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苏南部溪流司氏(鰑)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江苏南部溪流水域采集司氏(鰑)(Liobagrus styani)样本221尾,利用脊椎骨分析法对司氏(鰑)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司氏(鰑)渔获物年龄组成为1—5龄,以2—3龄个体为主,占总样本量的71.85%.体长分布范围为32.09—104.02 mm,优势组60—90 mm.体长与脊椎骨外径关系为L=22.134R+34.551,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3×10–5L2.836,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108.45[1–e–0.1330(t+3.8058)],Wt=17.74[1–e–0.1330(t+3.8058)]2.836.生长拐点年龄为4.04龄,拐点年龄时对应体长、体重分别为Li=70.22 mm和Wi=5.17 g.研究首次在江苏南部水域采集到司氏(鰑),并首次报道了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为其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学事业单位生物资产核算方法浅析
《财务与会计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科学事业单位占有的生物资产总量不断增加.本文指出实务中科学事业单位对生物资产进行费用化的处理不准确,造成了资产信息失真,不利于资产管理和防范风险.建议将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按资产化和费用化支出进行区分,核算科研项目形成生物资产的成本以及资金、资产的耗费,反映科研项目资金运用的过程和结果,并通过后续计量体现生物资产价值流转过程以及报表日和处置日价值;通过预算会计与科研项目预算相对应,计量科研项目经费中用于科研动植物的种、养殖资金的支出过程和结果,反映预算资金收支的过程和结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种培养基和不同培养温度的马里亚纳海沟异养细菌多样性分析
《海洋湖沼通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里亚纳海沟具有低温、高压、永久黑暗以及营养匮乏等深海环境特征,其中的细菌多样性对深海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研究马里亚纳海沟海水中异养细菌的物种多样性,采用多种培养基、不同培养温度同步筛选,单菌落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邻近法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等方法,对25个海水样品进行异养细菌多样性分析。共获得细菌531株,对其中371株进行16S rRNA基因鉴定,共分布41属,97种。经系统进化分析,异养菌株分布于4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菌群为Proteobacteria,占鉴定菌株数量的58%,其中γ-Proteobacteria占总菌数的52%。此外,还发现4株潜在新物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所成功破译拟穴青蟹染色体图谱
《水产科技情报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东海所")青蟹遗传育种创新团队与院部生物中心水产生物遗传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合作,成功破译了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以下简称"青蟹")基因组染色体图谱,获得国际首个高质量的青蟹基因组参考图谱。研究成果于近日在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在线发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埃及罗非鱼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下)
《科学养鱼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2.罗非鱼亲本管理与苗种培育埃及罗非鱼养殖的亲本管理,通常雄雌配比为1∶3,每立方米水体投放8~12尾亲本,日常投喂亲本的饲料蛋白质水平控制在30%~35%,主要采用自然繁殖的方式进行苗种的生产。繁殖最佳水温通常控制在24~28℃。在苗种培育阶段,每升水体投放3~5尾鱼苗,并投喂人工饲料,蛋白质水平控制在30%~35%,在第一个月每天投喂苗种体重20%~30%的饲料,第二个月降低到体重的10%~15%,每天投喂3~4次。通过以上技术控制能有效提升罗非鱼苗种的质量,以满足埃及日益增长的罗非鱼养殖需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淀粉芽孢杆菌素Amylocyclicin W5的纯化及其抑菌机理
《食品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素Amylocyclicin W5的抑菌机理,本实验通过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以及?KTA蛋白纯化系统对Amylocyclicin W5进行分离纯化,并对Amylocyclicin W5进行三羟甲基甘氨酸-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此外,以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LMGT2805)为指示菌对Amylocyclicin W5进行抑菌实验,同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及细胞内部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最适宜沉淀细菌素的硫酸铵饱和度为70%,0.5 mol/L NaCl可以明显洗脱吸附在HiPrep SP XL 16/10柱上的Amylocyclicin W5,将洗脱液通过?KTA蛋白纯化系统得到2个对应的收集峰(F1和F2);对不同收集峰对应的洗脱液进行抑菌实验,结果发现只有F2对应的组分液对B. cereus LMGT2805有抑菌效果。三羟甲基甘氨酸-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Amylocyclicin W5组分F2的分子质量约为12.3 kDa。高浓度(4倍最低半抑菌浓度)条件下的Amylocyclicin W5可以完全抑制B. cereus LMGT2805,其主要抑菌机制是破坏其细胞壁,使其形成孔洞,导致其内容物外泄,细菌(营养或芽孢细菌)无法正常进行代谢,从而造成细菌的死亡。实验结论为新型广谱细菌素的开发利用及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Amylocyclicin W5 分离纯化 抑菌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DNA技术在象山港水域鱼类多样性调查中的应用与评估
《中国水产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象山港水域环境DNA (eDNA)样品的采集和高通量测序分析,并结合渔业资源调查数据,阐述象山港主要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探讨了环境DNA技术在典型海域鱼类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共从象山港水域环境DNA样品中检测到26个常见鱼类物种,隶属于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的7个目中的21个属。其中,丰度最高的两个目为鲱形目(Clupeiformes)、鲈形目(Perciformes),其相对丰度合计占到总鱼类物种丰度的92.5%。在所有鱼类中,象山港海域渔获物中资源量较高的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和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在环境DNA调查中序列丰度最大,分别占到鱼类总丰度的45.85%和17.69%,其次是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和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几个门类序列丰度与渔获物种资源量组成变化趋势相似。与传统调查方法相比,环境DNA测定灵敏性高、数据准确性高且成本低,适用于相关海域的鱼类多样性研究。本研究不仅可以丰富象山港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信息,还可以为系统开展该水域海洋生态系统管理与修复工作提供基础信息支持。
关键词: 环境DNA (eDNA) 象山港 渔业资源 高通量测序 鱼类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碳、氮分布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机质有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以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为对象,对其沉积物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含量分布、储量及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淇澳岛7种主要红树[秋茄(Kandelia candel)、无瓣海桑(Sonneratia opetala)、桐花(Aegiceras corniculatum)、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卤蕨(Acrostichum aureum)、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群落表层沉积物TOC质量分数介于1.125%~1.969%,TN质量分数介于0.058%~0.136%.其中秋茄林内TOC含量最高,无瓣海桑林缘TOC含量最高,而木榄林内、林缘TOC含量均最低,且各红树群落TOC含量均呈林内大于林缘的特征.表层沉积物碳氮比(C/N)为12.032~26.690,显示出高等植物对其有机质组成具有较高的贡献率,其中植被内源有机碳的平均贡献率约为70.21%.受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的影响,0~30 cm层沉积物的TOC和TN含量均呈现出波动变化的趋势.0~30 cm层沉积物有机碳储量(SOC)介于56.83~69.54 t·hm?2,显示出淇澳岛红树林湿地较强的有机碳埋藏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所大银鱼种群生态学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
《水产科技情报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唐富江副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的资助下,研究了大银鱼种群食性转变和捕食同类的特征,发现大银鱼种群分化为大、小两个群组的原因在于个体间食性转变的差异,大群组个体可以稳定地转为以鱼类为主要食物,并捕食同类小个体,大、小两个群组分别为同类相残中的捕食者和被食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D-loop区和Cyt b基因分析广西禾花鲤三个群体遗传结构
《水生生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基于线粒体D-loop区和Cyt b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广西全州、融水、环江三地禾花鲤(Cyprinus carpio)的遗传结构.在3个群体中共鉴定到19种D-loop与Cyt b序列的组合单倍型,总的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916±0.010和0.008±0.004,禾花鲤线粒体DNA具有单倍型多样性高和核苷酸多样性低的特点.环江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最低,但是核苷酸多样性却最高,反映了环江群体存在最明显的谱系混杂.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部(71.54%),禾花鲤三个群体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285;P<0.01).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多数样本的线粒体单倍型属于华南鲤(C.carpio rubrefusus)类型,同时三地禾花鲤中均检测到一定频率的西鲤(C.carpio carpio)或远东鲤(C.carpio haematopterus)类型的线粒体单倍型,提示禾花鲤可能受到鲤养殖品种的杂交渐渗.研究初步揭示了广西禾花鲤的种质资源现状,为禾花鲤这一地方特色"稻鱼共作"品种的选育和苗种管理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