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农杆菌介导法将硝酸还原酶基因转入大白菜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建立大白菜的硝酸还原酶基因(NR)转化体系。[方法]以大白菜北京小杂60为材料,通过农杆菌LBA4404介导,将硝酸还原酶基因(NR)转入大白菜,对获得的转NR基因苗进行PCR检测、Southern杂交检测以及硝酸盐含量测定。[结果]试验初步建立了一套大白菜的转化体系,即以预培养2d苗龄4d的大白菜不带柄半子叶为外植体,在OD600nm值约为0.6的农杆菌工程菌液中浸染8min,然后在pH值为5.8且不加抗生素的分化培养基中将子叶与菌共培养2d,其后经过诱导、抗生素筛选、生根生长等过程,获得抗性植株,转化频率为6.48%。对抗性植株采用分级筛选,获得8株转NR基因苗。[结论]试验证实,NR基因已整合进大白菜的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植株体内的硝酸盐含量均低于对照。

关键词: 大白菜 农杆菌 硝酸还原酶基因(NR) 硝酸盐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啤酒大麦种植密度对产量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对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甘啤3号为供试品种,密度试验设9个处理,研究2002~2003年不同播种密度对4个试点啤酒大麦的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并进行产量方差分析和处理间的多重比较。[结果]在一定的种植密度范围内,啤酒大麦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超过一定范围产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下降,千粒重也随之降低。产量以播量600万粒/hm2的最高,产量折合7 550.40 kg/hm2,籽粒蛋白质以播量150万粒/hm2的最高,为12.13%。[结论]根据产量和酿造品质综合分析认为,河西地区适宜的播种量应在450万~600万粒/hm2(202.5~270.0kg/hm2),玉门地区播种量应在525万~675万粒/hm2(240.0~304.5 kg/hm2)。

关键词: 啤酒大麦 播种密度 产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对小麦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调控效应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氮素对小麦不同叶位叶片光合能量利用的影响,测定和分析了旱地和水地小麦品种在3个氮素水平下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氮素水平的提高,小麦幼苗叶片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都呈上升趋势,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则呈下降趋势;但旱地品种叶片荧光参数对氮素更敏感,旱地品种小麦幼苗叶片的Fm、Fv、Fv/Fm、Fv/Fo和qN均高于水地品种,qP低于水地品种。旱地和水地品种在不同氮素处理下各叶位叶绿素荧光参数表现不同,光合能量利用随叶位的降低逐渐升高。

关键词: 小麦 氮素水平 叶位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马铃薯连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改良马铃薯连作地块的土壤提供指导。[方法]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团结镇唐家堡村马铃薯连作0、3、5年的土样和该市渭原县会川镇马铃薯连作03、、7年的土样为材料,考察马铃薯连作年限对土壤养分含量和pH值的影响。[结果]随马铃薯连作年限的增加,2地区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同连作年限间差异不显著;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Fe、Mn含量下降,Cu、Zn含量无明显变化;唐家堡地区土壤pH值呈增加趋势,会川地区土壤pH值表现为:连作3年>连作7年>连作0年。[结论]马铃薯连作打破了土壤养分平衡,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

关键词: 连作 土壤养分 旱地 马铃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椰菜实用预冷保鲜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对花椰菜各种预冷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差压预冷法预冷效果最好,模拟运输后可最大限度地保持花椰菜的新鲜度,样品几乎无散花、变黄及腐烂现象。

关键词: 花椰菜 预冷 堆垛 压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稀植栽培对旱地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稀植栽培对旱地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分析了不同稀植条件下4个主茎和分蘖成穗并重型冬小麦品种旗叶的光合速率、光合量子产量、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及群体透光特性、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从扬花到蜡熟期,稀植栽培可使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光合量子产量、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和群体透光率提高,各品种之间变化较为一致。播量为450万株/hm2(传统高产栽培播量)处理比150万株/hm2播量处理旗叶的光合衰减率提高25.2~43.5个百分点,光合量子产量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分别降低2.95%~20.68%和10.66%~18.32%,群体上层的光截获量增加,中下部受光条件较差。表明稀植栽培下小麦生育后期在光合能力、电子传递和光能转化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适当降低播量(300~375万株/hm2),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播量为450万株/hm2处理分别平均提高12.55%和14.48%,表明适当稀植栽培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稀植栽培 旱地冬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Internet的辣椒种质资源数据库平台的构建

中国蔬菜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动态W eb数据库的策略,执行浏览器/服务器(B/S)的体系结构,建立了基于Internet的甘肃辣椒种质资源数据库平台,应用数据库查询辣椒种质及相关性状,有利于辣椒种质资源综合评价和利用。

关键词: 辣椒 种质资源 数据库平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梨柱头数目对种子和果实发育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苹果梨做试材,采用人工切除的方法,花期对苹果梨5个柱头进行了不同数目的缺失柱头试验,调查了坐果率、种子数目及果形指数等。结果表明:1~4柱头处理和对照(5柱头)相比较,在坐果率、种子数目及果形指数上无明显的差异。据此认为,苹果梨花期柱头的缺失并没有影响种子和果实的发育,苹果梨各柱头与每一心室可能是相通的,即某一心室的受精不受某一柱头授粉的影响,只要有一个柱头授粉受精充分,苹果梨就不会因为柱头多少而影响所有种子的形成和果形。

关键词: 苹果梨 柱头 授粉 种子 果型偏斜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灌区冬小麦分蘖冗余的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人为去除分蘖(设处理A:于抽穗前期去除所有分蘖;B:于抽穗前期去除平均分蘖的1/3;C:于抽穗前期去除平均分蘖的1/2;D:于抽穗前期去除主茎,留侧茎及其余分蘖;E:对照)的方法对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两个冬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B和处理D两个冬小麦品种的总生物量和有效分蘖生物量均比相应对照高;各处理主茎的穗长、穗重、穗粒数和粒重与对照相比均以处理A最大,但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分蘖的穗长、穗重、穗粒数和粒重处理B和处理D均比相应对照大,处理A和处理C均比相应对照小。初步肯定冬小麦至少有1/3的分蘖是冗余的。

关键词: 干旱灌区 冬小麦 分蘖冗余 总生物量 有效分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区温度对甜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中国蔬菜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甜瓜品种银帝3号和西州蜜1号为试材,采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槽式栽培,研究了根区温度对甜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蒸腾速率(Tr)、荧光产量(F)、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均随着根区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非气孔限制是导致根区低温胁迫下甜瓜幼苗叶片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PSⅡ光化学活性抑制是甜瓜光合作用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甜瓜 根区温度 光合色素 光合作用 荧光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