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颡鱼RAPD标记及其遗传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以雌、雄黄颡鱼 DNA池为模板 ,从 42 2个引物中筛选出 6 1个 RAPD反应重复性好、带型清晰明亮的引物 ,这些引物可用于黄颡鱼的分子标记或鉴定 .采用 10~ 11个引物先后对两批黄颡鱼 (简称群体 A和群体 B)进行群体 RAPD多样性分析 .在群体 A(2 1尾 )中共检测到 95个位点 ,其中 2 7个为多态位点占总位点数2 8.42 % ,其群体 Nei& L i氏遗传相似率为 90 .6 7% ,Shannon信息指数为 0 .0 918比特 ;在群体 B中共检出 46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12个占 2 6 .0 9% ,其群体 Nei& L i氏遗传相似率为 93.2 7% ,Shannon信息指数为 0 .0 6 70比特 .黄颡鱼的遗传多样性比已报道的普通鲫鱼和野生稀有鲫的低而高于长江鳙鱼
关键词: 黄颡鱼 RAPD标记 遗传多样性 Shannon信息指数


栉孔扇贝的滤食率与同化率
《中国水产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青岛近海扇贝养殖区取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暂养 2周 ,壳长达 2 5 .0 1~ 73.92mm。实验前停食 2 4h ,实验温度梯度为 8、13、18、2 3、2 8℃ ,其间投喂不同密度的小球藻 (Chlorellaspp .) ,静态实验。结果显示 ,栉孔扇贝的滤食率与温度和体重成正比 ,且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栉孔扇贝滤食率为 1.0 7~ 11.6 6mg/ (ind·h) ,2 3℃时达到最高值 ,2 8℃时开始下降。随饵料密度的增加 ,栉孔扇贝的滤食率增加 ,同化率下降 ,且同化率与饵料质量成正相关关系。同化率与温度和体重的关系不明显


人工饲养对黄喉拟水龟繁殖力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自然温度、人工环境及人工饲养条件下 ,黄喉拟水龟可以自然产卵 ,产卵高峰期在 5~ 6月份。产卵时间有逐年集中并前移的趋势。饲养 2年半中 ,产卵次数、产卵量及受精率逐年提高 ,产卵量增长了134 % ,受精率提高了 7.8% ,产卵次数增加了 99%。产卵高峰期、受精率高峰期与日粮需求高峰期时间一致。环境的适应及饲料的质和量是决定繁殖力高低的主要因子。


鳜鱼病毒传播途径的初步研究
《水产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方法,追踪养殖鳜的亲鱼、子代、饵料鱼及与鳜养殖环境相关的水体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中鳜鱼病毒的存在状况,并探讨鳜鱼病毒的传播途径。本研究中,鳜鱼塘水体中采集的除鳜以外的其他生物、底泥及水样的核酸抽提样本PCR扩增病毒结果呈阴性;感染病毒的亲鱼,其性腺中可检测出病毒,其子代组织病毒检测亦呈阳性。研究获得病毒可以在鳜体内呈潜伏状态存在和病毒可以垂直传播的一些证据。


应用RAPD标记对东方鲀属进行种类鉴别及其聚类分析
《海洋水产研究 》 2001 CSCD
摘要:利用 RAPD技术对红鳍东方、假睛东方、暗纹东方和从日本引进的红鳍东方 4个种进行了遗传标记鉴别研究。在事先优化的条件下 ,2 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134条谱带清晰、重复性高的 DNA片段 ,其中多态性片段 77条。结果证实每一种均有其特异性扩增图谱 ,可作为种鉴定的依据 ;用 UPGMA和 NJ等方法进行聚类 ,构建的系统树与借助形态学和生化特征进行的传统分类结果一致。研究表明 ,RAPD作为一种新的分子标记 ,在海洋动物遗传鉴定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渔业信息 》 2001
摘要:海水养殖在我国已被发展为一个新的产业,越来越引起水产界有识人士的重视。如何发展海水养殖业?如何持续发展?也是当前我国水产界讨论的热点。本文作者就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基本状况、我国海水养殖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对策等问题作扼要的论述。


饵料胆碱含量对真鲷仔稚鱼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海洋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胆碱强化活饵料的方法研究活饵料量中胆碱含量对真鲷仔稚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活饵料中胆碱含量对仔稚鱼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有一定影响 ,说明胆碱是仔稚鱼生长、存活所必需的营养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