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927条记录
贵州晚熟李资源果实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

摘要:目的 探究贵州晚熟李果实营养成分.方法 利用16份贵州晚熟李资源的果实为材料,对其含水量、能量、总糖、氨基酸等进行检测分析与评价.结果 16份贵州晚熟李含水量变幅最小,维生素C含量变幅最大,分别为2.12%和38.83%;能量为246.50 kJ/100 g·FW,属低能型水果.可溶性固形物为12.49%,总糖8.86 g/100 g·FW,总酸≤1.10%;矿质元素中钾含量最高,磷、钙、镁次之,铜和锰含量极少.氨基酸总量为0.32~0.84 g/100 g·FW,其中药用氨基酸占比最高,芳香氨基酸最低;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青脆李、晚香脆、红麦李和乞末李的营养价值较高,而清水李、脆红李、晚青脆和迟李子的营养价值较低.结论 16份晚熟李样品在营养成分上有一定差异和自身特性,且青脆李、晚香脆、红麦李和乞末李营养价值较高,可通过选育或改良后在生产上推广利用.

关键词: 贵州晚熟李;果实;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长猕猴桃农事管理月历

农技服务 2021

摘要:贵长猕猴桃是贵州省主栽猕猴桃品种。为贵长猕猴桃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从贵长猕猴桃每月的物候期、农事内容、农事作业要项方面详细介绍其种植管理技术。

关键词: 贵长猕猴桃 栽培 溃疡病 肥水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幼龄茶园间作白三叶草和黑麦草替代控草效果及其对茶树的影响

杂草学报 2021

摘要:探究白三叶草和黑麦草在茶园中替代控草效果和对茶树的影响,以期为茶园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采用倒置"W"9点取样调查春夏两季各处理杂草种类、株数、覆盖度,并调查茶树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白三叶草和黑麦草处理的替代控制措施在春夏两季杂草的株防效和盖度防效均在84%以上,杂草发生种类(低于17种)、发生密度(低于40.00株/m~2)、茶树的死亡率均低于清耕对照处理。说明替代控制措施对杂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且增加了茶园土壤的覆盖度,对土壤起到保湿的作用。发展有机茶、干净茶可采用此方法进行生态控草。

关键词: 幼龄茶园 白三叶草 黑麦草 杂草 控草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江香猪CAST基因的组织时序表达规律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基因在从江香猪组织中的时序表达规律,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3、6、9、12月龄从江香猪心肌、肝脏、骨骼肌、背最长肌和脂肪5个组织中CAST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并采用RT-PCR方法对贵州从江香猪CAST编码区基因进行克隆。结果表明:CAST基因在不同年龄阶段从江香猪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幼龄阶段从江香猪的肝脏中CAST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其他组织,成年后CAST基因在心脏、骨骼肌、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6月龄时在心脏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9月龄和12月龄在骨骼肌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脂肪中的表达量一直较低;CAST基因在3月龄和12月龄时各组织表达量均较低,在1月龄、6月龄和9月龄时各组织表达量均较高。本研究结果说明CAST基因对从江香猪肌肉剪切力及嫩度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CAST基因 从江香猪 表达规律 肉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穗长主效QTL q21EL-GZ的精细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穗长作为玉米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之一,具有较产量性状遗传力高的优势。研究穗长性状变异的遗传基础对于进一步解析玉米产量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定位到的一个穗长主效QTL q21EL-GZ为研究对象,以黄早四作轮回亲本构建的携带目标区段的次级分离群体为材料,利用Sequenom SNP技术对含目标区段的BC1F2群体进行基因型鉴定,结合BC1F2和BC1F2:3群体的穗长表型鉴定进一步缩小目标区段,将穗长主效QTL q21EL-GZ由1 Mb缩小到187.58 kb范围内。基于公共表达谱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法筛选出q21EL-GZ的3个候选基因MTD1、RSH2和APK1B,为下一步的候选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靶标。

关键词: 玉米 穗长 精细定位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美人马铃薯结合态和游离态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保鲜与加工 2021

摘要:为有效控制马铃薯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以黑美人马铃薯块茎为原料,分别提取游离态多酚氧化酶(s PPO)和膜结合态多酚氧化酶(mPPO)粗酶,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黑美人马铃薯sPPO和mPPO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03 nm和406 nm。sPPO最适反应pH值为7,最适反应温度为25℃;mPPO最适反应pH值为7,最适反应温度为30℃。以绿原酸和间苯二酚为底物时,sPPO和mPPO均未检测到酶活力;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s PPO、mPPO的米氏常数(Km)分别为39.423、35.291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分别为0.019、0.290 mmol·L-1·min-1;以焦性没食子酸为底物时,sPPO、mPPO的Km分别为205.896、205.067 mmol/L,Vmax分别为0.008、22.321 mmol·L-1·min-1。亚硫酸钠、抗坏血酸对sPPO和m PPO酶活力抑制作用明显;植酸、草酸、柠檬酸和EDTA对sPPO和mPPO酶活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以上结果说明:sPPO和mPPO酶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mPPO酶活力要显著高于sPPO,建议在利用黑美人马铃薯进行加工时,重点考虑mPPO对酶促褐变的影响。

关键词: 黑美人马铃薯 游离态多酚氧化酶 膜结合态多酚氧化酶 酶学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儿芹CjDFR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与花青素含量的关系

贵州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不同颜色鸭儿芹中花青素的含量及其调控基因CjDFR,为进一步开发鸭儿芹中花青素及不同品种鸭儿芹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圆叶鸭儿芹(RL,绿色)、浅裂叶鸭儿芹(LL,绿色偏浅紫色)和深裂叶鸭儿芹(DL,绿色偏紫色)3种鸭儿芹为材料,比较分析三者花青素含量,并对其花青素合成调控基因CjDFR进行研究。【结果】花青素在DL叶片和叶柄中的含量最高,LL次之,RL中含量相对最低。经测序3种鸭儿芹材料的CjDFR长度均为1 005bp,均可编码334个氨基酸残基;3种材料的CjDFR序列同源性为99.54%,有14个位置不同,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90%,存在11个位点不同;经进化分析,鸭儿芹的CjDFR与其他伞形科的DFR处在同一分枝上,其他科植物的DFR也处在各科分枝上。DL和LL中CjDFR在叶片、叶柄中表达量显著高于RL。【结论】3种不同颜色的鸭儿芹材料花青素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花青素含量与材料颜色呈正相关,CjDFR的表达量也与鸭儿芹花青素含量呈正相关。

关键词: 鸭儿芹 花青素 CjDF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贵州畜牧兽医 2021

摘要:文章介绍了贵州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包括政策环境、存出栏情况、饲草饲料资源、主要发展模式,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科技引导、提升种群质量、优化牛群结构和融资环境方面提出进一步发展贵州肉牛产业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贵州省 肉牛养殖业 肉牛产业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不同酒龄酱香型白酒挥发性成分

中国酿造 2021

摘要:以5种不同酒龄的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酒龄的酱香型白酒品质以及风味变化规律,通过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酱香型年份酒的香气化合物进行整体区分及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检测到不同酒龄的酱香型白酒香气成分差异明显;在5种不同酒龄的酒样中共定性出52种物质。随着酒龄的增加,酯类物质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醇类物质呈现波浪形变化趋势;酸类物质呈上升趋势;呋喃类物质上升趋势明显;其中有8种物质(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戊酸乙酯、丁酸、戊酸、己酸、乙偶姻)的含量上升趋势明显,5种物质(苯乙酸乙酯、2-甲基丙醇、2-甲基丁醇、呋喃、四甲基吡嗪)的含量下降趋势明显。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与线性判别分析(LDA)的结果也表明,5个不同酒龄的酒样在挥发性成分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初步证实了通过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区分酱香型白酒酒龄的可行性。

关键词: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法 酒龄 酱香型白酒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牛呼吸系统疾病鼻咽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预测研究

畜牧与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患呼吸系统疾病(BRD)的牛鼻咽部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基因功能,搜集贵州省不同地区3个牛场的患病牛鼻拭子(分别为R1、R2和R3组),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牛鼻咽部微生物多样性。平均得到细菌类有效序列64 128条,聚类为3 675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真菌类有效序列65 472条,聚类为2 646个OTUs。经分类学鉴定,细菌类属32个门、52个纲、124个目、233个科和582个属;真菌类属14个门、32个纲、97个目、223个科和407个属。细菌中的优势菌群为拟杆菌门(19.19%~47.15%)和变形杆菌门(16.04%~48.53%);属水平下,致病性细菌有支原体(0.68%~7.82%)、曼氏杆菌(0.19%~3.06%)、不动杆菌(0.74%~10.92%)、巴氏杆菌(0.44%~3.97%)和金黄杆菌(0.25%~2.75%)等。真菌中的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40.73%~61.4%)和担子菌门(6.88%~24.3%);属水平下,致病性真菌有曲霉菌属(1.19%~16.26%)、假丝酵母属(0.19%~7.6%)和克柔氏菌属(2.28%~45.1%)等。细菌类KEGG功能分类注释显示,R1组和R2组代谢类的相关通路丰度增加,R3组疾病感染、信号转导等相关通路丰度增加。真菌功能注释显示3组样品中均存在动物病原菌丰度增加。结果表明,患BRD牛鼻咽部微生物组成相似,但相对丰度存在差异;除常见的菌群外,还存在致病性细菌和真菌。

关键词: 牛呼吸系统疾病 高通量测序 16S rRNA 鼻咽部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功能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