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579条记录
致胰腺泛黄鸭1型甲肝病毒全基因组分子特征

微生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致胰腺泛黄鸭1型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1,DHAV-1)全基因组的分子特征。【方法】运用RT-PCR技术,扩增出致胰腺泛黄DHAV-1 MPZJ1206株全基因组序列,并与鸭甲肝病毒参考毒株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致胰腺泛黄DHAV-1 MPZJ1206株基因组全长为7703 nt,(G+C)%为43.05%,包含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4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基因组结构与其他DHAV-1参考毒株一致。序列比对结果显示,MPZJ1206株全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DHAV-1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3.5%-99.6%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7.9%-99.6%之间,遗传距离均低于7%;分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与2011年分离的2株DHAV-1(Du/CH/LGD/111238和Du/CH/LGD/111239)亲缘关系最近。【结论】尽管MPZJ1206毒株感染雏番鸭引起的临床病变与传统DHAV-1差异明显,但其基因组分子特征与传统的DHAV-1毒株相似,病毒致病型的改变可能与其组织嗜性改变相关。

关键词: 鸭1型甲肝病毒 胰腺炎 分子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品种香甜和解放钟及两者杂交子代优系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测定了果实无明显香味的枇杷品种解放钟和香味明显的品种香甜及其正反交子代中香味明显的优系香钟11号和钟香25号的果肉香气成分。结果表明,4个枇杷品种(系)共检测出11类91种香气成分,其中萜类物质D-柠檬烯相对含量最高(62.59%~68.32%),其次是醛类物质(12.53%~18.15%);亲本香甜香气成分种类最多(62种)、解放钟最少(44种),子代香钟11号、钟香25号介于双亲之间,香甜与2个子代共有成分为38种和36种,解放钟与2个子代共有成分为27种和26种,子代香气成分更多遗传自香甜;主要特征香气成分有D-柠檬烯、(E)-2-已烯醛、正辛醛、正己醛、乙酸苏合香酯、2-甲基丁酸甲酯、庚酸烯丙酯、2-甲基丁酸乙酯等;并讨论了解放钟果肉香味不明显可能的原因。

关键词: 枇杷 遗传 香气 气质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根际土壤芽胞杆菌的多样性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玉米(Zea mays)不同品种根际芽胞杆菌种群多样性信息,本研究采用稀释平板法,对10个玉米品种根际的芽胞杆菌进行了分离,并对其进行16S r R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10个玉米品种根际共分离到69个形态差异的芽胞杆菌菌株;16S r RNA序列分析表明,69个菌株鉴定为23个种,归属于3个属,芽胞杆菌属(Bacillus)、赖氨酸芽胞杆菌属(Lysinibacillus)和嗜冷芽胞杆菌属(Psychrobacillus),其中芽胞杆菌属的种类和数量最多。玉米不同品种根际的芽胞杆菌的种类数量不同,QB662×QB2219和QB1013×QB446根际分离到的芽胞杆菌种类最多,均为8种;J106×QB572的芽胞杆菌菌落含量最高。玉米根际的优势种群主要为嗜气芽胞杆菌(B.aerophilus)、阿氏芽胞杆菌(B.aryabhattai)、简单芽胞杆菌(B.simplex)和苏云金芽胞杆菌(B.thuringiensis),其他芽胞杆菌种类仅在一种或少数的玉米品种出现。QB662×QB2219根际的芽胞杆菌种类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H)最大;QB948×QB48根际的芽胞杆菌种群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次之,但均匀度指数最高;J106×QB572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皆最低。菌株FJAT-17411、FJAT-17472、FJAT-17430和FJAT-17442与Gen Bank中已报道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7%~98%,可能为芽胞杆菌的新种。本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根际具有较为丰富的芽胞杆菌种群多样性,并存在一些潜在的新的微生物菌种资源。本研究对芽胞杆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良好的实验材料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 芽胞杆菌 玉米 根际土壤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鳗鲡疱疹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水产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知鳗鲡"脱粘败血病"与病毒的关系,实验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从发病的欧洲鳗鲡内脏器官组织匀浆液中纯化了病毒粒子,负染后利用电镜观察;进一步用EO细胞对病毒进行了分离、培养,并对感染病毒的细胞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然后,提取病毒DNA,利用鳗鲡疱疹病毒的PCR检测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接种匀浆上清液的EO细胞出现细胞融合的病变效应;分离病毒的病毒粒子具囊膜,大小约为200 nm;从感染病毒的细胞上清液DNA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序列测定与比对分析表明,该序列与鳗鲡疱疹病毒欧洲株(AngHV-1)的序列完全一致。研究表明,利用EO细胞分离了一株鳗鲡病毒,经形态观察和DNA分析,确认该病毒为鳗鲡疱疹病毒,命名为AngHV-FJ。该研究为深入开展鳗鲡疱疹病毒的致病机制及鳗鲡"脱粘败血病"的防控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欧洲鳗鲡 鳗鲡疱疹病毒 脱粘败血病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次短截修剪对早钟6号枇杷生长结果的效应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早钟6号枇杷为试材,研究不同修剪程度对结果母枝、果实质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次重度短截后,翌年枇杷结果枝短而粗壮,叶片数多,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特级果率和收益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5%、44.80%、41.5%和85.80%。

关键词: 早钟6号 枇杷 短截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株棒束孢菌的鉴定及其对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的致病力

植物保护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分离自茶卷叶蛾和中华大刀螳僵虫的2株虫生真菌的归属及生防潜力,采用形态学特征和r DNA-ITS序列分析其分类地位,测定了其对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幼虫的致病力,并初步筛选了其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2株真菌均为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niannulata,分别命名为ICBS918和ICTL911。在1.0×108孢子/m L浓度下,ICBS918和ICTL911对茶卷叶蛾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均达100%,LT50分别为3.13 d和3.15 d;对茶小卷叶蛾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5%,LT50分别为3.25 d和3.31 d。接菌后8 d,2菌株对茶卷叶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0.47×105孢子/m L和1.01×105孢子/m L;对茶小卷叶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2.20×105孢子/m L和1.34×105孢子/m L。2菌株23℃下最适生长培养基均为综合马铃薯培养基,最适产孢培养基均为蛋白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在萨氏培养基上,菌株ICBS918和ICTL911分别在24~30℃及24℃时生长速度最快,在27℃和21℃时产孢量最大。表明2株环链棒束孢对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幼虫均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可作为生防菌进行开发和应用。

关键词: 环链棒束孢 茶卷叶蛾 茶小卷叶蛾 致病力 培养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青枯病菌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细菌16S-23S r DNA内源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L1/L2扩增烟草青枯病菌基因组DNA,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经与近缘种序列多重比对分析后,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Rs F/Rs R,用于包括烟草青枯病菌在内的15种不同细菌、5种真菌、3种卵菌基因组DNA的PCR扩增。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反应体系与程序条件下,该对引物只能从烟草青枯病菌中扩增出241 bp的特异片段,并通过序列测定验证了其准确性;将引物Rs F/Rs R与细菌通用引物L1/L2进行巢式PCR扩增后,其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可达0.4 fg/μL,较常规PCR提高1 000倍,表明该对引物能有效地用于烟草组织及土壤中青枯病菌的检测。此结果对烟草青枯病的早期诊断、快速检测及病害流行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烟草 青枯病菌 巢式PCR 分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花生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从分子水平了解福建省花生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品种资源,本研究采用SSR标记技术,利用50对SSR引物对54份福建省花生地方品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来的18对SSR引物共扩增出92个等位变异数,平均每条引物5.11个,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值为1.30,引物的PIC平均值为0.86。54份花生材料相似系数值分布在0.511~0.946,均值为0.696。分析显示,4种类型品种相似系数均值排序为:龙生型(0.641)<普通型(0.686)<珍珠豆型(0.703)<和多粒型(0.717)。聚类分析显示,54份材料可分成两大类,显示出福州、泉州和漳州(厦门,龙岩)三个区域的花生亲缘具有地域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花生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区域分布特点,并发现了一批遗传差异较大的地方品种,为花生育种及品种改良提供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 花生 地方品种 SSR 遗传多样性 福建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琼胶酶产生菌Stenotrophomonas sp. Z705的发酵条件优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从腐烂紫菜中分离的Stenotrophomonas sp.Z705菌株产琼胶酶的最佳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组成。【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装液量、摇床转速、发酵时间、初始pH、发酵温度、盐度等因素对Stenotrophomonas sp.Z705菌株发酵产琼胶酶活力的影响,从中筛选出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分析不同氮源和碳源对Stenotrophomonas sp.Z705菌株发酵产琼胶酶活力的影响,从中筛选出该菌株最佳培养基的组成。【结果】Stenotrophomonas sp.Z705菌株发酵产琼胶酶的最佳条件为:装液量25mL、摇床转速200r/min、发酵时间23h、初始pH 7.2、发酵温度28℃、盐度3.4%;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牛肉膏5.0g/L、酵母浸膏1.50g/L、琼胶0.30g/L。【结论】在最佳组成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该菌株产琼胶酶活力稳定在87.1U/mL左右,比优化前提高了60.4%。

关键词: 寡养单胞菌属 琼胶酶产生菌 正交试验 酶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5种芒果瘿蚊类害虫的识别比较

中国森林病虫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芒果瘿蚊类害虫由于个体微小不容易鉴定识别,通过比较其危害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差异,可以为我国常见的芒果瘿蚊Procontarinia mangicola Shi、芒果阳茎戟瘿蚊Hastatomyia hastiphalla Yang et Luo、芒果花瘿蚊Dasineura amaramanjarae Grover、芒果柑桔花蕾蛆Contarinia citri Barnes和芒果状铗普瘿蚊Procontarinia robusta Li,Pu&Zhang等5种瘿蚊的识别鉴定提供帮助。

关键词: 芒果瘿蚊 芒果阳茎戟瘿蚊 芒果花瘿蚊 芒果柑桔花蕾蛆 芒果状铗普瘿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