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蔷薇属植物无菌体系的建立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建立蔷薇属植物的无菌快繁体系。[方法]以茎段为外植体,以10种蔷薇属植物为试验材料,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同激素组合来建立其组织培养体系。[结果]10种蔷薇属植物在萌发培养基MS+0.5 mg/L BA+0.01 mg/L NAA上均可萌发,芽体健壮,萌发率可达到70%以上;10种蔷薇属植物各自适宜的增殖培养基略有不同,在增殖培养过程中,增殖率可以达到3.0%以上,丛生苗健壮,叶色正常;健壮小苗在添加0.1~0.2 mg/LNAA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根系生长良好,生根率可以达到90%~100%;将生根后的小苗驯化后移栽,成活率在95%左右。[结论]建立了蔷薇属植物的无菌快繁体系,为蔷薇属植物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河北省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调查河北省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变化。[方法]2006~2010年连续5年在河北省11个地区采集2 550个地下水样品,用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测定硝态氮含量。[结果]河北省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变幅为0~203.06 mg/L,平均为8.02 mg/L。以不同作物种植类型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超标率(>10 mg/L)比较,春玉米>菜地>小麦玉米>其他>果树>棉花。地下水硝态氮平均含量以及超标率随着地下水埋深加深而明显降低,埋深大于100 m地下水最好,30~100 m次之,最差的是地下水埋深小于30 m。[结论]按照我国饮用水标准,河北省地下水硝态氮超标率为9.37%,地下水硝态氮含量低于5 mg/L的优良饮用水占总样品的57.69%,基本符合我国饮用水质量标准(Ⅲ类≤20 mg/L)。


禽粪有机肥对土壤主要养分和微量元素锌累积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养殖业产生大量粪便的不合理处置以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现状,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开展了鸡粪和鸭粪的施用对土壤主要养分和微量元素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鸡粪和鸭粪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Zn含量均趋于明显上升趋势。低量鸡粪、鸭粪有机肥(15 t/hm2)分别与适量化肥配合即能保持小麦季耕层土壤速效养分氮、磷和锌的供应。与不施鸡粪或者鸭粪相比,当鸡粪和鸭粪用量为90 t/hm2和150 t/hm2时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有效Zn含量均显著升高。过量施用禽粪有机肥会造成土壤主要养分氮磷和微量元素锌的明显累积。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有明显提高,适宜有机肥施用量为60~90 t/hm2。


球孢白僵菌HFW-05油悬剂对天敌昆虫的毒力测定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的生测方法测定了球孢白僵菌HFW-05油悬剂对四种捕食性天敌和一种寄生性天敌各虫态的毒力。结果表明:该油悬剂在常规用药浓度107孢子/mL时,对四种捕食性天敌卵的孵化基本无毒力,对各龄期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也均在17%以下,基本不会对种群数量造成较大影响,因此白僵菌油悬剂在常规用药剂量下和捕食性天敌是可以搭配使用的。相比之下,白僵菌油悬剂对寄生性天敌丽蚜小蜂的毒力却比较大。当油悬剂浓度达到5×106孢子/mL时,对丽蚜小蜂蛹羽化和成蜂存活的影响却非常大,蜂蛹羽化率降至零,成蜂校正死亡率累计达到53.6%,因此,白僵菌油悬剂在使用时需与寄生蜂的释放错开。


粳小米粥和糯小米粥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别的研究
《食品科技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对粳小米粥和糯小米粥中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两种米粥中共检测到47种挥发性成分,包含13种醛、9种醇、19种碳氢类、4种酮类、2种物质,共含有36种相同的挥发性成分。在两种米粥中醛类物质含量最高,碳氢类物质次之,其他挥发性成分含量较低。糯小米粥中多数挥发性成分绝对含量要高于粳小米粥中的。粳小米粥中主挥发性成分(>5%)为己醛、壬醛、癸醛、(E,E)-2,4-癸二烯醛、十五烷、十六烷和2-戊基-呋喃,糯小米粥中主挥发性成分己醛、壬醛、(E,E)-2,4-癸二烯醛和2-戊基-呋喃。


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苜蓿盲蝽的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
《农药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了选择适于防治苜蓿盲蝽的高效低毒药剂,采用室内毒力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苜蓿盲蝽的种群控制作用。[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处理96 h后,氟铃脲与氟啶脲对试虫的LC50值分别为25.77、18.09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5%氟铃脲乳油、5%氟啶脲乳油1500 mL/hm2,7 d后对苜蓿盲蝽防治效果为97.21%、96.56%。[结论]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天敌的友好性和人畜的安全性,结合本研究结果,该类药剂防治苜蓿盲蝽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萌发条件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的萌发条件,本试验测定了不同温度、pH值、光照处理对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35℃培养条件下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均能萌发,适宜温度范围为26~32℃,休眠孢子囊萌发率分别为49.6%、47.5%和49.5%;适宜pH值为6~9,休眠孢子囊萌发率分别为49.3%、49.7%、45.3%和47.3%;休眠孢子囊萌发需要光照,在全光照和光暗交替培养条件下,休眠孢子囊萌发率分别为45.4%和49.6%,高于全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30.1%,但是在1 300~14 000 lx光照强度范围内,休眠孢子萌发率不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明确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条件提供了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