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2020年冬季大亚湾西南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婉茹 1 ; 刘庆霞 2 ; 黄洪辉 1 ; 覃晓青 2 ; 李佳俊 2 ; 陈建华 1 ;

作者机构: 1.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大亚湾;渔业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营养结构

期刊名称: 热带海洋学报

ISSN: 1009-5470

年卷期: 2022 年 41 卷 003 期

页码: 147-1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大亚湾西南海域食物网的营养结构特征,本研究于2020年1月份使用底拖网采集了该海域的渔业生物,并分析了35种主要渔业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根据δ13C和δ15N值,计算出该海域食物网6种营养结构的生态指标和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级,并绘制了连续营养谱.本次调查渔业生物主要为鱼类和虾蟹类,鱼类的 δ13C和 δ15N值范围分别为–17.63‰ ~ –14.85‰和12.92‰~15.46‰,平均值分别为–16.47‰和13.80‰;虾蟹类的 δ13C和 δ15N值范围分别为–17.67‰ ~ –15.51‰和11.05‰~12.62‰,平均值分别为–16.30‰和11.85‰.根据δ15N值,用相加模型(trophic position by the additive model,TPA)和缩比模型(trophic position by the scaled model,TPS)分别计算了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级,结果显示两个模型计算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1),呈现鱼类平均营养级>虾蟹类的趋势.本研究发现大亚湾西南海域食物网初始食物来源较为单一,存在食物链营养层级较少和长度不足,食物网营养级多样性较低和营养结构冗余程度高的现象.与30多年前相比,大亚湾近年高营养级生物量减少,食物网结构由复杂趋向简单化,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本研究结果不仅为了解大亚湾食物网结构组成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保护大亚湾渔业资源,维持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

  • 相关文献

[1]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大亚湾渔业生物群落营养结构. 汪慧娟,张文博,黄洪辉,徐姗楠,刘华雪. 2021

[2]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珠江口南沙海域渔业生物群落营养结构研究. 汪慧娟,徐姗楠,张文博,黄洪辉,齐占会,程琪,刘华雪. 2024

[3]南海中西部渔场主要渔业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 黄佳兴,龚玉艳,徐姗楠,王欢欢,张魁,张俊,陈作志. 2019

[4]2015年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汤昌盛,张芳,冯颂,戴芳群,王彦涛. 2017

[5]水下爆破对渔业生物影响的研究. 蒋玫,沈新强,杨红. 2005

[6]中国渔业生物DNA条形码信息平台构建及应用. 李尚琪,李炯棠,张研,孙晓晴,柳淑芳,庄志猛. 2018

[7]渤海渔业生物重金属污染及风险评价. 李奇龙,夏斌,隋琪,曲克明,朱琳,李玉. 2024

[8]北部湾春、秋季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乔延龙,陈作志,林昭进. 2008

[9]长江口渔场渔业生物资源动态分析. 李建生,程家骅. 2005

[10]秋季黄海渔业生物多样性及生物量平均温度的时空变化. 金岳,李娜,金显仕,单秀娟. 2023

[11]渤海渔业生物生殖群体结构及其分布特征. 李显森,牛明香,戴芳群. 2008

[12]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金显仕,单秀娟,郭学武,李显森. 2009

[13]山东半岛北部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及健康评价. 苏程程,韩青鹏,张琦,单秀娟,李凡. 2023

[14]渤海底拖网主要渔业生物类别时空分布的初步研究. 于鑫,单秀娟,李忠义,朱仁,陈云龙,金显仕. 2017

[15]南海北部陆坡海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分析. 马孟磊,陈作志,徐姗楠,张俊,于文明. 2020

[16]春、夏季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营养结构分析. 李磊,沈新强. 2010

[17]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的东海北部及其邻近水域主要游泳动物营养结构变化. 纪炜炜,李圣法,陈雪忠,阮雯,周进. 2015

[18]大宁河下游主要鱼类营养结构的时空变化. 邓华堂,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4

[19]基于生态通道模型的鲥鯸淀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研究. 齐延凯,陈曦,郭楠楠,裘丽萍,孟顺龙,陈家长. 2021

[20]基于Ecopath模型的胶州湾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分析. 马孟磊,陈作志,许友伟,张魁,袁伟,徐姗楠.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