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719条记录
5%腐霉利·百菌清烟剂对大棚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湖北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5 %腐霉利·百菌清烟剂的施药量、施药次数、施药间隔期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作用大小顺序为 :施药量、施药次数、间隔期。通过优化分析 ,其最佳防治措施为 :每次施药量为 4 5kg/hm2 ,间隔 8d ,连续使用 4次

关键词: 5%腐霉利·百菌清 黄瓜 霜霉病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籽粒苋的利用与推广

湖北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籽粒苋被认为是集“粮、菜、饲 (料 )、药”为一体的珍贵植物。简要介绍了籽粒苋在畜禽养殖、食品加工、医药开发及农业生产利用的基本状况 ,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籽粒苋资源的措施

关键词: 籽粒苋 利用 推广 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日粮配合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 72头 35日龄断奶仔猪用于 35d的二阶段饲养试验 ,前、后期各采用 2种基础料和 2种预混料交叉组合成 4种日粮。结果表明 :基础料、预混料均对 35~ 49日龄仔猪增重有明显影响 (P <0 0 5 ) ,而采食量主要由基础料决定 ,饲料效率主要由预混料决定 ;49~ 70日龄阶段 2种预混料对仔猪的日增重、饲料效率均无明显影响 ,而对采食量有影响 ,但基础料的不同造成了增重的差异。综合比较 ,以第一阶段选择 1号料 ,第二阶段选择 2号料为最优配方组合

关键词: 早期断奶仔猪 基础料 预混料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小麦纹枯病病原菌菌丝融合群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997~ 1 999年从湖北省襄樊、黄冈、荆州、宜昌等各主要麦区小麦纹枯病病株标样上分离出丝核菌 6 5株 ,其中双核丝核菌 43株 ,多核丝核菌 2 2株。分别与双核和多核丝核菌融合群国际标准菌株进行测试表明 ,湖北省小麦纹枯病病原菌属于RhizoctoniacerealisAGD (CAG1)和R .solaniAG5、AG4 、AG2 -2IIIB、AG1-IC,相应菌株数分别为 43、 1 2、 6、 2、 2 ,出现频率分别为 6 6 2 %、 1 8 5 %、 9 2 %、3 1 %、 3 1 %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速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直径 2cm、长 10cm的陶土滤管置于内径 3.5cm、高 2 0cm的有机玻璃管中 ,制成一个封闭式的自动连续过滤装置。将一定量被测肥料置于该装置中 ,使上端进水 ,下端收集滤液 ,装置中溶液体积保持相对平衡 ,不同时间检测滤液中养分的浓度变化 ,即可得到时间与养分释放速率的相关曲线。这种方法可望在短时间内完成定量检测包膜化肥质量

关键词: 包膜控释化肥 养分释放峰值 淋滤装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棕红壤区土壤中的锌及其生物利用途径

土壤与环境 2000 CSCD

摘要:从改善人体锌营养状况的角度,阐述了棕红壤区土壤中的锌含量及其影响锌有效性的多种因素。指出棕红壤区土壤锌资源较为丰富。研究和培育富锌作物品种,提高作物可食部位含锌量,是缓解人类锌营养不良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棕红壤 生物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t乳剂防治灰茶尺蠖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 0 0IU / μlBt乳剂防治灰茶尺蠖 ,室内试验结果 ,80倍液防治 1~ 4龄幼虫效果达 80 % ;田间试验 ,70倍液防治 1~ 5龄 (4~ 5龄所占比例较大 )幼虫效果在 80 %左右 ;以防治 1~ 3龄幼虫效果最佳

关键词: 茶园 灰茶尺蠖 Bt乳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白猪Ⅴ、Ⅵ系配套杂交利用的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湖北白猪Ⅱ系、Ⅴ系、Ⅵ系为母体 ,以杜洛克、大白猪、长白猪、施格猪为父本 ,开展了湖北白猪Ⅴ、Ⅵ系配套杂交利用研究。通过肥育性能和胴体性能测定 ,结果表明 :大Ⅴ、大Ⅵ两配套组合优于其它组合 ,两配套母系 75日龄至 90kg平均日增重分别为 71 2 .5g、70 9g ,与湖北白猪Ⅴ、Ⅵ系相比分别提高 1 4 .84% (P <0 .0 1 )、1 5 .45 % (P <0 .0 1 ) ,与施Ⅴ、施Ⅵ、长Ⅱ相比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达 90kg日龄分别为 1 6 3.70d、1 6 9.0 3d ,料重比分别为 3.1 1∶1、3.2 9∶1 ,与其它组合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 <0 .0 1 )。胴体性能测定大Ⅴ、大Ⅵ瘦肉率分别为 6 5 .1 1 %、6 4.83% ,与同期测定的Ⅴ、Ⅵ系相比分别提高 1 3.47% (P <0 .0 5 )、8.38% (P <0 .0 5 ) ,也明显高于施Ⅴ、施Ⅵ、长Ⅱ三组合 (P <0 .0 1或P <0 .0 5 )。与终端父本杜洛克配套组装而成的杜大Ⅴ、杜大Ⅵ商品猪生长速度分别达到 6 90 .5 3g/d、6 73.70g/d ,,料重比分别为 3.30∶1、3.2 8∶1 ,瘦肉率达到 6 8.2 %、6 7.8%。

关键词: 湖北白猪 杂交利用 性能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照畜禽肉类熟食品的工艺研究

核农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开展辐照畜禽肉类熟食品的概况及辐照畜禽肉类熟食品的关键工艺 ,如适宜辐照剂量的确定、包装材料的选择、产品辐照前的品质与工艺要求、产品辐照后的贮藏条件与保鲜效果、营养成分、感官性状及卫生安全性的鉴定等因素的分析测试情况。为制订辐照畜禽肉类熟食品工艺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辐照 畜禽肉类熟食品 贮藏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携带人血清白蛋白CDNA的逆转录病毒质粒载体的构建

湖北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粘平端定向基因克隆技术,成功地构建了携带HSACDNA基因片段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载体GINHSAA.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和菌落原位杂交证明HSACDNA已克隆到G1NA当中并得到9个重组病毒质粒载体阳性克隆.

关键词: G1NA HSA 菌落原位杂交 粘-平端连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