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金线莲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中草药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种质资源及其伪品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方法,对24份试验材料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结果进行电泳检测。对条带进行"0"、"1"矩阵标记后,应用NTSYSpc软件,计算材料间的遗传距离,按照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构建聚类图。结果采用ISSR技术可以鉴别出台湾金线莲、福建金线莲和公石松。地理分布和形态差异较大的福建金线莲具有相近的遗传关系。结论金线莲野生种质资源间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金线莲的品种选育带来巨大空间。
关键词: 金线莲 ISSR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UPGMA法 PCR


朵丽蝶兰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tpsDFR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etase,DFR)是花色素苷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该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朵丽蝶兰‘满天红’深红色花瓣中克隆获得一个DFR基因,命名为DtpsDFR。该cDNA序列全长1 286 bp,编码37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DtpsDFR编码的蛋白与Bromheadia fi nlaysoniana、文心兰、大花蕙兰、石斛兰等兰科植物的DFR蛋白同源性均在76%以上,含有1个FR_SDR_e特征结构域,存在NADPH结合基序和底物特异性结合基序,属于NADB_Rossmann超家族;系统进化树显示,DtpsDFR与Bromheadia fi nlaysoniana的DFR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DtpsDFR基因的表达量随着花的发育逐渐降低,凋谢期微量表达;在花瓣、萼片中的表达量高于唇瓣,在叶片和根中微量表达。


闽育2号圆叶决明的选育研究
《草地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干草产量及适口性,2002年对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Minyin',CPI86134)种子进行辐射诱变处理,选育出闽育2号圆叶决明(C.rotundifolia‘Minyu 2'),并于2012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2011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闽育2号圆叶决明干草产量为11000~14000 kg·hm~(-2),比对照品种闽引圆叶决明增产18.31%以上,种子产量为230~27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6.38%,且为耐铝毒的决明品种,适宜在福建、广东等热带、亚热带(红壤)地区推广。


不同紫云英基因型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成分分析
《草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作物根分泌有机酸活化难溶性磷对改善其磷素营养具有重要意义。以9个紫云英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培原位方法收集紫云英根系分泌物(有机酸),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分泌物中有机酸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紫云英根系分泌草酸、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等,品种之间差异明显,但个别品种有机酸变异系数较大。紫云英根系分泌的苹果酸、琥珀酸与生物量拟合相关系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所分泌的苹果酸和琥珀酸含量的高低可以一定程度上表征紫云英生物量高低。另外,紫云英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总量与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有机酸分泌的高低,尤其是苹果酸、琥珀酸对紫云英植株生长及生物量影响显著。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分析中国柑橘研究现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柑橘是中国最重要的果树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反映了某一学科基础研究的现状。笔者利用ISIS对1997—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柑橘项目进行检索,并从资助项目数、依托单位、申请代码以及项目负责人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柑橘基金项目数快速增加;项目类型以面上项目为主,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项目数增加明显;项目以生命科学部为主,尤以果树分子生物学为主要领域;项目依托单位涉及所有柑橘主产省份,其中华中农业大学获得项目数最多;所有项目负责人中,青年学者占了一半,有近1/3的负责人获得了2次及2次以上项目资助。研究结果对分析国内柑橘的基础研究水平及研究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对以后的项目申报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牛奶味番木瓜品种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牛奶味番木瓜2010年由台胞庄先生引进,2010—2011年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果园内进行试种,2012—2013年在福清市台湾农民创业园及泉州市南安县、漳州市漳浦县种植,各地均表现丰产稳产,果实大小适中,品质较好。现将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特性1.1植物学特征在福州市郊省农业科学院果树


插入序列ISRso21在青枯雷尔氏菌中的分布以及插入位点多态性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元件可以插入到基因或DNA序列,其可能在生物体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SRso21是在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FJAT-1458菌株中发现的一个新的插入序列。根据序列分析可知,该插入序列是属于ISL3家族中的一个成员。本研究发现,福建闽北地区菌株ISRso21的阳性率高于其他地区的趋势,不同地区的青枯雷尔氏菌ISRso21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ISRso21的分布可能与菌株分离个体的地理来源有关。不仅如此,由于ISRso21在青枯雷尔氏菌插入位点的不同,从而导致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的差异。研究表明,由于ISRso21的插入导致表现型转换系统转录调控因子A(phc A)的重排可能在青枯雷尔氏菌的致病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所有菌株中,ISRso21在phc A基因上游中插入的检出率达到4.71%,其中无致病力菌株和强致病力菌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28.57%和0.00%。而ISRso21在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基因中的插入可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ISRso21在不同致病性青枯雷尔氏菌中的插入位点的研究,可能为揭示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机制提供新的研究途径。
关键词: 青枯雷尔氏菌 插入序列ISRso21 分布 插入位点 多态性 致病性


橄榄鲜食新品系“福榄2号”的主要性状及栽培技术要点
《中国南方果树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橄榄Canarium album(Lour.)Raeusch.是药食兼用型水果。我国橄榄有2 000多年栽培历史,经长期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栽培驯化,其后代变异大,遗传资源极其丰富,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四川、重庆、广西,台湾、云南、贵州、浙江、海南等地也有分布[1]。目前绝大部分橄榄品种为加工橄榄,鲜果售价较低,仅为1.60~5元/kg。品质优良的鲜食橄榄品种稀缺,鲜果售价较高,高达20~80元/kg。


大白猪MUC13基因多态性与生长、肉质性状的相关性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对仔猪腹泻有显著影响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F4ac的受体基因MUC13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NaPshot判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544头大白猪核心育种群进行基因判定及基因型与生长、肉质性状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白猪MUC13基因型分布大小为:腹泻易感杂合基因型GA>腹泻抗性纯合基因型GG>腹泻易感纯合基因型AA,腹泻抗性有利基因G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669,腹泻易感不利基因A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331.3种基因型个体达100kg日龄及其估计育种值(EBV)、达100 kg背膘厚及其EBV的大小为:AA>GA>GG;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含量和估计瘦肉率的大小为:GG>GA>AA,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在种猪选育上,逐代选择带有G等位基因的个体,建立抗性纯合GG基因型个体的种猪核心群,即可降低仔猪腹泻率,又不影响生长和肉质的性状.


硒镧复合作用对巴西蘑菇产量、重金属和各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配置不同硒镧配施水平,研究巴西蘑菇子实体产量、重金属含量和各类氨基酸总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硒镧配施浓度为Na2Se O3 43.810 mg/kg+La C13 35.335 mg/kg(B2)处理后,巴西蘑菇产量最高,为1 669.52 g,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高浓度配施Na2Se O3 87.619 mg/kg+La C13 70.670 mg/kg(B4)处理后重金属(铅、镉、汞、砷)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其中铅、汞和砷分别为0.86 mg/kg、0.15 mg/kg和0.05 mg/kg,达国家食用菌卫生标准(GB7096-2003).各类氨基酸总量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硒镧配施浓度为Na2Se O3 43.810 mg/kg+La C1335.335mg/kg(B2)处理后,鲜味氨基酸总量、甜味氨基酸总量、硫氨基酸总量和儿童氨基酸总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增加.回归分析表明,经硒镧处理的巴西蘑菇子实体中鲜味氨基酸总量、甜味氨基酸总量、芳香族氨基酸总量、支链氨基酸总量、儿童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与硒镧浓度呈抛物线关系.本研究表明,配施一定浓度的硒镧能提高巴西蘑菇子实体产量和多种氨基酸含量,并降低重金属(铅、镉、汞、砷)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