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间伐改形对陇东旱塬密闭苹果园树体冠层结构和发育后期叶片质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间伐改形对红富士成龄乔化密植果园树体冠层特征、生育后期叶片生理特性、养分积累分配规律、光合生产力和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动态的影响,以18年生‘红富士’苹果密闭园为试材,对苹果树单株结构参数、枝量、枝类组成、覆盖率、叶片光合速率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密闭果园叶片光合作用受非气孔因素限制,导致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PSII光合潜能、光合性能指数下降了1.2%、11.5%、13.9%.间伐改形后,叶面积指数、树冠覆盖率有所降低,使得冠层直射光透过系数增加了79.0%,树形结构有所改善.苹果园总枝数降低到约1100400条·hm-2,单株枝量增加了5.0%,短枝比例提高至73.0%.由于冠层光照条件的改善,叶面积、比叶质量、百叶重、叶绿素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的提高促进了光合产物的积累,淀粉、蛋白质含量为密闭果园的143.5%、107.8%.叶片的发育质量与其所处的光照辐射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密闭果园经间伐、改形后,果园群体结构和冠层光照得以改善,促进了叶片生长发育,提高了叶片光合效能,降低了果园土壤水分的无效消耗,是陇东旱塬苹果产区密闭果园适宜的调整、优化方案.

关键词: 苹果 密闭园 间伐改形 叶片质量 冠层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CMS系及其保持系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比较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从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8A、保持系8B为材料,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两者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探讨CMS与叶绿体结构的关系,并比较其特性与差异,揭示CMS机理。结果表明,辣椒CMS系8A叶绿体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基粒片层之间界限模糊、消失,发育滞后,与基粒连接的类囊体不发达,整个片层排列紊乱,叶绿体数目减少;保持系8B叶绿体形状为椭圆形,基粒片层、类囊体均发育正常。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叶绿体数目较保持系减少,结构、形状与保持系有所不同。

关键词: 辣椒 胞质雄性不育 不育系 保持系 叶绿体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新品种‘陇蜜15号’

北方果树 2018

摘要:‘陇蜜15号’是2005年以‘陇蜜9号’为母本、‘理想’油桃为父本杂交培育的晚熟桃新品种,2017年12月通过甘肃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并命名。1品种特征特性果实圆形,果顶平,梗洼浅,缝合线浅,两侧对称;果个较大,平均单果重242 g,最大286 g;果皮底色乳白,50%以上果面着红色,绒毛稀,果皮中厚、难剥离;果肉白色,肉质致密,近核果肉花青苷多,硬溶质,汁液多,纤维少,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6%,品质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willmottiae)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中国沙漠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EST-SSR分子标记,对来自7个主要栽培区的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willmottiae)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兰州百合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 90.91%,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 0.3256,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 0.4875;各栽培居群遗传多样性为西果园>榆中>魏岭>阿干>黄峪>金沟>永靖。(2)兰州百合栽培群体基因分化度Gst为0.2395,基因流(Nm)为1.5876,各栽培居群间遗传分化水平低,遗传差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3)兰州百合种质材料69个采样点的聚类结果显示,84.05%的材料都聚合到一个类群,这与STRUCTURE遗传结构分析的结果一致,说明兰州百合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兰州百合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主要由小部分种质的遗传变异引起,收集研究这些稀有特异种质,将为兰州百合育种改良及优异基因发掘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willmottiae) 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凉市崆峒区小麦条锈菌越冬调查初报

中国植保导刊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随着冬季气候变暖及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呈现出新的特点。为进一步明确小麦条锈菌在平凉市崆峒区的越冬情况,2015—2017年以崆峒区7个村镇20块麦田为试点,进行定点秋苗期调查和早春越冬观察。结果表明,2015年秋苗期(11月20日调查)全区菌源量相对较大,平均病田率和病叶率分别为50%和0.17%,翌年3月中旬调查,仅在草峰镇盘龙村半屲发现3片病叶,其余地方均未发现。2016年秋苗期和2017年春季全区均未发现。分析2014—2017年区内气象条件,1月份平均气温在-5℃以上,属条锈菌越冬区,但1—3月降水(雪)量和积雪时间相对偏少。初步推测小麦条锈菌仅在温暖向阳处越冬,是当地春季流行的初侵染源之一,但其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 平凉市崆峒区 小麦条锈菌 越冬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萘乙酸生根粉及扦插基质对金叶复叶槭扦插苗成活率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在日光温室条件下进行了金叶复叶槭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金叶复叶槭插穗用质量浓度为100mg/L的萘乙酸生根粉溶液浸泡2 h时扦插成活率最高,为89.67%,较清水对照提高65.67百分点;适宜金叶复叶槭扦插的育苗基质为蛭石粉与珍珠岩按质量比1∶2的比例混合而成,扦插成活率最高,为84.00%。

关键词: 金叶复叶槭 萘乙酸生根粉 扦插基质 扦插苗 成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秦艽新品种‘陇秦1号’和‘陇秦2号’

园艺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陇秦1号’和‘陇秦2号’是分别利用野生和引进的秦艽种质资源,通过单株选择、自交采种,筛选出的秦艽新品种。‘陇秦1号’茎秆浅绿色,花冠淡蓝色,主根明显且粗壮,扭结成近圆柱形的根。‘陇秦2号’茎秆紫红色,花冠深蓝紫色,主根明显且粗壮。2个品种均表现为适应性好,产量较高,商品药材产量达到3 000 kg·hm~(-2)(干品)以上,有效药用成分龙胆苦苷含量分别为9.9%和11.8%。

关键词: 秦艽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3份黄瓜核心种质对枯萎病的抗性评价及遗传特性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以33份黄瓜核心种质为试材,通过苗期接种和成株期自然发病,调查黄瓜种质的生态类型、性型、瓜皮色、瓜形、瓜刺色、瓜瘤大小、瓜刺瘤稀密及枯萎病病情指数,分析了不同黄瓜种质对枯萎病的抗性及抗性分布频率。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3份黄瓜种质中,高抗种质3份,占9.09%;抗病种质占33.33%,中抗种质占21.21%;感病种质占30.30%,高感种质占6.06%。具有欧洲温室型亲缘关系的种质较华南型种质抗枯萎病,强雌黄瓜较雌雄黄瓜抗枯萎病,皮色较绿的黄瓜对枯萎病抗性较强,无瘤黄瓜较中瘤和大瘤黄瓜抗枯萎病,瓜刺瘤密种质较刺瘤稀的抗枯萎病。利用其中6份黄瓜自交系配制6份杂交1代,通过苗期和成株期抗性鉴定,表明黄瓜枯萎病抗性为数量性状遗传,抗性为显性基因控制,抗病与感病亲本的杂交1代抗病性介于双亲抗性均值与强抗病亲本之间,抗病性表现出中亲优势,没有发现超亲优势。

关键词: 黄瓜 枯萎病 抗性评价 遗传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拔对藜麦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选择甘肃省不同海拔地区,以国内首个藜麦品种陇藜1号为材料,测定不同海拔对藜麦苗期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海拔的升高,藜麦叶片的叶绿素、 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下降;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升高后下降再升高,在海拔最高(2130 m)处达到最大值;SOD、POD、CAT和APX活性先升高后下降.说明随海拔的升高,藜麦叶片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清除多余的活性氧物质,维持细胞渗透势平衡,缓解环境变化对其生长造成的伤害.

关键词: 藜麦 海拔 叶绿素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玉米产业现状及玉米育种方向探讨

甘肃科技 2018

摘要:玉米是甘肃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上升,制种产业快速发展,但生产中也存在着品种布局不合理,种植密度不平衡,机械化水平低,集约化种植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与目前种植品种有一定关系。玉米新品种选育中,要改变传统稀植大穗型的育种目标,通过玉米种质创新,选育出适合我省各地种植的高产、稳产、多抗、耐密、适宜机收的品种,为甘肃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 玉米 种质创新 制种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