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簇毛麦易位系V9125-2抗条锈基因YrWV的遗传分析和SSR分子标记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高抗条锈病的簇毛麦易位系V9125-2进行研究,明确其抗病性遗传特点,并对其抗条锈病基因定位,为选育优质抗源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当前流行的7个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9、CYR30、CYR31、CYR32、CYR33以及Su11-4、Su11-11对簇毛麦易位系V9125-2和铭贤169的杂交后代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以接种CYR29的F2抗感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BSA法用289对普通小麦的SSR标记引物对V9125-2进行SSR分析,并用F3群体验证标记连锁性。用黄淮麦区主栽品种检测与V9125-2抗条锈基因的同源性。【结果】易位系V9125-2对CYR29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CYR30、CYR32、CYR33以及Su11-11的抗病性由一显一隐2对基因控制;对CYR31以及Su11-4的抗病性由2对独立的显性基因控制。从289对SSR引物中筛选到6对与抗病基因YrWV(暂命名)连锁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Xbarc87、Xwmc463、Xwmc405、Xbarc126、Xwmc438和Xgwm473,其遗传距离分别为9.1、3.9、5.1、12.6、29.0和57.4 cM,位于小麦染色体7DS上。经F3群体验证,6个标记与YrWV连锁。V9125-2抗条锈基因YrWV与检测品种的抗条锈基因同源率极低。【结论】具有6个多态微卫星标记的抗条锈基因YrWV位于小麦7D染色体短臂上,其可能是一个来自簇毛麦的新基因。

关键词: 簇毛麦 普通小麦 易位系 条锈病 遗传分析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6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不同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分布、累积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证河北省山前平原小麦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250 kg/hm2,玉米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150kg/hm2。从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的分布和累积特征分析,在小麦-玉米季施氮量均低于150 kg/hm2的处理,基本上能控制土壤硝态氮向深层土壤的淋失,进而能明显降低土壤硝态氮向地下水淋失的风险。从不同施氮量对作物偏生产力的影响来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和玉米的偏生产力明显降低,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施氮量均为150kg/hm2的处理,小麦和玉米的偏生产力最大,分别为43.09%,56.76%。综合考虑施氮量对作物产量以及土壤硝态氮的淋失风险,河北省山前平原小麦、玉米推荐施氮量均不超过150 kg/hm2。

关键词: 施氮量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体系 硝态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主推番茄品种抗黄化曲叶病鉴定与筛选初报

植物保护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方法对河北省42个番茄生产主推品种进行抗番茄黄化曲叶病鉴定。结果表明,‘迪芬尼’、‘74-589’、‘佳西娜’、‘格利’、‘74-587’、‘荷兰6号’、‘Ty204’等7个品种田间表现明显抗番茄黄化曲叶病,发病率分别为0、0、0、1.35%、1.32%、0、1.76%。其余35个品种田间均表现明显感病,发病率最高的品种为‘鲁寿巨粉’,发病率达到99.22%,各品种发病率差异显著。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 品种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倍体葡萄种质创新及倍性快速鉴定

园艺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二倍体葡萄品种玫瑰香、红地球、摩尔多瓦、无核奥迪亚及四倍体葡萄品种巨峰为亲本进行杂交授粉,对杂种进行胚培养,成株率最高可达30.6%。对杂种后代用流式细胞仪初选,确定30个杂交后代为三倍体植株。组合不同,获得三倍体植株的比例不同,目前获得的225个胚培养的葡萄杂种后代全部栽入大田。

关键词: 葡萄 胚培养 三倍体 倍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相对SPAD值用于不同品种夏玉米氮肥管理的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不同玉米品种及关键生育期间的SPAD值差异和基于相对SPAD阈值的氮肥管理对氮肥用量、子粒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玉米各关键生育期的SPAD值开始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量超过N 210 kg/hm2后不再显著增加;郑单958和冀农一号大喇叭口期的相对SPAD值与产量的关系符合线性加平台模型,其平台相对SPAD值分别为0.976和0.981;两玉米品种和不同生育期间的绝对SPAD值差异显著,利用相对SPAD值可消除品种和生育期间的SPAD值差异。玉米关键生育期追肥量和总施氮量均随预设相对SPAD阈值的增加而增加,基于相对SPAD阈值的氮肥管理能在保持高产的同时较农民习惯施肥显著降低氮肥用量、田间氮素表观损失和收获后土壤无机氮残留、提高氮肥利用率;本试验条件下,保持玉米高产高效的适宜相对SPAD阈值为0.95~0.98,此阈值管理下,郑单958和冀农一号的产量较农民习惯施肥没有降低,而氮肥用量降低了42%,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18.6、20.0个百分点和6.0、6.5 kg/kg。

关键词: 夏玉米 相对SPAD值 氮肥管理 营养诊断

转基因苹果研究现状与展望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从转基因苹果受体基因型、选择标记基因、报告基因及外源基因等方面综述了转基因苹果研究现状,着重论述了外源基因在转基因苹果中的应用。同时综合文献提出了苹果转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苹果 转基因 基因型 外源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脲酶抑制剂对夏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7~2009年在河北省正定、辛集、深州等地,对添加不同浓度脲酶抑制剂尿素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脲酶抑制剂的尿素对夏玉米有一定的增产效应,增产幅度为1.7%~20.5%。肥料利用率和收获后土壤无机氮含量均较普通尿素有明显的提高,表明脲酶抑制剂能显著减少尿素在土壤中的氮素损失。

关键词: 夏玉米 脲酶抑制剂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彩色棉研究进展

中国棉花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总结了国内外彩色棉纤维色彩形成、生理生化机理、遗传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国内彩色棉种质资源收集、利用及育种方面的进展,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彩色棉 品种 纤维色彩 生理生化机理 遗传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与苏丹草远缘杂交F_1的生物学性状遗传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高粱(Sorghum bicolor)雄性不育系与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种间杂交的杂交种F1及其双亲的生育期、株高、分蘖数、叶片中脉颜色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种F1的孕穗天数有明显的趋中特点;F1的株高表现高秆特性,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F1的分蘖性介于双亲分蘖性之间;F1的叶片中脉颜色表现为高粱不育系与苏丹草只要有一个亲本为白脉,则F1就表现为白脉,只有双亲叶片中脉颜色均为蜡脉时F1才表现为蜡脉。因此培育高粱不育系与苏丹草杂交种(高丹草)要根据育种目标有目的选择双亲。

关键词: 高粱不育系 苏丹草 杂交种 生物学性状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中南谷田杂草发生与除草剂筛选试验

作物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冀中南谷田杂草为对象,探讨了谷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与除草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的谷田杂草种类基本一致。春播谷田杂草发生有3个峰期,5月中旬以双子叶杂草为主,6~7月份以单子叶杂草为主;夏播谷田杂草发生仅1个峰期,主要在7月上中旬,以单子叶杂草为主。化学防除以44%谷友WP剂量1 800g/hm2为最佳,药效明显高于10%单嘧磺隆WP、50%扑灭津WP与2,4-D丁酯EC;春播谷田施药后79d对单、双子叶杂草的株数防效与鲜重抑制率分别为49.19%、96.76%与96.01%、96.03%。夏播谷田在施药后55d对单、双子叶杂草的株数防效与鲜重抑制率分别为41.13%、92.34%与93.39%、98.15%。

关键词: 谷田 杂草 除草剂筛选 44%谷友(单密·扑灭)W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