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外引啤酒大麦品种在武威地区的产量和品质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了解外引啤酒大麦品种在河西地区的种植表现。[方法]在甘肃省武威黄羊试验站安排了一组品比试验对外引啤酒大麦品种和当地主栽品种的主要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比较。[结果]与当地主栽品种甘啤4号相比,有8个品种增产,2个品种减产;品种SCARLETT、Pasadena、KH LED I的增产幅度达到10%,并且其蛋白质、筛选率都达到了国家优级标准。[结论]SCAR-LETT、Pasadena、KH LED I等品种在甘肃河西地区气候及土壤条件下表现优良,适宜推广种植。


NaCl胁迫对甜瓜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中国沙漠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个变种甜瓜幼苗为材料,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NaCl胁迫对甜瓜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降低了甜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潜在活性、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使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升高。在≤50 mmol.L-1NaCl胁迫下,甜瓜叶片光合速率降低主要由气孔因素引起,而在NaCl浓度≥100 mmol.L-1条件下则以非气孔限制因素为主。


耐性不同辣椒幼苗光合和PSII光化学效率对低温弱光的响应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模拟节能日光温室低温弱光逆境,研究了耐性不同辣椒幼苗光合作用和光化学效率对低温弱光的响应。结果表明,在15℃/5℃(昼/夜)、100μmol/(m2·s)PFD条件下处理1~7天后,耐低温弱光的佳木斯辣椒叶片的羧化效率(CE)、气孔导度(Gs)、光合能力及RuBP再生速率的降低幅度均显著地低于冷敏感的陇椒6号。处理1~7天后,佳木斯叶片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无显著变化,处理3天后,陇椒6号叶片的Fv/Fm、ΦPSⅡ和qP降低,且随处理时间延长,降低幅度加大。陇椒6号的气孔对低温弱光非常敏感,胁迫1天后,最大气孔导度即降低了66.41%,净光合即检测不出,而佳木斯的只降低了15.02%,处理的前5天能检测到净光合速率。低温弱光处理后,两品种辣椒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均降低,佳木斯叶片的Chla/Chlb不变,Car/ChlT下降;陇椒6号的Chla/Chlb和Car/ChlT增大。在低温弱光胁迫下,佳木斯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显著高于陇椒6号。处理前期,佳木斯的SOD、APX、GR活性同步提高,陇椒6号的GR活性不能与SOD、APX同步升高。


脱水苹果片无硫护色工艺的研究
《食品与机械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鲜苹果为原料,用柠檬酸、氯化钠、β-环式糊精素、L-半胱氨酸作为护色剂,通过L16(45)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复配剂及浸泡时间对脱水苹果片色泽的影响。确定脱水苹果片生产的最佳的无硫护色工艺条件为:1.00%氯化钠+0.20%柠檬酸+0.20%β-环式糊精素+0.15%L-半胱氨酸,浸渍时间为20min。该方法与传统硫护色方法相比,具有护色时间短、产品安全性高等优点。


温敏型亚麻雄性不育系育性相关基因的RAPD初探
《西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优化组合,建立了适合本试验的亚麻基因组DNA最佳RAPD反应体系;应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利用1S×Argus杂交组合F2分离群体所构建的可育基因池(BF)和不育基因池(BS)进行育性基因的RAPD标记分析。经多次重复试验,在所用的240条10 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条多态性引物S1113,其序列为:CACGGCACAA。S1113在可育基因池中扩增出大小约为450 bp的多态性DNA片段,暂命名为S1113450,可能与亚麻温敏雄性不育系可育基因连锁。


用ISSR标记分析甜荞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用ISSR标记分析甜荞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来自11个省的90份甜荞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19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508条条带,平均26.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462条,平均24.3条,多态性带的百分率为90.1%。Nei’s遗传相似系数在0.67~0.95。UPGMA聚类分析显示,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有较强的一致性,来自辽宁、内蒙古、陕西、四川、甘肃等省的甜荞都是按来源各自聚为一类,但是发现了几个特殊的类型,即来自河北的甜荞E、安徽的82F以及辽宁的辽荞37号均单独聚为一类。不同地区材料之间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差异较大,其中,辽宁的最高,为0.842,内蒙古的最低,为0.633。[结论]采用ISSR分析甜荞遗传多样性,甜荞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表明可以用ISSR标记对甜荞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氮磷营养对高寒阴湿区春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平衡K、S及微量元素肥料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氮磷水平下的配合施用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P单施或配施可明显改善玉米农艺性状,施N后玉米的综合农艺性状明显改善,施P可促进玉米提早抽雄,穗粒数、百粒质量增加,秃顶长减少。不同比例的氮磷配施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的产量,每kg N增产玉米10.7~18.3 kg,每kg P2O5增产玉米9.9~10.8 kg。施肥对玉米籽粒品质有较大的影响,但氮磷配施更有利于籽粒品质的提高。在黄绵土上种植玉米制约其产量的主要因素是N,其次为P,从产量和品质综合考虑推荐施肥量N 225 kg/hm2、P2O5150 kg/hm2。


不同播种密度对亚麻温敏雄性不育系生长和育性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亚麻温敏雄性不育系1S为材料,采用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亚麻温敏雄性不育系生长和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对亚麻温敏雄性不育系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随播种密度的增加,不育系终花期和成熟期延长,株高的增长减缓,工艺长度增加,单株果数减少;单株开花数量明显减少,但是开花前期花数占总花数的比例显著增加;但不同密度对不育系的花粉育性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密度来调整不育系的花期和单株开花数等性状,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花期过长或气候不稳定引起育性不稳定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