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农产品贸易分析与展望——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考察

农业展望 2019

摘要:吉尔吉斯斯坦是中国传统睦邻友好国家,农牧业生产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农业国际合作是中吉两国共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在分别描述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农产品贸易情况和中吉农产品双边贸易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测算1995—2017年中吉两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分析发现,吉尔吉斯斯坦整体农产品RCA指数高于中国农产品RCA指数,但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农产品的互补性较强;梳理吉尔吉斯斯坦未来农业发展战略,采用SWOT分析方法剖析中吉农业发展合作环境发现,中吉两国农业合作耦合度高,产业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在此基础上,从农产品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等3个方面对未来中吉农业国际合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 农产品贸易 竞争性 互补性 合作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零式果枝海岛棉掉絮原因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新疆零式果枝海岛棉棉铃以3室为主,株型紧凑,含絮力差的品种吐絮后掉絮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棉花采收困难。研究吐絮后掉絮现象成因,为海岛棉育种及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掉絮品种新335和含絮品种新海35号(CK)为材料,分析主要关联因素铃壳、棉瓣在脱水期形态变化入手,采用田间定点、室内性状测定及电镜扫描等方法,研究铃壳卷曲与棉瓣脱落之间的关系。【结果】海岛棉棉铃从开裂-掉絮分成7个阶段,吐絮后5 d是掉絮的高发期,吐絮10 d,新335的含絮力(0.2N)低于新海35号(0.6N)。铃壳结构方面,在吐絮3和5 d。掉絮品种新335的铃壳卷曲率分别高于新海35号29.6%和29.3%,前者≥160°的铃壳夹角占14.4%,而后者仅占1.1%,差异极显著(P<0.01);在单瓣籽棉大小方面,新335的瓣长、宽、厚等均低于新海35号;在纤维结构上,吐絮10 d,新335纤维间索结、单根纤维的转曲等比新海35号少。在脱水速率方面,掉絮品种新335前3 d铃壳脱水速率较新海35号高3.0、5.0、8.0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7 d后高出后者2.8个百分点。纤维脱水速率也呈现出相似趋势。【结论】掉絮与品种的铃壳结构、棉瓣大小及纤维堆叠三个因素有重要联系,吐絮期棉铃的快速脱水导致铃壳卷曲、夹角过大,加剧棉瓣支撑位的不足,以及棉瓣小、纤维间的抱合力差等因素,是新疆零式果枝海岛棉掉絮的主要原因。解决吐絮期掉絮应从适度松散果枝类型、提高铃重及衣分入手进行品种培育。

关键词: 海岛棉 掉絮 棉铃脱水 铃壳夹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来入侵甜菜孢囊线虫在新疆的适生性分布及风险评估

生物安全学报 2019 CSCD

摘要:【目的】甜菜孢囊线虫是世界性的重要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每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甜菜是新疆重要的优势经济作物,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对新疆开展甜菜孢囊线虫适生性分析及风险评估,旨在为我区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的科学预警及防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BIOCLIM模型对甜菜孢囊线虫在新疆的具体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采用多指标赋值运算,对其入侵的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甜菜孢囊线虫在新疆荒漠绿洲区的适生区域主要集中在阿勒泰市、塔城、博乐市、伊犁州、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库尔勒市、阿克苏乌什县和拜城县和哈密市的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甜菜孢囊线虫的危险性综合评估风险值R为2.397,属于高度危险等级。【结论】新疆主要甜菜种植区为甜菜孢囊线虫的高度适生区,需要高度重视,其预测结果为建立甜菜孢囊线虫长效预警与防控机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甜菜孢囊线虫 适生区 风险评估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肥效试验

农村科技 2019

摘要:在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开展水稻有机无机复混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有机无机复混肥部分替代化肥,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使水稻增产5.1%,千粒重达24.5克,667米2平均收益增加72.25元。

关键词: 水稻 有机无机复混肥 肥效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修正内梅罗指数法的果园土壤肥力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评价果园土壤肥力状况,为科学施肥及土壤和作物营养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引入内梅罗指数法,并根据土壤肥力的"木桶理论"进行变形。采用隶属度函数和修正内梅罗指数方法,选取常规养分指标和微量元素共10个指标,对温宿县果园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研究区土壤常规养分和微量元素养分的综合肥力贡献率分别为0.55和0.45;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处于0.10~0.85,平均为0.39,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结论】利用隶属度函数和修正内梅罗指数方法,建立的定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突出了单项土壤肥力指标缺素情况,能够较好的揭示果园土壤肥力状况。

关键词: 变形内梅罗指数 肥力评价 果园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达坂城蚕豆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防菌拮抗效果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鉴定达坂城蚕豆根腐病病原菌,分析生防菌对病原菌的拮抗效果,为高效生物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采集达坂城蚕豆根腐病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及微生物分子鉴定,分析生防菌拮抗效果。【结果】达坂城蚕豆根腐病病原菌为厚孢镰孢菌变种(Fusarium chlamydosporum var.fuscum),其对达坂城蚕豆具有很强的侵染性,可达到100%致病。所采用的生防菌B6和B1均对病原菌株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最大抑菌圈菌落比可达到1.90。【结论】达坂城蚕豆根腐病病原菌为厚孢镰孢菌变种(Fusarium chlamydosporum var.fuscum)。

关键词: 蚕豆 根腐病 病原菌 生防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新疆农业科技 2019

摘要:近些年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呈现出稳步提高的趋势,玉米作为重要的农作物,实际产量会对农业生产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利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升其产量。但以目前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有一些问题,因而限制了玉米产业的发展。为此,则需要针对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采取合理的措施,以提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效果。基于此,文章就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 玉米 高产栽培 技术推广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辅助-酶解协同作用提取红枣渣膳食纤维及其促消化作用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骏枣去多糖后枣渣为原料,利用超声-酶解协同作用提取红枣渣不溶性膳食纤维,并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分析法对红枣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进一步以提取的红枣渣膳食纤维为基料,制备高膳食纤维食用粉,考察其促消化作用。结果表明:超声-酶法协同作用提取红枣渣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5%,料液比1∶10 g/mL,超声时间35 min,超声温度70℃,在此最优条件下红枣渣膳食纤维提取率可达69.31%±0.91%。红枣渣膳食纤维中总膳食纤维含量在26.5%左右,其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达21.7%,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4.8%;红枣渣膳食纤维食用粉中剂量(2.7 g/kg)组和高剂量(5.3 g/kg)组给药对小鼠有促进消化和排便的作用。

关键词: 红枣渣 膳食纤维 超声-酶解协同作用 工艺优化 促消化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采棉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综述及指标体系构建

天津农业科学 2019

摘要:机器采收棉花是降低人工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棉花生产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探索出适合机采棉建设项目的后评价体系,对此后同类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及改进起到指导作用,实现此后同类建设项目的人工成本节约与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通过对机采棉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有关机采棉建设项目后评价相关研究匮乏;通过对农业建设项目后评价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农业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整理项目和水利建设项目,研究侧重点不同,缺乏整体研究。结合机采棉建设项目的实际特点与农业项目后评价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与应用着手,与相关专家进行咨询与探讨,最终建立机采棉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实施过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目标与可持续性是机采棉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机采棉 研究综述 项目后评价 指标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充分滴灌分配对等行距机采棉生长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棉花品种新陆中54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滴灌周期分别为7天1次(T1)和10天1次(T2),副区为3个滴灌频次:6次(D6)、7次(D7)、8次(D8),研究等行距机采棉最适宜非充分滴灌周期与频次。结果表明:同一滴灌频次下,生育进程随着滴灌周期的增加而明显延迟,真叶数和有效果枝数随着滴灌周期的增加而增加,株高和倒四叶宽随着滴灌周期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同一滴灌周期下,真叶数和主茎节间长随着滴灌频次的增加而增加,株高和倒四叶宽随着滴灌频次的增加而略有降低;有效果枝、LAI、SPAD值、现蕾数、成铃数随着滴灌频次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D7处理较高,生长特征值较为协调;滴灌周期处理间,单铃重、皮棉产量及水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但随着滴灌频次的增加其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D7处理最高,分别比D6、D8平均增产12.7%、13.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2.9%、13.7%。因此,在南疆阿克苏地区,等行距机采棉滴灌周期为10天1次条件下,滴灌频次为7次适宜。

关键词: 非充分滴灌 机采棉 生长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