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副猪嗜血杆菌opp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方法扩增副猪嗜血杆菌(Hps)的寡肽结合蛋白(Opp 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全长1654 bp.将扩增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 GEX-6P-1中,转化BL21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重组融合蛋白大小约为87 ku,以纯化的重组蛋白Opp A作为抗原,建立Hps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1.0μg·孔-1,于37℃包被1 h,待检血清的稀释度为1∶50,阳性判断标准(D450 nm)大于0.643.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可用于Hps抗体的检测.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寡肽结合蛋白基因 克隆 表达 间接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秀珍菇新品种子实体中矿物元素含量与镉含量的关系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秀珍菇新品种子实体中矿物元素含量与Cd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选定的9个秀珍菇新品种子实体中,6种矿物元素中,Zn含量与新品种关联度最大,为0.730 5,其次是K含量,关联度最小的是Cu含量。关联度越大,相似程度越高,两者间的关系越密切。9个新品种的关联度排序为:福秀13>福秀5669>福秀43>福秀10>福秀132>福秀163>秀迪1号>秀57>福秀69。其中福秀13和福秀5669品种关联度较大,分别为0.790 4和0.788 9,福秀69品种关联度最小,为0.575 2。说明秀珍菇品种对其子实体中矿物元素含量与Cd含量关系有一定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菌渣对土壤性状和作物的影响及其再利用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用菌菌渣可以作为有机肥或者土壤改良剂施用,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菌渣施入土壤后会对土壤的结构、物质组成和营养平衡等产生一系列的作用,导致土壤有机质组成发生变化,同时也必然会影响到微生物的组成、数量及活性,进而对土壤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土壤和肥料中营养物质的有效性产生影响。介绍了食用菌菌渣的营养成分特征,阐述了施用菌渣对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的影响、讨论了菌渣对土壤生物的影响、对作物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及对菌渣的主要再利用途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菌渣的再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政策调整及其启示
《农业经济问题 》 2015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日本农业经营的最大问题是农业人口的老龄化、农业接班人不足和农地抛荒面积的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从农地制度改革、农业经营者(体)培养、农业安定经营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政策调整,形成了家庭经营、法人化经营、村落营农及"认定农业者"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相应的制度环境。本文从日本农地制度改革与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目标相结合的视角,介绍了自耕农、核心农户、法人化、村落营农及认定农业者等多种经营主体的演变历程,并分析了现阶段农业安定经营对策。日本农地制度改革是推进规模化经营的基础,农业经营者能力培养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安定经营对策是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铺料厚度对双孢蘑菇栽培过程酶活性和CO_2排放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设置不同铺料厚度的双孢蘑菇箱栽实验,评价铺料厚度对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的影响,并监测分析不同阶段培养料CO_2排放通量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铺料厚度的增加,双孢蘑菇子实体产量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其绝对生物学效率呈现降低的趋势。整个栽培过程中4个处理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相似,第一个峰值出现在菌丝生长后期,第二个峰值在子实体形成阶段,其中菌丝生长后期(15 d)20 cm铺料厚度处理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分别比10、15、25 cm处理高135.7%、104.6%和97.6%,淀粉酶活性分别高25.0%、19.4%和31.7%,且20 cm铺料厚度处理与其他3个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不同处理CO_2排放速率没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但随着铺料厚度的增加,CO_2排放速率增加,其中25 cm处理CO_2平均排放速率分别比10、15、20 cm处理高19.3%、18.7%和11.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磷解吸特性对菜稻轮作田间渗漏水总磷浓度的影响
《土壤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四季豆-瓢瓜-早稻轮作制不同磷肥用量的3年定位田间试验,探讨土壤磷解吸特性及其解吸特征值对菜稻轮作田间渗漏水总磷浓度的影响和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提出的解吸模型可较好地拟合土壤磷素随水土质量比变化的解吸过程,通过该模型能同时得到土壤磷可解吸量Q、土壤溶液磷浓度Cli及其缓冲系数b等解吸特征值。菜菜稻轮作的总磷浓度平均只有菜菜连作的42.6%。土壤磷可解吸量与田间渗漏水总磷浓度之间满足双速率转折点的动态特征。无论是菜菜连作还是菜菜稻轮作,Q值表征的土壤磷素淋失转折点的差异很小,平均为24.4 mg kg-1。因此,菜菜稻轮作有利于削减田间渗漏水总磷浓度,土壤磷可解吸量的双速率转折点X0可用于表征菜田磷素淋失潜力的指标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胞杆菌T122F内生定殖及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枯草芽胞杆菌T122F菌株对香蕉枯萎病的生防作用,对菌株在香蕉体内的定殖特性及对盆栽香蕉苗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122F能在香蕉体内定殖和传导,在香蕉根部、球茎、假茎和第2叶、第4叶中,T122F菌量的高峰分别出现在接种后第10、7、3、7、7天,菌量峰值分别为1.33×104、3.09×103、1.62×104、1.99×104和2.35×103 cfu/g鲜重,T122F菌株在香蕉体内的消长动态表现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在接种枯萎病菌前4d和后2d分别采用200亿活芽胞/g枯草芽胞杆菌T122F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灌根1次,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66.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双向电泳分析2株不同毒力的副猪嗜血杆菌蛋白质表达的差异
《畜牧兽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副猪嗜血杆菌是猪常见细菌性疾病的病原之一,临床表现为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不同毒力的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进行比较研究,明确差异蛋白质信息,对揭示其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应用建立的双向电泳方法对选取同为4型的2株不同H.parasuis临床分离株(菌株A和菌株B)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二者相互比较,共鉴定出1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菌株A有3个蛋白质表达量为增加,分别是谷氨酰tRNA合成酶、半胱氨酸合成酶和假设蛋白;菌株B有7个蛋白质表达量为增加,包括Yae T蛋白(omp85)、CTP合酶、天冬氨酰tRNA合成酶(有3个)、尿苷激酶、SecB蛋白。差异蛋白质的功能主要集中在蛋白质合成、氨基酸合成和嘧啶合成。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H.parasuis的毒力因子和致病机制的相关信息,也为今后开展H.parasuis免疫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σC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快速检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抗体的方法,本研究以纯化的重组σC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并对该方法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NDRV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该方法仅对NDRV血清检测为阳性,与番鸭呼肠孤病毒、鸭肝炎病毒、番鸭细小病毒、番鸭源鹅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其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建立的σC蛋白间接ELISA方法对80份疑似鸭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NDRV全病毒间接ELISA的符合率为88.75%。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为NDRV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快速、特异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原核表达 重组σC蛋白 间接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