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 》 2024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克拜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本研究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自育的6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产量、品质的筛选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有3个品种综合性状良好,其中,高淀粉品种克202032-37,块茎圆形,淡黄皮白肉,淀粉含量18.5 g/100 g,产量31 187.50 kg/hm2,比对照增产3.96%;中晚熟品种克202045-14,块茎椭圆形,白皮白肉,淀粉含量15.9 g/100 g,产量41 375.00 kg/hm2,比对照增产37.92%;中熟品种克202042-2,块茎圆形,白皮白肉,淀粉含量15.7 g/100 g,产量42 820.51 kg/hm2,比对照增产42.74%.这3份材料可作为优质品种继续鉴定筛选,为该地区马铃薯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品种 比较筛选 农艺性状 马铃薯品质 马铃薯产量


俄罗斯棉铃虫发生及防治研究现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棉铃虫是世界农业生产上一种主要的杂食类害虫,在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西北地区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在俄罗斯西南部联邦区和北高加索联邦区的农业生产中,棉铃虫同样是重要农作物害虫之一。本文介绍了该害虫在俄罗斯的分布、发生规律、寄主及造成的危害,并综述了俄罗斯农业科研机构和学者对于棉铃虫防治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和农业技术措施。这些研究结果可作为植保工作者研发虫情监测及化学、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棉铃虫综合防控技术的科学参考。


黑龙江省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发展背景下农机农艺融合机制研究
《农机使用与维修 》 2024
摘要: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发展的农机农艺融合研究,分析了农机农艺融合的理论和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性,阐述了农机农艺融合机制的现状.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研究方法,详细提出黑龙江省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发展中,农机农艺融合机制有待加强,资源配置能力不够高,优秀人才紧缺、管理机制不完善政策扶持不足和缺乏长期规划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完善合作机制,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建立灵活的管理机制的对策和建议,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协同发展 农机农艺 融合机制 资源配置


发展功能农业的必要性及其发展现状
《农机使用与维修 》 2024
摘要:功能农业是一种以增加农副产品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有益营养物质为目标的新型农业产业,功能性农产品能够提供人体必需营养物质,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为促进功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概述了我国发展功能农业的必要性、功能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功能农业可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提高农作物附加值、促进农产品多样化发展、提高新型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相对于其他产品,功能性农产品将带来更高的利润,促进农民增收。在国家的支持下,功能农业已在多个省份得以高质量发展,多地已开发出富硒、富叶酸、铁锌强化等营养型农副产品。在功能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其发展,亟需建立功能农业标准认证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功能农业更好地发展。


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采集的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叶及研究室保存的22份甜瓜材料为试材,采用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形态学鉴定、致病性鉴定、分子鉴定及抗病性鉴定等方法,研究了大同区引起薄皮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主要病原菌菌株类群及甜瓜材料对该菌株的抗病表现,以期为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通过分离、纯化从发病植株叶片上获得了 1株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命名为HLJ23;该菌株接种到健康叶片后发病症状与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症状相似;进一步通过分子鉴定确定该菌株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citrulli)亚群Ⅰ型菌株;研究室保存的22份甜瓜材料中感病材料多于抗病材料,其中8份表现抗病,14份表现感病.综上所述,'1185'和'258'是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薄皮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的优势种群.


和牛血液生化指标与肉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畜牧与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分析和牛血液生化指标与肉品质间的关系,选取45 头60 月龄左右,平均体重(372.3±40.2)kg的澳洲和牛,对其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其肉质进行分级,采用单因素方差法分析不同肉质等级间和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熵值法以差异显著的血液生化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对不同肉质等级的和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不同肉质等级的和牛血液生化指标中胆碱酯酶(CHE)、钾(K)和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存在差异,其中CHE在A2、A3 等级极显著高于A4 等级(P<0.01);K在A4 等级极显著高于A2 等级(P<0.01),显著高于A3 等级(P<0.05);NEFA在A4 等级极显著高于A2、A3 等级(P<0.01).A4 等级和牛的CHE、K和NEFA指标评分及综合评分均极显著高于A2、A3 等级(P<0.01).结论:不同肉质等级的和牛血液生化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和牛血液生化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肉质.


大豆黑农87、黑农88在黑龙江省青冈县的种植模式探索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了促进高油品种黑农87、高蛋白品种黑农88的推广应用,利用黑农87、黑农88进行根瘤菌接种试验、施肥试验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黑农87、黑农88在青冈县地区的适宜种植模式.结果表明,根瘤菌接种技术能够提高黑农87和黑农88产量和品质,但效果不显著;黑农87在施肥量为300 kg·hm-2时产量为4 438.50 kg·hm-2,显著高于施肥量225 kg·hm-2时的产量(4 306.50 kg·hm-2),与施肥量375 kg·hm-2时的产量(5 052.30 kg·hm-2)差异不显著;黑农88在施肥量为300 kg·hm-2时的产量为4 793.3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施肥量水平的产量.26万株·hm-2密度条件下黑农87、黑农88产量最高,分别为3 778.00和4 197.00 kg·hm-2,黑农87在28万株·hm-2产量位于第二位,黑农88在24万株·hm-2产量排在第二位.因此,在青冈县黑农87最适施肥量为30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是26万~28万株·hm-2,黑农88最适施肥量为30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是24万~26万株·hm-2.


鹅细小病毒强毒株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家禽科学 》 2024
摘要:为了了解齐齐哈尔地区鹅细小病毒(GPV)现地强毒株的流行及抗原变异情况,试验从齐齐哈尔龙江县某养殖场采集疑似小鹅瘟病死雏鹅的肝脾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对获得的疑似尿囊液进行PCR检测、血凝性检测、动物回归试验及VP3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毒株能使12日龄鹅胚在144 h内死亡;血凝性检测未检测出血凝价;动物回归试验,可复制该病,致使5日龄雏鹅在96~144 h内全部死亡;VP3基因PCR扩增条带大约为1600 bp,与目的条带大小相符;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判定该分离株为鹅细小病毒毒株,与我室之前分离鉴定的鹅细小病毒HH10强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8.17%,与标准B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7.13%.说明鹅细小病毒基因保守.
关键词: 鹅细小病毒 现地株分离鉴定 动物回归试验 遗传进化分析


黑水虻幼虫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水虻幼虫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优质氨基酸与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可以代替豆粕、鱼粉等蛋白质类饲料应用于猪饲粮中;黑水虻幼虫含有抗菌肽和几丁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抑制有害细菌的增殖,进而对猪的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发挥积极作用;黑水虻幼虫还可以将猪粪便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黑水虻幼虫具有易于饲养、生长迅速、转化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在养猪行业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黑水虻幼虫的主要活性成分、不同基质饲养的黑水虻幼虫主要营养成分、黑水虻幼虫对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以及对猪粪的生物转化应用研究,以期为黑水虻在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一种蔬菜收割装置设计
《农机使用与维修 》 2024
摘要:针对当前叶菜类机械化收获存在收割对象单一、收割效率低、铺放乱序、损伤率高等问题,结合不同叶菜物理特性及不同叶菜收割方式,设计了一种叶菜收割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轮距可调、割刀高度可调,通过更换或调整不同装置实现对地上小叶菜进行散叶收割、浅层入土叶菜切根收割、浅层入土块根类蔬菜收割;重点设计了装置模块组合的结构形式、小叶菜散叶收割滑切式割刀结构参数、柔性拨禾辊结构参数和材料选择,使叶菜收割装置做到一机多用、一机多能,满足蔬菜种植户收割低投入、低损伤、高质量、高效益的设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