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青花菜叶片PSⅡ光化学效率和光合对强光高温的响应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光合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研究了青花菜叶片PSⅡ光化学效率和光合对强光高温的响应.夏日晴天下青花菜叶片的F_v/F_m,F′_v/F′_m,ΦPSⅡ和qP均降低,F_0升高;12:00~14:00,F_v/F_m,F′_v/F′_m,ΦPSⅡ和qP均降至最低,F_0升至最高;14:00后,随着光强减弱,F_v/F_m,F′_v/F′_m,ΦPSⅡ和qP逐渐升高,F_0逐渐降低;19:00后基本恢复,表明强光高温下PSⅡ反应中心可逆失活是青花菜叶片的一种重要的光破坏防御机制.PSⅡ用于光化学反应的能量随光照强度增强和叶温升高而下降;用于天线非辐射耗散的能量在8:00~10:00增高,此后基本稳定;失活的PSⅡ反应中心所耗散的过剩光能随光强增强和叶温升高大幅度增高,14:00后随光强减弱大幅度下降,进一步表明PSⅡ反应中心可逆失活在青花菜光破坏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青花菜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和14:00.胞间CO_2浓度12:00前逐渐减小,此后基本稳定.气孔导度全天呈下降趋势.


甘肃育成小麦品种与地方品种品质性状的比较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甘肃小麦育成品种与地方品种的品质现状和差异,检测分析了326份育成小麦品种和257份地方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与小麦地方品种相比,育成品种籽粒粗蛋白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硬度和赖氨酸分别下降14.0%、13.2%、19.1%、10.8%和8.0%;冬小麦育成品种5项品质性状比冬小麦地方品种分别降低12.9%、10.6%、17.6%、5.5%和5.8%;春小麦育成品种5项品质性状比春小麦地方品种分别下降11.1%、7.8%、16.7%、15.3%和10.6%。与春小麦育成品种相比,冬小麦育成品种5项品质分别高出18.1%、12.0%、12.9%、18.7%和16.7%。发现32个育成品种和117个地方品种符合优质小麦强筋标准,110个育成品种和33个地方品种符合优质小麦弱筋标准。
关键词: 甘肃 冬小麦 春小麦 育成品种 地方品种 品质性状


小麦基因组DNA快速提取及SSR标记PAGE的银染检测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SSR-PCR速率,降低试验成本,以8份抗条锈小麦幼苗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两种DNA提取方法(CTAB法和SDS法)以及两种SSR标记PAGE银染法(Sanguinetti银染法和Bassam银染法).结果表明:用CTAB法和SDS法均可获得质量较好的DNA,但CTAB法花费的时间较长,提取效率低(在相同条件下SDS法提取速度约为CTAB法的2倍);Sanguinetti银染法染色背景较浅、条带清晰、分辨率高、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检出率,并且在速度上优于Bassam法,仅需30多min,而Bassam银染法染色步骤烦琐,对试剂质量和水质要求均较高,且未能染色成功.
关键词: 小麦幼苗 DNA提取 SSR标记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银染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光合性能研究
《草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的光合参数。结果表明,1)生长年限对苜蓿光合特性有较大的影响,对气孔导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蒸腾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2)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3)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叶绿素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田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蒸腾速率与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田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4)从苜蓿的光合特性综合分析,苜蓿的最佳利用期为6年。


陇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遗传多样性控制
《植物保护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为实现陇南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目标,以遗传多样性为原则,组建以提高生产品种抗条锈基因丰富度、在锈菌越夏区和越冬区进行基因布局和持久抗性、慢条锈性、高温成株抗性等多种抗性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控制技术体系。利用Yr10、Yr12、Yr13、Yr16、Yr26、YrC591等有效抗条锈基因的载体品种、Flinor等持久抗性品种及中四等其它抗源材料育成一批综合性状优良、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抗病品种和类型,其中2004年以来育成的10个品种产量性状有明显提高,在区域试验中较对照增产7.3%~28.9%。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控制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枣幼胚直接成苗技术初探
《北方园艺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陇东马牙枣盛花后60~65 d的幼胚为试材,筛选适宜的幼胚直接成苗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2~4℃低温处理30 d有利于盛花后60~65 d的枣胚直接萌发成苗,较适宜的培养基为Nitsch+1.5 mg/L ZT+0.6 mg/L IAA+LH 0.5 g/L+蔗糖30 g/L+琼脂4.0 g/L。


甘肃省辣椒疫霉菌的交配型分布及其致病力差异
《植物保护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单孢菌落直接配对法和游动孢子悬浮液土壤接种法对2003—2006年采自甘肃省辣椒主产区的辣椒疫霉菌菌株Phytophthora capsici进行交配型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甘肃省辣椒疫霉菌存在A1、A2和A0三种交配型,以A1和A0占优势,在各产区均有分布,发生频率分别达57.9%和31.6%;A2交配型仅2株,分别出现在酒泉和庆阳。不同来源菌株对5个辣椒品种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平均病情指数为2.2~56.4,强、中、弱致病性菌株分别占10.6%、52.6%和36.8%,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有强弱之分,以中、弱致病性菌株为主,同一地区中不同菌株的致病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灌水量及其分配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冬小麦合理灌溉提供依据,以冬小麦临抗2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5个等量不等次、等次不等量的灌水处理,研究了灌水量及其分配方式对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主要在0~60 cm土层内,对深层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灌溉通过影响千粒重来影响产量。抽穗后水分胁迫不利于增加千粒重,灌浆期适度水分胁迫不利于增加产量,但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重度水分胁迫使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均降低,表明高产与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同步性,即在该地区节水600~1 500 m3/ha条件下可不减产。各处理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光合速率(Pn)逐渐下降,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变化因处理而异。抽穗后长期水分胁迫致使Pn明显下降,短期轻度水分胁迫对Pn影响不明显;抽穗后适度的水分胁迫不利于提高Gs和Tr,但水分胁迫后复水可以明显提高Gs和Tr。


NaCl胁迫下甜瓜幼苗离子吸收特性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甜瓜的耐盐性对增加西北地区和滨海盐土经济作物栽培具有重要意义。以厚皮甜瓜黄河蜜和薄皮甜瓜白沙蜜为试材,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NaCl胁迫对甜瓜幼苗Na~+、K~+、Ca~(2+)和Cl~-吸收与分配及幼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增加,两个甜瓜品种各器官中Na~+和Cl~-含量均逐渐增加,K~+含量逐渐减少;叶片中Ca~(2+)含量逐渐降低,根中Ca~(2+)含量逐步增加;各器官中Na~+/K~+逐渐增加,叶片中Na~+/Ca~(2+)逐渐增加。NaCl胁迫下,黄河蜜茎叶中Na~+和茎、叶、根中Cl~-积累增幅以及幼苗干重、K~+、Ca~(2+)含量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低于白沙蜜。研究结果表明,厚皮甜瓜黄河蜜对K~+和Ca~(2+)的选择吸收和运输能力受NaCl胁迫的影响小于薄皮甜瓜白沙蜜,具有更强的耐盐性和盐适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