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285条记录
浅层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及硝酸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银川平原101个观测井取样分析,测定了其浅层地下水位埋深、矿化度及硝酸盐含量。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GIS技术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服从正态分布,而矿化度和硝酸盐服从对数正态分布。银川平原地下水位埋深、矿化度和硝酸盐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78m,1.81g/L和3.17mg/L。三者在一定范围内均存在空间相关性,它们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23.7、13.3和12.6km。运用Kriging方法对未测点进行了估值,绘制了三者的空间分布图。银川平原地下水埋深总体较浅,研究区约有75.1%的地区地下水埋深为1.5~2.0m,发现在平原中部的银川地区一带形成了以新旧城区为中心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地下水矿化度在整个平原内自西南向东北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66.4%的区域达到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仅有3.7%的局部地区的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过了饮用水水质标准。

关键词: 银川平原 地下水埋深 矿化度 硝酸盐污染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肥种植及翻压对日光温室土壤环境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日光温室休闲季节种植绿肥作物并翻压到土壤中,对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夏季近2个月的休闲时期,种植三叶草能生产863 kg/667m2的鲜草,种植大豆能生产1 500~1 800 kg/667m2的鲜草,在下茬作物种植之前将绿肥翻压到土壤中,分析土壤指标发现,种植和翻压绿肥均能有效降低土壤盐分,提高肥力和改善土壤酶环境,是一种修复日光温室设施障碍一种可行的措施,其中以种植和翻压三叶草效果最佳,黄豆和黑豆之间差异不大。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绿肥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供氮水平对春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施氮量对春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中硝态氮累积及氮平衡的影响,旨在了解在宁夏引黄灌区减少施氮量的可行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0、120kg/hm2、240kg/hm2、360kg/hm24个施氮量,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作物和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春小麦的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成熟期地上部总吸氮量,但过量施用氮肥对籽粒增产和蛋白质含量提高不显著。氮肥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根据差值法计算结果,当施氮量分别为120kg/hm2、240kg/hm2、360kg/hm2时,春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7.2%、24.3%、18.2%,表明有多达81.8%~72.8%的氮肥没有被作物吸收利用。氮平衡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未被当季小麦利用的肥料主要以无机氮的形式存在于0~150cm土层内,施氮量分别为120kg/hm2、240kg/hm2、360kg/hm2时氮肥的土壤残留率依次为41.6%、33.1%和29.7%,而相应的表观损失率为31.2%、42.6%、52.1%。综合考虑春小麦产量、品质和环境安全,本试验条件下,春小麦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120~240kg/hm2之间。

关键词: 春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氮平衡

施用磷肥对春小麦产量与吸氮特性及土体中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宁夏引黄灌区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磷量分别为0、60、120、180kg/hm2对春小麦产量、磷肥利用率、吸氮特性和土壤中硝态氮累积的不同影响,旨在明确该区合理施磷量。结果表明:合理施用磷肥(60~120kg/hm2)能提高春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量。当施磷量为120kg/hm2,小麦籽粒产量最高,为6 215kg/hm2。春小麦氮素累积动态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增施磷肥能增加小麦吸氮量,但到成熟期春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出现损失,损失量达7.7%~13.4%。当施磷量分别为60、120、180kg/hm2时,0~150 cm土层中的NO3--N累积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50.6、58.5、62.9 kg/hm2。综合考虑磷肥利用率、小麦产量和降低土体中NO3--N残留等方面的因素,磷肥当季施用量应该控制在60~120kg/hm2。

关键词: 春小麦 磷肥 吸氮特性 硝态氮残留

宁夏玉米产业的现状和发展

种子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分析了宁夏玉米产业的状况和特点,指出今后宁夏玉米产业的发展,要抓住畜牧业大发展的机遇,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优化玉米品种结构和提高玉米转化能力,大力发展优质青贮玉米和淀粉专用玉米。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 宁夏 玉米产业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析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国农户信息需求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信息化服务环境的营建,将对农户信息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城乡一体化以及农村改革对农村信息环境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农户信息需求的总体发展趋势,为制定面向农村的信息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信息需求 农户 变化趋势 城乡一体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盘山肉牛杂交改良群体Pit-1基因多态性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对宁夏六盘山区肉牛杂交改良群体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Pit-1)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研究,为其杂交改良提供理论基础。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该群体101个个体Pit-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扩增出的451 bp片段为目的基因片段,其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消化后表现出多态性,共检测到AA、BB和AB 3种基因型。其中AA基因型频率6.93%(7个);AB基因型频率34.65%(35个);BB型基因型频率58.42%(59个),等位基因A频率24.26%;等位基因B频率75.74%。因此,宁夏六盘山地区的肉牛杂交改良群体Pit-1基因具有多态性。

关键词: 肉牛 Pit-1 PCR-RFL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卫星DNA技术在肉羊杂种优势利用中的研究

畜牧与兽医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将宁夏地区普遍饲养的5个品种169只羊的4个微卫星座作为侯选标记,对其多态性进行遗传检测,结果5个品种在4个位点均表现多态。根据各位点基因频率计算出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其中萨福克与小尾寒羊的遗传距离最大(0.249 1);宁夏滩羊与小尾寒羊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0.124 7)。选择遗传距离远、中、近3组作杂交组合试验比较,结果表明:萨寒F1、特寒F1和滩寒F1组羔羊增重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48.75%,33.75%和11.25%,萨寒F1组羔羊的增重、日均增重差异极显著高于滩寒F1组和对照组(P<0.01),萨寒F1与特寒F1组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以萨寒F1组最低,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此结果表明通过群体间遗传距离的大小可以预测杂种优势的高低。

关键词: 肉羊 微卫星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DNA的提取方法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寻求高质量枸杞DNA的有效提取方法,为开展我国枸杞种质资源准确的分子鉴定评价提供试验基础。[方法]针对枸杞组织中多糖严重干扰基因组DNA提取质量的问题,比较了常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和改良CTAB法的处理效果。[结果]常规CTAB法提取DNA难以除去多糖类杂质,溶液极黏稠,致使移液枪吸取困难,取量不准;改良CTAB法提取DNA产率高,无明显降解,杂质少,OD260 nm/OD280 nm比值在1.80左右,表明DNA纯度高,污染少。通过基因组DNA-AFLP指纹图谱分析,改良CTAB法完全满足试验要求。并对改良CTAB法的关键步骤作了分析讨论。[结论]为枸杞DNA的有效提取提供了方法依据。

关键词: 枸杞 DNA提取 改良CTAB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苁蓉寄生生长形态发育

植物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是一种沙生根寄生濒危药用植物。利用光镜和电镜手段,采用人工培养和诱导等方法详细观察并研究了肉苁蓉寄生生长过程中种子萌发、吸器产生以及植物体形态发育的过程。结果表明:(1)人工可以诱导肉苁蓉的种子萌发。肉苁蓉种胚具有明显的极性,珠孔端细胞小于合点端,珠孔端细胞分化、生长并产生白色的类胚根状结构。(2)有些化学物质可以诱导初生吸器的产生。用2,6二甲氧基-对苯醌培养肉苁蓉24-26小时后,其先端膨大并产生突起,形成类似根毛状的结构,即初生吸器。(3)肉苁蓉属于主动寄生植物,其在初生吸器与寄主幼根黏连后产生次生吸器。肉苁蓉与寄主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共培养,其初生吸器主动与寄主幼根(0.1mm左右)黏连,穿过寄主根表皮和皮层后与维管束连通形成次生吸器,肉苁蓉植物体分化、发育的基本组织形成。被寄生后的奇主根横向发育加快,同时肉苁蓉植物体开始分化和发育。(4)肉苁蓉可以寄生在寄主幼根(0.1mm左右)的任意部位。

关键词: 肉苁蓉 形态发育 寄生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