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玉米幼胚和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内源激素的比较

核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自交系87-1的幼胚和成熟胚为材料,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不同培养时间诱导的幼胚及成熟胚愈伤组织内源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和细胞分裂素(ZR)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0~7d时,幼胚及成熟胚的IAA和GA3含量均急剧下降,说明在胚萌发阶段IAA和GA3需求量较大。在幼胚胚性愈伤组织发生初期(14d左右),2种激素含量出现峰值,反映出幼胚较高水平的IAA和GA3含量,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在胚萌发后的愈伤诱导阶段,成熟胚愈伤中IAA、GA3和ABA含量以及IAA/ABA和GA3/ABA比值明显高于幼胚愈伤,且IAA/ABA和GA3/ABA比值均大幅度上升;而幼胚愈伤组织中IAA/ABA和GA3/ABA比值则稳定地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可以认为,成熟胚愈伤组织中过高水平的IAA、GA3和ABA含量及IAA/ABA和GA3/ABA比值大幅度上升可能是导致其难以形成胚性愈伤组织的主要生理原因之一。

关键词: 玉米 幼胚 成熟胚 愈伤组织诱导 内源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形态氮素比对马铃薯氮素分布、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5个不同形态氮素比处理水平对马铃薯体内氮素分布、块茎形成期的光合参数以及收获期的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为3∶9时,植株体内氮素含量及块茎中的氮素含量在成熟期最高,分别为21.77 mg.g-1和19.10 mg.g-1;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均随着铵硝比下降而升高,单施硝态氮时,光合速率为20.33μmol.m-2.s-1,气孔导度为342.00 mmol.m-2.s-1,胞间CO2浓度为224.67μmol.mol-1;铵硝比为3∶9时,马铃薯产量最高,为26.08 t.hm-2,较对照增加了28.1%.

关键词: 马铃薯 氮素比 氮素分布 光合参数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弱光下辣椒3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与品种耐性的关系

西北植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2个耐低温弱光的辣椒品种为试验材料,模拟日光温室低温弱光逆境,研究了辣椒叶片中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耐低温弱光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5℃/5℃(昼/夜)、100μmol·m-2·s-1光照处理使辣椒叶片的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于处理前期升高,后期降低。低温弱光处理10 d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处理20 d的可溶性糖含量与辣椒耐低温弱光性呈显著正相关;10个品种的Pro含量与品种的耐低温弱光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ro的累积表现为保护作用;耐低温弱光性较强的品种‘湘研1号’和较弱的品种‘湘研16号’中Pro含量与耐性呈负相关,Pro的累积表现为伤害性反应。

关键词: 辣椒 低温弱光 脯氨酸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耐低温弱光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在青花菜叶片强光破坏防御中的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青花菜叶片的光抑制特性和主要光破坏防御机制,为青花菜高产高效栽培和选育光破坏防御能力强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抑制剂法和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研究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在青花菜叶片强光破坏防御中的作用。【结果】1800μmol·m-2·s-1强光下胁迫1~4h,或夏季晴天中午强光高温下,青花菜叶片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降低,初始荧光Fo升高;暗中恢复5h或下午光强减弱后,Fv/Fm和Fo均可恢复。硫酸链霉素(SM)或二硫苏糖醇(DTT)处理使强光下青花菜叶片的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开放的PSⅡ有效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的下降幅度增大,SM处理的下降幅度大于DTT处理。强光处理4h后再暗恢复12h的青花菜叶片在1000μmol·m-2·s-1光强下进行荧光诱导,诱导结束时SM处理的ΦPSⅡ和F’v/F’m分别较CK降低85.71%和80.31%,DTT处理的分别较CK降低22.45%和11.48%。【结论】青花菜叶片具有完善的光破坏防御机制,抑制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均可使强光下青花菜叶片的PSⅡ反应中心遭受破坏,抑制D1蛋白周转的破坏程度大于抑制叶黄素循环;D1蛋白周转在青花菜叶片光破坏防御中的作用大于叶黄素循环。

关键词: 青花菜 强光 D1蛋白周转 叶黄素循环 SM DT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及其近缘种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及酶响应变化的研究

园艺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6份黄瓜品种和2份近缘种(非洲角和酸黄瓜)进行了南方根结线虫病抗性鉴定,2份近缘野生种高抗南方根结线虫病,6份黄瓜品种为感病类型。接种前后根系酶活性与病情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与其病情指数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8278*)、极显著负相关(r=-0.9679**)和显著负相关(r=-0.8499*)。POD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抗病材料酸黄瓜较未接种对照增加了3条酶带(相对迁移率Rf=0.126,0.188,0.944),而感病材料北京截头只增加了1条弱带(Rf=0.396)。SOD、POD及PAL活性水平可作为甜瓜属作物抗根结线虫病鉴定的生化指标及常规抗性鉴定方法的补充。

关键词: 黄瓜 甜瓜属 近缘种 南方根结线虫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对陇东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的调控效应

西北植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冬小麦‘陇鉴301’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于2005~2008年在甘肃陇东旱塬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料对旱塬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化肥有机肥料配施处理对旱塬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的调控效应,并以氮磷化肥与生物有机肥配施处理表现最佳,其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含量最高。与单施化肥对照相比,氮磷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3年平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增加17.53%和16.42%,3年平均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11.4%、8.9%、0.2%、19.7%。因此,氮磷化肥与生物有机肥配施可以有效改善陇东黄土旱塬区农田土壤肥力,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冬小麦产量,可能是该区农田目前最佳的施肥方式。

关键词: 冬小麦 有机肥料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玉米间作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小麦与玉米带田20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绿肥对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最为明显,其次是秸秆、氮肥、农家肥;蔗糖酶活性随着生育期的不同而不同,在播前酶活性最低,小麦收获后酶活性达到最大,到玉米收获后降低。在施肥中,有机肥配施氮肥蔗糖酶活性最高;土壤蔗糖酶活性与碱解氮和土壤有机质、速效钾未达到显著相关,土壤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达到显著相关;速效氮、磷、钾之间达到极显著相关。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蔗糖酶活性 绿肥 农家肥 秸秆 氮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民勤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矿化度的时空变化

环境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遏制民勤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促进石羊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2001年和2006年分别开始实施了关井压田节水措施和石羊河下游放水工程.以此为背景,于2008年采集65个民勤地下水水样,对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含量进行测试分析,利用传统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民勤地下水中SO42-、Cl-、HCO3-、CO32-、Na+、Mg2+、Ca2+和K+浓度分别为(921±1 042)(、241±211)(、282±123)、(4.7±11.7)(、468±599)、(156±166)(、142±89)和(17.6±34.5)mg/L,沿地下水水流方向,它们的浓度均呈现增加的趋势.2008年民勤地下水矿化度为(2.2±1.9)g/L;地下水的类型主要属于SO42--Cl--Na+-Mg2+型水.地下水中NO3-的平均浓度为(8.1±9.9)mg/L,有1.54%的水样中硝态氮含量超过了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结合2002年和2005年同期的矿化度资料,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民勤2002年以来矿化度的时空变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矿化度的Kringing插值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矿化度呈从南到北逐渐升高的格局;在时间变化上,对南部区域,2005年矿化度较2002年有所上升,2008年较2005年有所下降;北部区域变化情况则相反.单一的节水措施对地下水没有明显改善作用,石羊河放水加大了红崖山水库的储水量,对民勤地下水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 地下水 水文化学 矿化度 地统计学 民勤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玉米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玉米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7年在甘肃陇东旱塬利用红外测温仪研究了19个基因型玉米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在子粒灌浆期存在着冠层温度高度分异的现象,其差异可反应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不同上。无论灌浆初期还是中期或后期,旱地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冠层温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2=0.445~0.634),并且随着灌浆期推移,相关性增大。表明灌浆期冠层温度偏低的品种具有较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冠层温度可作为高产节水品种田间筛选的指标。

关键词: 玉米 冠层温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条锈菌条中32号生理小种SCAR检测标记的建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具有应用价值的小麦条锈菌条中32生理小种的SCAR检测标记。【方法】用100条随机引物对我国目前主要流行的12个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进行RAPD筛选,寻找特异性片断,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将该特异性片段转化成条中32号小种的SCAR专化型标记。设计并合成SCAR特异性引物,对不同来源的条中32号进行SCAR检测。【结果】引物S1271从条中32号生理小种中扩增出长度为320 bp的特异片段,该片段可作为条中32号的SCAR标记。从不同来源的条中32号生理小种中扩增出了筛选到的SCAR标记。【结论】成功建立了条中32专化SCAR标记。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条中32号 RAPD SCAR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