉对多异瓢虫成虫和幼虫的毒性最低,LC50 值分别为 665.50 和 460.51 mg/L;螺虫乙酯对多异瓢虫成虫的毒性最高,LC50 值为5.67 mg/L.经不同杀虫剂处理后,随着药剂剂量升高,多异瓢虫卵的孵化率和蛹的羽化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升高.研究表明:吡虫啉、啶虫脒和吡蚜酮对多异瓢虫成虫安全;吡虫啉、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对多异瓢虫幼虫安全;烯啶虫胺和螺虫乙酯对多异瓢虫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安全性均较差.在棉田防治害虫时应考虑不施用或低剂量施用烯啶虫胺和螺虫乙酯,可适量施用吡虫啉和吡蚜酮,同时尽量避开天敌昆虫各虫态发生高峰期.
关键词: 棉花 天敌昆虫 多异瓢虫 杀虫剂 毒性 安全性评价


4个酿酒葡萄品系光合与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
《经济林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给能适应新疆气候的酿酒葡萄品系优良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CIRAS-3型光合测定仪、Junior-PAM荧光仪、SPAD-502型叶绿素计等仪器分别测定‘赤霞珠169’‘梅鹿辄181’‘梅鹿辄182’‘品丽珠327’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片表观性状指标。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4个品系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并借助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4个酿酒葡萄品系的生长势进行评价。【结果】不同酿酒葡萄品系的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存在差异。净光合速率和PSII光化学最大量子产额,‘梅鹿辄182’的均最大,‘赤霞珠169’和‘梅鹿辄181’的均次之,‘品丽珠327’的均最小。4个品系叶片叶绿素的相对含量(SPAD)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其SPAD值的大小顺序为‘赤霞珠169’>‘梅鹿辄181’>‘梅鹿辄182’>‘品丽珠327’。光化学淬灭系数、电荷分离实际量子效率、PSII光化学最大量子产额与各个光合参数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与各个光合参数之间均呈负相关;非光化学淬灭系数与叶绿素b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绿素a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含量与净光合速率、电荷分离实际量子效率间均呈正相关;叶绿素b含量与光化学淬灭系数、电荷分离实际量子效率、净光合速率间均呈负相关。【结论】‘梅鹿辄182’和‘赤霞珠169’的光合效能高于‘梅鹿辄181’和‘品丽珠327’,且这2个酿酒葡萄品系均有高弱光利用率。综合来看,‘梅鹿辄182’和‘赤霞珠169’对新疆气候的适应力均较强,其更能适应新疆白天长时间的强光高温环境。


近30a全国棉花生产区域时空变化及区域优势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全国棉花生产布局变化,研究棉花生产时空变化特征与区域优势,为合理的配置棉花生产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近 30a来棉花总产量、播种面积、单产等数据,以全国主要种植棉花省(市、区)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统计工具分析全国棉花生产时空变化和区域优势,研究棉花生产变化的总体特征、地域格局演变特征.[结果]1990 年以来全国棉花总产量年际变化呈现两个阶段:波动上升时期(1991~2007 年),除新疆显著上升外,大部分省(市、区)缓慢下降;波动下降时期(2008~2020 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下降较快,西北内陆棉区尤其新疆显著增加.近 30a全国棉花总产量显著增加,由 5.09×109kg增加至5.91×109kg,增加了16.11%,空间上呈现"东南-西北"格局;单产与总产量变化相似,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增加;播种面积则不同,生产重心呈现出"由东向西"转移,逐渐向西北集中的态势.全国棉花总产量变化总体上以播种面积贡献为主导,其次互作主导,单产为最低,我国棉花的生产优势区域为新疆.[结论]30a来全国棉花播种面积先减后增,生产集中程度不断增大,优势产区趋于稳定,单产逐步提升;棉花生产布局呈现全国棉花生产重心呈现出由南向北,再由北向西北内陆棉区(尤其是新疆)变迁的特点.


不同处理对西州蜜瓜货架期品质变化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处理对西州蜜瓜货架期品质的影响,以西州蜜 17号哈密瓜为试材,分别采用 1.5%CaCl2 处理,于保鲜库(1.0~2.0℃)中贮藏;近冰温处理,于(-2.0~-1.0℃)的冰温库中贮藏;果实干化后近冰温结合 1.5%CaCl2 处理,于冰温库(-2.0~-1.0℃)中贮藏.通过测定其在货架期间的商品率、呼吸强度、原果胶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等指标,分析各处理西州蜜瓜在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近冰温及近冰温结合CaCl2 处理均能提高西州蜜瓜的商品率,有效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保持果实的硬度、延缓原果胶含量的下降,推迟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提高了POD和CAT的活性.综上,近冰温结合CaCl2 处理抑制了西州蜜瓜的软化,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果实的新鲜品质,可作为西州蜜瓜规模化贮运保鲜的实用技术.


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主要产量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高产是小麦育种的永恒主题,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控制小麦产量性状的QTL区段及优异基因,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标记信息.[方法]以新疆本地188个冬小麦品种资源为材料,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对6个不同环境下的株高、穗长、小穗数、可育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粒长、粒宽、籽粒长/宽比9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利用6个环境下各性状数据及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数据,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LM)对表型和基因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经主成分分析,将188个材料分为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2个亚群;利用6个环境下各性状数据,9个性状共检测到1309个显著性SNP标记,其中,每个显著性SNP位点可解释7.259%-70.792%的表型变异.利用BLUP数据,9个性状共检测到66个显著性位点,同时与2个性状关联的共有SNP位点有5个,贡献率波动范围为8.498%-21.877%.将同时与2个性状或2个以上环境关联到的重复位点作为稳定的显著性关联位点,9个性状共检测到38个稳定关联位点,包括株高重复位点5个,穗长重复位点10个,小穗数重复位点10个,结实小穗数重复位点6个,穗粒数重复位点6个,千粒重重复位点1个,可解释9.10%-23.81%的表型变异.将这38个位点与已发布小麦基因组位点比对,仅找到3个与本研究关联重复位点位置相近、且有注释基因功能的基因,分别是:2A染色体上与株高关联位点AX-108794050距离相近的TraesCS2A01G448800,与转录因子bHLH71的代谢合成有关;1A染色体上与穗长关联位点AX-110689765距离相近的TraesCS2A01G448800,与蛋白质编码有关;4B染色体上与千粒重关联位点AX-110399975距离相近的TraesCS4B01G031100,与编码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D1-8有关,参与对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结论]检测到38个与小麦产量性状关联的QTL位点,关联的优良等位基因具有降低株高、增加穗长、小穗数、可育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